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3| 回复: 12

126、课

[复制链接]
查看253 | 回复12 | 2025-6-12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Lisa | 2025-6-13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
能生厭離心、能摧傲慢心、能發大悲心
若不厭離世間,縱勤思修,仍為輪回因,而厭離世間,必須從思苦諦入手。
若未知所斷之苦集,則亦不識彼寂滅之解脫,雖言求解脫,亦唯矜慢而已矣。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
若不行正止觀,及二隨順,則三乘一切德,為正止觀之果無決定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
一者生為眾苦所隨,謂地獄有情,及一類純苦之餓鬼,并胎生卵生之四,彼等于生時,即具多種猛利苦受而生;
二者生為粗重所隨,謂煩惱生住增長之種子,隨順和合,于善安住無所堪能,亦復不能隨欲而轉;
三者生為眾所依,依于三界而受生故,老病死等苦便增廣;
四者生為煩惱所依,謂若世間,于貪瞋癡境三毒自生,由此身心極不寂靜,唯苦無樂,以諸煩惱從多門中逼迫身心;
五者生為不隨所欲法爾離別,謂一切生之邊際,莫越于死,雖非所欲,但能令受苦,于彼等苦須數數而思之。
妙悟 | 2025-6-13 0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师兄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有五大好处;
1:能生厌离心;
2:能摧傲慢心;
3:能发大悲心;
4:能遮止恶行;
5:亦即能修善。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如《解密深经》云:慈氏,或诸声闻,或诸菩萨,或诸如来,所有世间岀世间一切善法,当知亦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之果。于此若不行正止观及二随顺,则三乘一切功德,为正止观之果无决定也。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一:先明生苦:生苦分五:
1:生为众苦所随。谓地狱有情,及一类纯苦之饿鬼,并胎生卵生之四。彼等于生时,即具多种猛利苦受而生。
2:生为粗重所随。谓烦恼生住增长之种子,随顺和合,于善安住无所堪能,亦復不能随欲而转。
3:生为众苦所依。依于三界而受生故,老病死等苦便增广。
4:生为烦恼所依。谓若生世间,于贪嗔痴境三毒自生,由此身心极不寂静,唯苦无乐,以诸烦恼从多门中逼迫身心也。
5:生为不随所欲法尔离别。谓一切生之边际,莫越于死,虽非所欲,但能令受苦。于彼等苦須数数而思之。有生则有苦,生后一切苦即随之而来,故生为一切苦之所依。
觉乐 | 2025-6-13 0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此明思苦功德,一能生厌离心,二能摧傲慢心,三能发大悲心;
又思苦即能止恶,亦即能修善;
总而言之,《菩提道次第》乃至三藏十二部经,扼要为菩提心,菩提心属于有为法,由缘而起,从观人身难得,乃至思维苦等,皆为生起此心之方便,盖由观自他之苦,希求自得脱离,因而希求他脱离,菩提心即能发生。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如是《解深密经》亦云:‘慈氏,或诸声闻,或诸菩萨,或诸如来,所有世间或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亦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之果。’于此若不行正止观,及二随顺,则三乘一切功德,为正止观之果无决定也。”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因为有生才有后面一系列的苦;
一、生为众苦所随,谓地狱有情,及一类纯苦之饿鬼,并胎 生卵生之四。彼等于生时,即具多种猛利苦受而生也;
二、生为粗重所随,谓烦恼生住增长之种子,随顺和合,于善安住无所堪能,亦复不能随欲而转;
三、生为众苦所依,依于三界而受生故,老病死等苦便增广;
四、生为烦恼所依,谓若生世间,于贪嗔痴境三毒自生。由此身心极不寂静,唯苦无乐,以诸烦恼从多门中逼迫身心也;
五、生为不随所欲法尔离别,谓一切生之边际,莫越于死,虽非所欲,但能令受苦。
妙悟 | 2025-6-13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思维苦的好处有五:
(1)生厌离心。
思维世间无一不是苦,纯苦无乐,纵生天上,亦不究竟,终会堕落,知道唯有出离三界,才能了生脱死,于是心生厌离。
(2)摧伏傲慢心。
生病的时候,傲慢心立马闪退,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顿觉在生死面前,自己犹如大漠里的一粒沙子,不知会被风吹到哪里,对“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深有体会。
(3)发大悲心。
因为自己生病过,知道生病的滋味,所以看到别人也生病,悲从心来,感同身受,希望能帮助别人解除病苦。
(4)遮止恶行。
知道一切的病苦都是源于往昔所造的恶业,于是就会遮止恶行。
(5)能修善行。
知道善业感安乐的果,要想快乐,就要行善,于是就会自然而然的行善。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思苦有功德。以思苦为例,我们须依经文上面说的八苦、六苦、三苦去思维观察。
我们思维的时候,必须心无散乱,心一境性,用智慧的心,数数的思维观察,我们的心才能发生变动,觉得佛说的真实不虚,经文上写的真实不虚,我们的身真的是重病巢穴,世间是苦,轮回是苦。
如果我们在思苦的时候,心余散乱、昏沉、掉举,则必不会有觉受,出离心尚生不起,何谈脱离三界,发菩提心成佛度众生呢?
我们平时的念经、念咒、作大礼拜,都需要止观。
我们在座上观皈依境、资粮田,修下士道的内容,中士道的内容,乃至发菩提心,也都离不开止观。
《入行论》说,“念诵苦行等,虽常时修习,心余散乱者,佛说为无义”,就是说不论修何善法,如果以散乱心,得果甚微。
正因为如此,《解深密经》说,不论是声闻的果,还是菩萨的果,还是成佛的果,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止观之果。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因为生是众苦的根源,只要有生,所有的苦都会跟着来了。
只要有生,就会有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
慧根 | 2025-6-1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一能生厌离心二能催傲慢心三能发大悲心四能止恶五能修善。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解深密经》云:慈氏,或诸声闻,或诸菩萨,或诸如来,所有世间或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亦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之果。于此若不行正止观,及二随顺,则三乘一切功德,为正止观之果无决定也。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为众苦所依者,即成苦处。人天,有生即有老病死相随。
色界以上,虽仅有死,而无老病,然老病种子仍等流潜在,轮回一转,老病又复现行。
故轮回未脱以前,苦种皆在。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思维苦有大好处:1:能生厌离心:2:能催傲慢心:3:能发大悲心:思苦即能止恶,亦即能修善。由于观自他之苦,希求自己得脱离,也希求他人得脱离,这样菩提心即能发生。这都是思维苦的功德。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如(解密深经)云:“慈氏,或诸声闻,或诸菩萨,或诸如来,所有世间岀世间一切善法,当知亦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之果”于此若不行正止观及二随顺,则三乘一切功德,为正止观之果无决定也。奢摩他:指“止”;毗钵舍那:指“观”
止观的果在大乘中是菩提心,菩提心的生起并非仅靠观心性或不思善恶,需要兼修随顺,在加行道以上专修止观可得。
止观的作用是调柔心性,使得修行者能够更顺利地生起菩提心、出离心等功德。止观作为基础,帮助心专注,从而更容易修持其他功德。此外,得止观后修菩提心是捷径,无论是世间的善业还是出世间的解脱功德,都需要心的调伏,而止观正是调伏心的关键。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生苦分五:(一)众苦所随苦,(二)粗重所随苦,(三)
众苦所依苦,(四)烦恼所依苦,(五)不随所欲苦。
(一)“众苦所依苦”:因为有生必有老、病、死相随。从出生时有“产门逼窄苦”,可能在出生时即遭遇死亡。即使在色界、无色界等 “乐境”,虽暂时无老病,但 “老病种子仍等流潜在”,一旦轮回转世,老病会再次显现。只要未脱离轮回,“受生” 就会携带 “恶处取”(烦恼种子),导致苦的种子持续存在。如文中比喻:“如为鸟时不现犬苦,为犬时则犬苦自现”,不同生命形态的苦,受生后会随业力现行。
(二)“粗重所随苦” :受生时 “由染污习气生,即为烦恼种子所随”,导致 “心欲向善,而不能入善;心欲离恶,而反入恶”。
(三)“众苦所随苦” 覆盖四生(胎、卵、湿、化)六道,无论何种生命形态,“生” 皆伴随痛苦:
(四)“烦恼所依者” 强调:“一受生,便有贪嗔等境,三毒随类而发”。即生命一旦生起,必然面对外境诱惑,引发贪嗔痴等烦恼,如:饿鬼受生即因 “饥渴” 引发贪求,地狱众生受生即因业力感受寒热剧痛,这些烦恼皆以 “生” 为前提。
(五)不随所欲者,指法尔离别之死而言,盖有生即有死,生之边际即死,虽非所欲,而不能离。

FS慧宏 | 2025-6-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有五大好处;
1:能生厌离心;
2:能摧傲慢心;
3:能发大悲心;
4:能遮止恶行;
5:亦即能行善
答2:如《解密深经》云:慈氏,或诸声闻,或诸菩萨,或诸如来,所有世间岀世间一切善法,当知亦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之果。于此若不行正止观及二随顺,则三乘一切功德,为正止观之果无决定也。
答3:思维生苦分五个
1:生为众苦所随。谓地狱有情,及一类纯苦之饿鬼,并胎生卵生之四。彼等于生时,即具多种猛利苦受而生。
2:生为粗重所随。谓烦恼生住增长之种子,随顺和合,于善安住无所堪能,亦復不能随欲而转。
3:生为众苦所依。依于三界而受生故,老病死等苦便增广。
4:生为烦恼所依。谓若生世间,于贪嗔痴境三毒自生,由此身心极不寂静,唯苦无乐,以诸烦恼从多门中逼迫身心也。
5:生为不随所欲法尔离别。谓一切生之边际,莫越于死,虽非所欲,但能令受苦。于彼等苦須数数而思之。有生则有苦,生后一切苦即随之而来,故生为一切苦之所依。
妙悟 | 2025-6-14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贤师兄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思苦功德有五:
①能生厌离心。②能摧傲慢心。③能发大悲心。④能止恶。⑤能修善。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解深密经》说:大小乘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问:止观岂非修所成之功德,说一切功德皆是彼二之果,云何应理。
曰:真实止观,如下所说是修所成之功德,非大小乘一切功德皆是彼果。今将缘善所缘心一境性以上之三摩地,皆收入止品,简择如所有性,或尽所有性之善慧,皆摄入观品,故密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
①生为众苦所随,谓地狱有情,及一类纯苦之饿鬼,并胎生卵生之四。彼等生时,即具多种猛利苦受而生也。
②生为粗重所随,谓烦恼生住增长之种子,随顺和合,于善安住无所堪能,亦复不能随欲而转。
③生为众苦所依,依于三界而受生故,老病死等苦便增广。
④生为烦恼所依,谓若生世间,于贪瞋痴境三毒自生。由此身心极不寂静,唯苦无乐,以诸烦恼从多门中逼迫身心也。
⑤生为不随所欲,有生即有死,生之边际即死,虽非所欲,而不能离。且使唯是受苦。
海慧 | 2025-6-14 0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26课:
1,思维苦有什么好处?
答:思维苦有五种好处。能生厌离心。能摧傲慢心。能发大悲心。思苦能止恶。亦能修善法。
2,为什么世出世间之功德皆是止观之果?
答:佛陀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为弥勒菩萨所说,无论是声闻圣者,或是诸大菩萨,或是三世诸佛,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成就,都是修习止观的结果。若不如法修习止观及二随顺止观的种种法门,那么三乘一切功德都是不能获得的,因为这些功德都是以止观为因而感得修行的结果。
3、生为什么是所有苦的所依?
答:八苦中第一思惟生苦中有五:
一,生为众苦所随,谓地狱有情,及一类纯苦之饿鬼,并胎生卵生之四类,彼等於生时,即具多种猛利苦受而生也。比如胎生有情中,有一部分甚至会因难产而夭折。
二,生为粗重所随,谓烦恼生住增长之种子,随顺和合,於善安住无所堪能,亦復不能随欲而转。
三,生为众苦所依,依於三界而受生故,老病死等苦便增广。
四,生为烦恼所依,谓若生世间,於贪嗔痴境三毒自生。由此身心极不寂静,唯苦无乐,以诸烦恼众多门中逼迫身心。使我们受苦受累,不得自在。
五,生为不随所欲法而離别,谓一切生之边际莫越於死,而生的边际就是死亡,尽管这个离别是我们不希望的,却不得不去面对,从而导致无尽的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