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广的《大般若经》,就是汉文六百卷十万颂的《般若经》;
中等的《般若经》是《小品般若》、《金刚经》;
还有略的《般若经》,就指的《心经》之类的。
这是三种《般若经》,广明补特伽罗无我与法无我。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
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