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师父

3、课

[复制链接]
妙芳 | 2025-1-4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广的《大般若经》,就是汉文六百卷十万颂的《般若经》;
中等的《般若经》是《小品般若》、《金刚经》;
还有略的《般若经》,就指的《心经》之类的。
这是三种《般若经》,广明补特伽罗无我与法无我。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
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慧如 | 2025-1-4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依《解深密经》而立,假如说牛无自性,是说牛上没有马的自性,不提牛的自性问题,表示牛是有自性的;
而中观说牛无自性就是牛本身没有牛的自性,不会提马,诸法无自性,是因缘和合才有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按佛讲法的时间安立的,初转法轮是在鹿野苑,讲的三转四谛十二行相;
二转法轮是在灵鹫峰,讲《般若经》,无相法门,即无自性;
三转法轮是在广严城等处讲善辨法轮,《解深密经》。
唯识判教是按时间来判,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是不了义)。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也是不了义)。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中观是按意思来判,讲法空是了义,讲诸法有自性是不了义。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非究竟法。
帅雅馨 | 2025-1-4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遍计所执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因缘成熟还是会生,并没有说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如杯子上没有我性,并没有说杯子无自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本身是胜义,但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
如牛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说牛无自性。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牛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十二行相
在灵鹫峰二转般若经,叫无相法
在庄严城三转善辨法轮,深密经等等
唯识宗以时间来安立:前二是不了义的,第三是了义的。
中观以理路来安立
小乘及根本乘没有安立的习惯,只要是佛说的,都是了义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意思
不了义指不究竟的意思
吴莹 | 2025-1-4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诸法无自性是指,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牛无自性。中观讲缘起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故说一切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海慧 | 2025-1-4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诸法无自性是指,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牛无自性。中观讲缘起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故说一切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妙芳 | 2025-1-4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妙芳 | 2025-1-4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阿兰若 | 2025-1-4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自性有:非唯名言安立,从其自境不共而有,这一分叫「自性有、或真实有」
三无自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 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
比如:牛本身是牛,同时没有马的自性,叫无自性。但对牛本身来说,不说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的无自性:只有遍计所执无自性 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无自性是有局限的,其实说是有自性的。
唯识: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叫无自性。但不否认牛有牛的自性
中观:牛本身是没自性 更没有马的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是按照佛陀转法沦的时间来说的
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
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凡是佛说能如言而取、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如言而取、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唯识认为初转法论和二转法论都是不了义的 只有三转的才是了义的
中观以内容来判断 只要是讲空性的都是了义的
一觉醒来 | 2025-1-4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遍计所执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因缘成熟还是会生,并没有说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如杯子上没有我性,并没有说杯子无自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本身是胜义,但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如牛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说牛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牛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十二行相
在灵鹫峰二转般若经,叫无相法
在庄严城三转善辨法轮,深密经等等
唯识宗以时间来安立:前二是不了义的,第三是了义的。
中观以理路来安立,小乘及根本乘没有安立的习惯,只要是佛说的,都是了义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意思
不了义指不究竟的意思
无忧 | 2025-1-4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三无性: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是说牛上没有马的自性,但是没否定牛上有牛的自性。遍计所执是没有的,是识变现出来的,识还是有的
依他起生无自性:是说它不能靠自己生起,一个瓶子上没有“我”性,但瓶子还是有瓶子的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圆成实自己还是有自性的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只是否定了一部分法的自性。阿赖耶识是有自性的,所以圆成实依他起有自性,其他都是由阿赖耶识变现的,无自性
中观是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有的。无法自己独立,永远不变地存在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转法轮: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根本乘
二转法轮:在灵鹫峰,讲大乘般若,一切法空无自性,无相
三转法轮:在广严城,说解深密,非有非空之教,大乘唯识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实,了义为实,是究竟说,不了义是权巧方便,是不究竟说
下部派不讨论了不了义,唯识是按照时间判断了不了义,中观按理路来判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