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中士道十二缘起,启解脱出离之心
——广论学习分享
顶礼师父,师兄们好!
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终于圆满了中士道的学习。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修正师兄的引领!随喜各位师兄们的相陪相伴!
中士道主要围绕解脱之道展开。这一章节有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
第一个阶段学习修解脱之心。内容有思维苦谛(八苦、六苦和三苦、别苦六个等等)、思维集谛(主要讲烦恼、业、死、死后成办中有、受生等等)、思维十二缘起、除遣于此邪执分别等。
第二阶段学习抉择能趣解脱之道。内容有:以何等身灭除生死;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通过中士道的学习,生起希求解脱、出离三界的心,中士道内容广博且深邃。对第一次完整学习《广论》的我而言,每一部分都至关重要、饱含法益。此中,因十二缘晦涩难明,却又核心关键,所以选择这一个主题重新学习,作为此次分享,也是加深自己的理解。
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是十分珍贵的教法。
十二缘起,从“无明”至“老死”,含摄十二支: 无明缘行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 ,有缘生,生缘老死。因果相续,驱动众生流转生死轮回。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支分差别、支分略摄、几世圆满、此等摄义 。
一、支分差别:十二支的流转密码
(一)无明:烦恼之根
无明,为不明事理的烦恼总称,是一切生死流转的起始。《俱舍论》言“明所治无明,无明如非亲实等” 以“明(智慧)”与“无明”对立,喻无明乃“非亲非实”的颠倒认知。明指智慧,所对治的就是无明。它执着“补特伽罗我”,即萨迦耶见,如黑暗笼罩本具的空性智慧。法称论师视其为“倒执实义”的邪解心,无著、世亲菩萨称其为“蒙昧实义”的未解心 。《集论》更细分“业果愚”(下士道无明,不信三宝、四谛、业果 )与“真实义愚”(中士道无明,执着有“我”,不知无我空性 )。
(二)行:造业之途
行即是业,依无明而起,是身、口、意三方面的造作,分福业(能感轮回善道的业)、非福业(能感轮回三恶道的业)、不动业(能感轮回色界与无色界的业),为未来果报埋下种子。
(三)识:轮回之体
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是有情生命轮回的主体。
识又分因位识和果位识。因位识,造业当下的那个意识。果位识,是感果时候的意识。因位识的功能成熟,来世在善恶趣正结生时的识即是果位识。
(四)名色:五蕴之初聚
名色即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名” 涵受、想、行、识四心法,“色” 为色蕴(物质 )。除无色界外,欲界、色界中,父母精血结合成的羯罗蓝、頞部陀等,及无色界中色的种子,皆属色蕴范畴 。名色由 “因位识” 经 “爱”“取” 滋养,与精血结合而生,此时仅有身根、意根,尚未形成六处 。
(五)六处:根身之成
六处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胎生有情,眼等五根渐次生长;卵生、湿生,除了不住在胎里,其余跟胎生一样。化生有情,六根顿然显现;无色界有情,唯有意根存在 。
只要成就了名色,就会拥有身的本体。而成就了六处,就形成了眼、耳、鼻、舌等身体各个器官的差别。这个时候,能受用的身体就成就了,使有情具备感受外境的身体基础,开启与世界互动的通道。
(六)触:境识之合
触,由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是出胎后六根与外境接触的初始体验,产生触觉经验。取诸可意、非可意、中庸三境。为后续受建立前提 。
(七)受:领纳之觉
即领受,是根境相对时,触取可意、非可意、中庸三种境,随之生起相应的苦、乐、舍三种受,为 “爱” 的生起埋下伏笔 。
(八)爱:贪染之始
由无明与受为缘而生,爱,是对五尘欲境的贪著,如贪爱色、声、香、味、触等。谓于乐受起不离爱(贪心),于诸苦恼起乖离爱(嗔心)。它产生的因缘有两支,即无明和受。
三界有三种爱:分欲爱(贪著欲界尘境 )、色爱(贪著色界禅定 )、无色爱(贪著无色界禅定 ),驱动众生深陷欲求。
(九)取:贪著之强
取,是对爱染欲境的妄取、追取。遇乐境则贪求不止,遇苦境则千方百计舍弃,是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进一步强化了贪著。有四种取,即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以欲著在色、声、香、味触等的欲尘上是欲取;
以欲著在萨迦耶见以外的其它的恶见上是见取;
以欲著在恶见所系属的恶戒、恶禁上是戒禁取;
以欲著在萨迦耶见上是我语取。
取进一步强化贪著,紧固轮回之绳。
(十)有:业种之熟
有,指从前造业在识中熏习的业习气,经 “爱”“取” 滋润,引生后有的强大势力 。业因成熟,如种子遇水土,即将变现果报。
(十一)生:新世之始
生,是识投生的刹那,业果成熟,于胎、卵、湿、化四生形态中,最初结生的第一刹那,开启新一期生命历程 。
(十二)老死:一期之终
老死,“老” 为诸根成熟衰败,“死” 为身坏命终,是一期生命的终结。老死是指一期生命的变迁老化和终结,蕴含生老病死之苦,彰显轮回无常。
二、支分略摄;
(一)十二支的类别
十二个支分归纳为“能引”“所引”“能生”“所生”这四个类别。
- 能引支(因):无明、行、识(含因位识、果位识 ),为引生苦谛的种子,对应未来苦 ;
- 所引支(果):名色、六处、触、受,是能引支感召的苦果,属种子类,苦未现行 ;
- 能生支(因):爱、取、有,为现法苦的因,驱动果报现前 ;
- 所生支(果):生、老死,是能生支感召的苦果,已入苦位,现法即苦 。
能引所引是种子类,未来苦,引果苦谛;
能生所生是现法苦,生果苦谛。
(二)十二支的两重因果
十二支可归纳为 “能引 - 所引”“能生 - 所生” 两组因果:
引果苦谛:所引支(果位识到受)所引的苦谛是种子类,还没现行,是未来苦。
生果苦谛:所生支(生、老死)已生苦位,现法即苦。
为说明果报受生有能引因(引果苦谛)及能生因(生果苦谛)二种因,对应未来苦、现在苦,故说二重因果,尽显轮回因果的复杂与严密。
三、几世圆满:轮回的时间维度
十二缘起的果报成熟,时间不定:
※能引支与所引支间,容有无量劫所间隔,无始以来造的业有的到现在还没报。短的话第二世即能生起,所以是不定。
※能生支与所生支间,没有间隔,现世造业,下世感果 ,两世就圆满。
※从无明造业到感果,最长的不超三生。
能引为一生(无明造业熏种 ,形成因位识);
能生为一生(业种遇缘 。过去的因位识遇到境,能引的种子经过爱、取、有的滋润,生出相应的果。)
所引支和所生支为一生(果报现前 ),所引的支成了现行的话就是所生支,引的东西就是生的东西,是同时的。
从能引到所生,可能是两世,也可能是三世,中间虽可能经无量劫流转他趣,核心因果仍不出三世 。
举例:有人是造作的能引支是生到天的业,但是在他没有感果之前,又造了许多去恶趣的业,临终的时候看到中有生起来,他以为是涅槃了,起了邪见,谤法了,那就马上改为去地狱,去天上的业没有兑现,地狱出来之后又经过旁生等等,新业不断造作,在轮回里辗转很久后,能生天的能生支才出来,然后升到天上去。这就是能引支和能生支间隔很远的道理。但是不管辗转多久,跟原来生天缘起不相干的。这个缘起也就是最多三世。中间再多世业不算。
中有时间太短就不算进去。
十二支中包含的轮回之理
十二支含摄苦谛(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 )与集谛(烦恼:无明、爱、取;业:行、有 ),烦恼造业,业感苦果,苦果又起烦恼,循环往复,三有轮回像轮子一样转动不息,令众生在三有轮回中无始流转 。
四、此等摄义 学修胜利
学修十二缘起,让我们了解了烦恼、业、苦的流转规律。
思维要出轮回,首先要破除无明邪见,增长智慧 。其次要认识烦恼、对治烦恼,和消灭烦恼。如果我们天天想着去消除业障,不去对治烦恼,不但业障消灭没完没了,新的烦恼又不断增长,去苦趣的因不断积累,如此轮回、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因此要生起对轮回强烈厌离心,发心出离生死 。
我们学习十二缘起支,了解生死轮回的体相。由此生起三种出离意乐:
希求舍离生死、希求寂灭涅槃;希求证得解脱 。这样还不够力量,我们还要生起强烈的出离三界的心。
宗大师强调,出离心需具二要:不贪着世间圆满、昼夜发厌离心,如此方达出离心量 。
五、学习感悟
回顾往昔,我执着现世安乐,颠倒计苦为乐,实乃愚痴。幸遇师父慈悲、师兄引领,得入广论共学,法喜充满。佛法浩瀚,我起步虽晚,却愿以精进补之——今后必认真学修,预习复习不辍,完成作业不懈,树立正知正见,视烦恼为敌,勤修戒定慧三学,修正言行,积资增慧,冀在学佛路上稳步前行 。
以上是我的浅薄的小结,定有不当之处,敬请师父和师兄们指正,不胜感激。
感恩师父的慈悲教授,感恩同修道友们的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愿我们在师父的慈悲引领和师兄的带领下,共同进入上士道学习,早
证三士道的功德!
愿正法久住,师父法体安康,弘法无碍,法轮常转!
宗青
2025年8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