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 回复: 16

28遍不遍

[复制链接]
查看166 | 回复16 | 2024-5-18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是色遍是所见。
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若是轻定是风。
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请辯论

慧悦 | 2024-5-18 0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甲:若是色,定是眼所见
乙:不遍,色不遍是眼所见
甲:说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1,已许此遍
甲:无表色是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无表色故2
甲:无表色是无表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无表色,与无表色是一故3
甲:承许无表色是无表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无表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无表色是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无表色是眼所见(根本许)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无见无对色故1
甲:不遍,若是无见无对色应不周遍是非眼所见
乙:应有遍,若是无见无对色应周遍非眼所见,是圣言量故
甲:承许无见无对色应周遍非眼所见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无见无对色故
甲:承许无表色应非眼所见
乙:无表色有法,应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因、后陈三者
甲:若是触,遍是身根所触
乙:不遍,触不遍身根所触
甲:说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彼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身根所触,根本许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是触心所故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所之触应非身根所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因、后陈三者
3、
甲:若是轻,遍是风
乙:若是轻,不遍是风
甲:说
乙:轻有法,应非风,是七所造触之一故
甲:轻是七所造触之一因不成
乙:轻有法,应是七所造触之一故,是轻故
甲:轻是轻因不成
乙:轻有法,应是轻,与轻是一故
甲:承许轻是轻
乙:轻有法,应是七所造触之一故,是轻故
甲:承许轻是七所造触之一
乙:轻有法,应非风,是七所造触之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轻应非风
4、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遍是白色
甲:说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
甲: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因不成
乙:白海螺有法,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白海螺应非白色
5、
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遍是红色
甲:说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 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故
甲:因不成(长寿佛是南瞻部洲长寿佛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是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故
甲,承许(长寿佛是武汉归元寺长寿佛)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是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是南瞻部洲长寿佛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 是南瞻部洲长寿佛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应非红色
慧定 | 2024-5-18 0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若是色遍是所见。
甲:若是色遍是所见。
乙:不遍,若是色不遍是所见
甲:说
1乙:声处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声处是色因不成
2乙:声处有法,应是色,是色之一故。
甲:声处是色之一因不成
3乙:声处有法,应是色之一,与声处是一故。
甲:承许 声处是色之一。
2乙:声处有法,应是色,是色之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 声处是色。
1乙:声处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 声处应所见

乙:声处有法,应非所见,是声处故。
甲:承许

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甲:若是触,定(遍)是身根所触
乙:不遍。若是触不周遍是身根所触。
甲:说
1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心所之触有法是触因不成。
2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与心所之触是一故。
甲:承许 心所之触是触。
1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 心所之触是身根所触。
根本许

1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2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与心所之触是一故。
甲:承许 心所之触有法是触
1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 心所之触应非身根所触

3、若是轻定是风
甲:若是轻定(遍)是风
乙:不遍 若是轻不遍是风
甲:说
1乙:轻有法,应非风,是七所造触之一故。
甲:轻是七所造触之一因不成
2乙:轻有法,应是七所造触之一,是轻故。
甲:轻是轻因不成
3乙:轻有法,应是轻,与轻是一故。
甲:承许 轻是轻
2乙:轻有法,应是七所造触之一,是轻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 轻是七所造触之一。
1乙:轻有法,应非风,是七所造触之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 轻是非风。

4、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遍是白色
甲:说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
甲: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因不成
乙:白海螺有法,应与白海螺是一,二者是同分故。
甲:承许 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 白海螺应非白色


宥德 | 2024-5-18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若是色遍是所见。
乙:不遍,色不周遍是所见
甲:说
乙:声处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声处是色,因不成
乙:声处有法,应是色,是外色故
甲:声处是外色,因不成
乙:声处有法,应是外色,是外色之一故
甲:承许声处是外色
乙:声处有法,应是色,是外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声处是色
乙:声处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根本许,声处是所见
乙:声处有法,应非所见,是耳识所闻故
甲:不周遍,耳识所闻不周遍是非所见
乙:应有遍,耳识所闻应周遍是非所见,耳识所闻与所见相违故
甲:耳识所闻与所见相违,因不成
乙:耳识所闻有法,应周遍是与所见相违,非是眼识所见故
甲:承许,耳识所闻与所见遍相违
乙:耳识所闻有法,应非所见,与所见遍相违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耳识所闻应非所见
乙:声处有法,应非所见,是耳识所闻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声处是非所见


帅雅馨 | 2024-5-18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甲、若是色遍是眼所见。
乙、不遍,若是色不遍是眼所见。
甲、说
乙、无表色有法,应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无表色是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法处色故
甲、承许无表色是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无表色应眼所见。根本许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无表色故。
2、
甲、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乙、不遍,若是触不遍是身根所触。
甲、说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是五遍行之一故
甲、心所之触是五遍行之一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五遍行之一,非作意、受、想、思故
甲、𠄘许心所之触是五遍行之一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是五遍行之一故。已许此因
甲、𠄘许心所之触是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身根所触。根本许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心所之触故。
4、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遍是白色
甲:说
乙:大西洋的白海螺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
甲、大西洋的白海螺是白海螺因不成
乙、大西洋的白海螺有法,应是白海螺,彼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大西洋的白海螺是白海螺
乙:大西洋的白海螺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已许此遍
甲、承许大西洋的白海螺是白色
乙:大西洋的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大西洋的白海螺是一故
甲:承许大西洋的白海螺应非白色
5、
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遍是红色
甲、说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
甲、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长寿佛因不成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长寿佛,是中国的长寿佛故。
甲、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中国的长寿佛因不成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中国的长寿佛,是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故。
甲、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西藏哲蚌寺长寿佛因不成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西藏哲蚌寺长寿佛,彼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西藏哲蚌寺长寿佛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中国的长寿佛,是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中国的长寿佛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长寿佛,是中国的长寿佛故。
甲、承许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长寿佛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红色
乙、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与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一故
甲、𠄘许西藏哲蚌寺长寿佛是非红色
慧静 | 2024-5-18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甲:若是色,定是眼所见
乙:不遍,若是色不遍是眼所见
甲:说
乙:声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声是色因不成
乙:声有法,应是色,是外色故。
甲:声是外色因不成。
乙:声有法应是外色,是色声香味触之一故
甲:承许声是外色。
乙:声有法,应是色,是外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声是色。
乙:声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声是眼所见。(根本许)

乙:声有法,应非眼所见,是声故。
甲:不遍,若是声不周遍是非眼所见。
乙:应有遍,若是声应周遍是非眼所见,是耳识所闻故。
甲:声是耳识所闻因不成。
乙:声有法,应是耳识所闻,耳识所闻是声之定义故。
甲:承许声是耳识所闻。
乙:声有法,应周遍是非眼所见,是耳识所闻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声周遍非眼所见。
乙:声有法,应非眼所见,是声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声是非眼所见。

2、甲:若是触,遍是身根所触
乙:不遍,触不遍是身根所触
甲:说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心所之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触,心所之触是触之一故。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所之触是身根所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心法故。
甲:不遍,心法不遍是非身根所触。
乙:应有遍,心法应周遍非身根所触,心法与身根所触二者无同分故。
甲:心法与身根所触二者无同分因不成。
乙:心法与身根所触二者应无同分,心法与色法相违故。
甲:承许心法与身根所触二者无同分。
乙:心法应周遍非身根所触,心法与身根所触二者无同分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心法周遍非身根所触。
乙:心所之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心法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心所之触非身根所触。


3、甲:若是轻,遍是风
乙:不遍,若是轻,不遍是风
甲:说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风,是轻故。已许此遍。
甲:大种所造触之轻是轻因不成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轻,大种所造触之轻是轻之一故
甲:承许大种所造触之轻是轻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风,是轻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大种所造触之轻是风。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非风,是非大种故
甲:大种所造触之轻是非大种因不成。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非大种,非地,水,火,风之一故。
甲:大种所造触之轻是非地,水,火,风之一因不成。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非地,水,火,风之一,是大种所造故。
甲:承许大种所造触之轻应非地,水,火,风之一。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非大种,非地,水,火,风之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大种所造触之轻,应是非大种。
乙:大种所造触之轻有法,应非风,是非大种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大种所造触之轻应非风。

4、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遍是白色
甲:说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
甲:南海的白海螺与白海螺因不成。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是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故。
甲:承许是南海的白海螺是白海螺。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南海的白海螺是白色。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非显色故。
甲:南海的白海螺是非显色因不成。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非显色,非色故。
甲:南海的白海螺非色因不成。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非色,是旁生故。
甲:南海的白海螺是旁生因不成。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是旁生,是白海螺故。
甲:承许南海的白海螺是旁生。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非色,是旁生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南海的白海螺非色。
乙: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非显色,非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南海的白海螺非显色。
甲:南海的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非显色故。已许此因。
乙:承许南海的白海螺非白色。


5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遍是红色。
甲:说。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
甲:长寿佛是长寿佛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长寿佛,与长寿佛是一故。
甲:承许长寿佛是长寿佛。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是红色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非是显色故。
甲:长寿佛是非是显色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是显色,是有生命不相应行故。
甲:长寿佛是有生命不相应行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 ,应是有生命不相应行,是补特伽罗故。
甲:承许长寿佛是有生命不相应行。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显色,是有生命不相应行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非是显色。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非是显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非红色。

宥德 | 2024-5-18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
甲:说
乙:白海螺形色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
甲:白海螺形色是白海螺,因不成
乙:白海螺形色有法,应是白海螺,是见白海螺之眼识所取故
甲:承许。白海螺形色是白海螺
乙:白海螺形色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根本许。白海螺形色是白色
乙:白海螺形色有法,应非白色,是形色故。
甲:不周遍,形色不周遍是非白色
乙:应有遍,形色应周遍是非白色,不周遍的过失无故
甲:形色应周遍是非白色,不周遍的过失无,因不成
乙:形色有法,应非白色,是非根本显色故
{ ------括号内可省略
甲:形色是非根本显色因不成。
乙:形色有法,应是非根本显色,是非白色,非黄色,非红色,非青色故。
甲:形色是非白色,初因不成
乙:形色有法,应是非白色,形色与白色相违故
}
甲:承许。形色是非白色
乙:白海螺形色有法,应非白色,是形色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白海螺形色应非白色




慧根 | 2024-5-19 0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若是色遍是眼所见。
甲:若是色,遍是眼所见
乙:不遍,若是色不遍是眼所见
甲:说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无表色是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法处所摄色故
甲:无表色是法处所摄色因不成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法处所摄色,与无表色是一故
甲:承许无表色是法处所摄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色,是法处所摄色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无表色是色
乙:无表色有法,应是眼所见,是色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无表色是眼所见(根本许)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法处所摄色故
甲:不遍,法处所摄色不周遍非眼所见
乙:应有遍,法处所摄色应周遍是非眼所见,法处所摄色与眼所见相违故
甲:承许,若是法处所摄色应周遍非眼所见
乙:无表色有法,应非眼所见,是法处所摄色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无表色,应非眼所见
2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甲:若是触,遍是身根所触
乙,不遍,若是触不遍身根所触
甲:说
乙:触心所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触心所是触因不成
乙:触心所有法,应是触,与触心所是一故
甲:承许触心所是触
乙:触心所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 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触心所是身根所触(根本许)
乙:触心所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心所故
甲:承许,触心所应非身根所触
3若是轻定是风。
甲:若是轻,遍是风
乙:不遍,若是轻,不遍是风
甲:说
乙:七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风,是轻故(已许此遍)
甲:七所造触之轻是轻因不成
乙:七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轻,是七所造触之轻故
甲:承许七所造触之轻是轻
乙:七所造触之轻有法,应是风,是轻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七所造触之轻是风(根本许)
乙;七所造触之轻有法,应非风,是轻故
甲:不遍,轻不周遍是非风
乙:应有遍,若是轻,周遍是非风,轻是七所造触之轻、彼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若是轻,周遍是非风
乙:七所造触之轻有法,应非风,是轻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七所造触之轻应非风
5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遍是红色
甲:说
乙: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
甲: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是长寿佛因不成
乙: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有法,应是长寿佛,彼与彼是一故
甲:承许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是长寿佛
乙: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是红色(根本许)
乙: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是长寿佛故
甲:不周遍
乙:应有遍,若是长寿佛周遍非红色,长寿佛与红色相违故
甲:承许,若是长寿佛,周遍非红色
乙:武汉归元寺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武汉长寿佛非红色







曲肱乐云 | 2024-5-19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组
1若是色遍是所见。
甲:若是色,遍是所见。
乙:若是色不周遍是所见。
甲:说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玫瑰香之气味是色因不成。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是色,是鼻所闻故。
甲:玫瑰香之气味是鼻所闻因不成。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是鼻所闻,与香是一故。
甲:承许玫瑰香之气味是鼻所闻。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是色,是鼻所闻故。
甲:承许玫瑰香之气味是色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玫瑰香之气味是所见。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非所见,是鼻所闻故。
甲:不周遍,香不周遍非所见。
乙:应有遍,香应周遍非所见,香与所见无同分故。
甲:香与所见无同分因不成。
乙:香与所见应无同分,香与所见相违故。
甲:承许香与所见无同分。
乙:玫瑰香之气味有法,应非所见,是鼻所闻故。已许遍。
甲:承许香之气味应非所见。
2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甲: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乙:触不周遍是身根所触
甲:说
乙:心之所触,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心之所触是触因不成。
乙:心之所触有法,应是触,与心之所触是一故。
甲:承许心之所触应是触。
乙:心之所触,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已许此遍。
甲:承许心之所触是身根所触。根本许。
乙:心之所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
甲:不周遍,心之所触不周遍非身根所触。
乙:应有遍,心之所触应周遍非身根所触,心之所触与身根所触相违。
甲:承许心之所触应非身根所触相违
乙:心之所触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承许心之所触,应非身根所触。
3若是轻定是风。
甲:若是轻,定是风。
乙:不周遍,请不周遍是风。
甲:说
乙:轻有法,应非风,是四大所造之一。
甲:轻是四大所造之一因不成。
乙:轻有法,应是四大所造之一,是轻故。
甲:承许轻是四所造之一。
乙:轻有法,应非风,是四大所造之一。已许此遍。
甲:轻是是非风。
4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周遍是白色。
甲:说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
甲: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因不成。
乙:白海螺有法,应是与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
甲:承许白海螺是与白海螺是一
乙:白海螺有法,应非白色,与白海螺是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白海螺是非白色。
5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周遍是红色。
甲:说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与长寿佛是一故。
甲:长寿佛与长寿佛是一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彼与长寿佛是一
甲:承许长寿佛是与长寿佛是一
乙:长寿佛有法,应非红色,与长寿佛是一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应非红色。
邓艳华 | 2024-5-20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组
答:
一、若是色遍是所见。
甲:若是色遍是所见。
乙:不周遍,若是色不周遍是所见
甲:说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
甲:旃檀香是色因不成。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色,是外色故。
甲:旃檀香是外色因不成。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外色,香处故。
甲:旃檀香是香处因不成。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香处,是俱生香故。
甲:旃檀香是俱生香因不成。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俱生香,与旃檀香是一故。
甲:承许,旃檀香是俱生香。(根本许)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香处,是俱生香故。 已许此因
甲:承许旃檀香是香处。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外色,香处故。 已许此因
甲:承许,旃檀香是外色。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色,是外色故。 已许此因
甲:承许,旃檀香是色。
乙:旃檀香有法,应是所见,是色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旃檀香是所见。(根本许)
乙:旃檀香有法,应非所见,是鼻识所取故。
甲:不周遍,若是鼻识所取不周遍是非所见。
乙:应有遍,若鼻识所取应周遍是非所见,鼻识所取与所见二者无同分故。
甲:鼻识所取与所见二者无同分因不成。
乙:鼻识所取与所见二者应无同分,鼻识所取与所见二者相违故。
甲:承许,鼻识所取与所见二者无同分。
乙:若鼻识所取应周遍是非所见,鼻识所取与所见二者无同分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鼻识所取周遍非所见。
乙:旃檀香有法,应非所见,是鼻识所取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旃檀香是非所见

二、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甲:若是触定是身根所触。
乙:不周遍,若是触不周遍是身根所触。
甲:说
乙:触心所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
甲:触心所是触因不成
乙:触心所有法,应是触 ,与触心所是一故。
甲:承许,触心所是触。
乙:触心所有法,应是身根所触,是触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触心所是身根所触。 (根本许)
乙:触心所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五遍行之一故
甲:不周遍,若是五遍行之一不周遍是非身根所触。
乙:应有遍,若是五遍行之一应周遍是非身根所触,五遍行之一与身根所触无同分故。
甲:五遍行之一与身根所触无同分因不成。
乙:五遍行之一与身根所触应无同分,二者相违故。
甲:承许,五遍行之一与身根所触无同分。
乙:若是五遍行之一应周遍是非身根所触,五遍行之一与身根所触无同分故。(已许此因)
甲:承许,五遍行之一周遍非身根所触。
乙:触心所有法,应非身根所触,是五遍行之一故 (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触心所非身根所触。

三、若是轻定是风。
甲:若是轻遍是风。
乙:不周遍,若是轻不周遍是风。
甲:说。
乙: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轻有法,应是风,是轻故。(已许此遍)
甲: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轻是轻,因不成。
乙: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轻有法,应是轻,是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一故。
甲:承许,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轻事轻。
乙: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轻有法,应是风,是轻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大种所造七种触者之轻是轻。(根本许)

四、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甲:若是白海螺遍是白色。
乙:不遍,若是白海螺不周遍是白色
甲:说。
乙:白海螺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
甲:白海螺是白海螺因不成。
乙:白海螺有法,应是白海螺,与白海螺是一故。
甲:承许,白海螺是白海螺
乙:白海螺有法,应是白色,是白海螺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白海螺是白色,根本许。

五、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甲:若是长寿佛遍是红色
乙:不遍,若是长寿佛不周遍是红色。
甲:说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
甲:长寿佛是长寿佛因不成。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长寿佛,与长寿佛是一故。
甲:承许,长寿佛是长寿佛。
乙:长寿佛有法,应是红色,是长寿佛故。(已许此遍)(已许此因)
甲:承许,长寿佛是红色。 (根本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