1、
甲:若是色,定是眼所见
乙:不遍,色不遍是眼所见
甲:说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1,已许此遍
甲:无表色是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无表色故2
甲:无表色是无表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无表色,与无表色是一故3
甲:承许无表色是无表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无表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无表色是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无表色是眼所见(根本许)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无见无对色故1
甲:不遍,若是无见无对色应不周遍是非眼所见
乙:应有遍,若是无见无对色应周遍非眼所见,是圣言量故
甲:承许无见无对色应周遍非眼所见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无见无对色故
甲:承许无表色应非眼所见
乙:无表色有法,应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因、后陈三者
甲:若是触,遍是身根所触
乙:不遍,触不遍身根所触
甲:说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彼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身根所触,根本许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是触心所故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所之触应非身根所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因、后陈三者
3、
甲:若是轻,遍是风
乙:若是轻,不遍是风
甲:说
乙:轻有法,应非风,是七所造触之一故
甲:轻是七所造触之一因不成
乙:轻有法,应是七所造触之一故,是轻故
甲:轻是轻因不成
乙:轻有法,应是轻,与轻是一故
甲:承许轻是轻
乙:轻有法,应是七所造触之一故,是轻故
甲:承许轻是七所造触之一
乙:轻有法,应非风,是七所造触之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轻应非风
4、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遍是白色
甲:说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
甲: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因不成
乙:白海螺有法,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白海螺应非白色
5、
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遍是红色
甲:说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 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故
甲:因不成(长寿佛是南瞻部洲长寿佛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是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故
甲,承许(长寿佛是武汉归元寺长寿佛)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是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是南瞻部洲长寿佛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 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应非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