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师父

十二课

[复制链接]
庆莲 | 2024-7-1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明此《道炬论》教授之殊胜,分四科:
一、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
尽佛所说一切法,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随众生之根机有些为道之主干,有些为道之支分。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皆谓经教。皆随应三士道,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1、应知苦。2、应断集。3、应证灭。4、应修道 。具有以上四者皆为佛的教法,与这四种要义结合,方称与佛经教互不相违。会通经教互不相违随机以应。有时以显为主,而以密为其支分,反之亦然。如以修生起次第为主,则以显之生起菩提心为其支分。如以修圆满次第为主,则以生起次第为其支分。又如欲得显教究竟,须依于密。欲求密法圆满,须依于显。又如下士共道中,以人身难得、暇满、死无常等为主,则以中士道为其支分。对于我们初学习佛法志愿发心学习大乘道的弟子们指明了如何学习佛法的方向。为了利益一切不同种姓的如母有情,无论是小乘道、大乘道、显教、密教都要学,诸乘教义一一互相为缘,皆为利一有情成佛方便。通过学习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帮我们规避宗派和谤法的罪业。
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
佛所说一切经,皆为我等取来修学教授,说和修互相为缘,非彼此各各无关。“又《俱舍》云: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一切佛法,不出教证二种。教者,正为抉择修行之法轨。证者,如所抉择而起修。二者互为因果。有如驰马,先择马场,场所既定,辔勒乃施。倘与一处先习闻思,别与他方另求修证。异道以驰,如何而可。”
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
诸广经论,虽皆为殊胜教授,然对于初学习佛法的有情,若先依现前人师之教授,想要直接拿来学习很难了解到佛的密意。即使能有所得,必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功力。倘依《道炬论》及与《道炬论》相类之论学修,当速获通达。如何能得解脱: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即是佛之密意,已为明白决定标出,即不难趋入。
学到四种殊胜之三,生起一定要精进努力学好该论的信心和决心,感恩师父的教授,能让我有机缘学到这么好的论。
四、自能灭极大恶行之殊胜;
通过学习四个殊胜之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一切经皆为教授,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乃佛密意,即可自然关闭此谤法之门。
能依《菩提道次第广论》闻思,即可关闭谤法之门。因《菩提道次第广论》将诸要义已摄入可引导众生入经教之门。此中重要有二:1、依文,依据的是《道炬论》。2、依义,依闻思修,身心生起决定正知。有以上四种殊胜,于《道炬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油然生起殊胜之敬重,及堪闻堪修之意乐心。
钦智 | 2024-7-2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明此《炬论》教授之殊胜,当分四科”。如下:(教授二字,即谓成佛方便。)  乙初、会通佛说一氏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乙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乙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乙四、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1、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在佛教的教义中,强调一切经教互不相违的殊胜之处,这一点对于修行者而言至关重要。若认为经书之间存在相违之处,往往会导致谤法的产生,这是对佛法的极大不敬,也是非常可怕的。因此,理解并坚信一切经教皆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而设立的不同法门,是避免谤法的关键。
无论何种法门,都是为了让一个补特伽罗能够成就佛道。这些法门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作为道的主干或支分,其重要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修行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异。
如同治疗身体疾病时,药物的选择会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就好像你现在身体比较湿热,可能以祛湿热的药为主。等到你的湿热病好了,你的身体又慢慢比较寒了,可能又以温补为主。你说到底哪个是最主要的?哪个都不是。是因病不同。在修行过程中,法门的选择和应用也应根据修行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并珍视这一殊胜之处,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实践不同的法门,避免产生谤法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佛法的真谛,从而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成就佛道。

2、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教授,都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在佛教的教义中,所有经教都被视为最好的修行方法,透过学习就看到,佛的所有经书,对人的修行都是有帮助的,没有任何的妨碍。它们各自承载着佛陀的智慧和教诲,共同指向解脱和觉悟的目标。这些经教既包括佛陀直接开示的显教,也包括深奥难懂的密法,它们或显或密,但都是为了引领修行者走向成佛之路。
【平常学者,但以上师口授少数秘决及为教授,而以佛说为经文,为破此执,故云一切经语,皆为殊胜之教授。因说经者佛,佛之了别境,无丝毫染污散乱,皆清净正知故。故所说经,皆殊胜教授】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所说的经都是殊胜的教授。

3、易得佛密意之殊胜。学道次第容易得到佛的密意。佛说一句话,是有密意的,不是说佛怎么说的,就按字面怎么做。我们学的时候,不能仅仅透过文字上去看,还要理解佛的密意。学道次第,就容易通达佛语的密意。这个过程就需要“观待长久时间功力”。需要多观待,比依止善知识的时间要长,需要时间,也需要功力。
【倘能依《道炬论》及与《道炬》相类之著述,当速获通达。”佛之密意三者:出离心、真空见、菩提心。道次第根本,也在此三者。】
所以,能遇到明师,依止善知识,能遇到如此殊胜的法一定是过去累劫以来积累的善根福德资粮。一定要好好的依教奉行,不能让一切的努力白白浪费了。

4、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透过前面学习,知道一切圣教无违殊胜、知道了一切圣教现为教授殊胜,之后我们又能得到圣者密意殊胜,自然而然,我们的恶行就会消除,罪业就会消除,就能遮止很多的罪业,过失就少得多。无形中增长了我们很多的信心,对三宝有许多的感恩。
所以,以上四种殊胜非常殊胜。

觉乐 | 2024-7-2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组华藏
学习(略论释)之:四种殊胜的体会:
首先感恩师父慈悲为使我等众生迅证菩提,不辞辛劳,从今年5月28日带着我们学习(菩提道次第略论释)。此(略论释)是各祖师大德的智慧结晶,修行语诀,依教依理,断疑断误,易修易入之圆满无缺无倒,最速成佛之殊胜教授。字字珠玑,句句金律,学修兼顾,次第圆满。对此殊胜,由衷赞叹,祖师大德,师恩浩瀚,顶礼具足。
学习(略论释)之四根殊胜:
乙初: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重要)
乙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重要)
乙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重要)
乙四:自能灭除极大罪行之殊胜(重要)
乙初: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尽佛所说的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䃼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经教二字包括佛语,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与此四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但此中妙用,须善体会。
其主要的内容:是即随机以应。有时以显为主,而以密为其支分,反之亦然。如修下士共道中,以人身难得,暇满,死无常等为主,则以中士道为其支分,修中上亦然。如人之行路,以脚为主,而以手为其支分。在㝍字时,以手为主干,又以脚等为其支分。即对机,所处,适其化导。
从入道之基,受皈戒起,直至入无上瑜伽密集金刚位,或为主干,或为支分,能将佛说一句不捨,皆为成就一䃼特伽罗之道,即知佛之教理互不相违。(矩论)及(朗忍)皆总摄一切经教於三士道中,故此文极为重要。取此文而修习,则为实义之重要。
乙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或谓佛说大部经论文,是讲说法,无修持之要义。其有关修行之心要,须於余处别求教授。如斯执者,能於无垢经论,作生敬重障难,当知是集谤法业障。盖於诸求解脱者,真实不虚之殊胜教授,实为诸大经论。然我等劣慧钝根,不堪直接依止经论,须依善知识口传,渐次研寻经文大义乃易通达。勿执诸经论无益修持,而固守浅鲜教授。
祖师大德教授我们:诸大经论是很好,但我等凡夫俗子,根浅福薄,劣慧钝根,对大经大论,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口传教授,完全没有水平去研寻其中的要义,怎么还能修持?所以依止善知识这道坎我们要悉心领悟取用。没有善知识的亲传口授,对一切经论,如入五里雾中,不但不得妙果,且亦不能种此习气,不免空过此生。
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一切佛法,不岀教证二种,教者,正为抉择修行之法轨,证者,如所抉择而起修,是彼二者势成因果。教证互为因果,无此即无彼。佛所说法,不外三藏十二部。而此三藏十二部中,又不外三聚戒,三摩地,及通达无常,苦,空,无我之慧。故此修习,身心得到受用,则谓之证。如先读(五地品)於修岀离心,菩提心等,既己了知,至修时,反捨之而别求与经教不合之空见,如之何其可也。
故本论自依止善知识起,以至修习止观,总为显示一切经论皆为教授,诸邪分别,遣无遗余。
乙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诸广经论,虽皆为殊胜教授,然在初业有情,若弗先依现前人师之教授,虽欲直入於彼等而不得密意,即使有得,亦须观待长久时间功力,尚能依茲(道炬论)及与(道炬)相类之著述,当速获通达。
佛所说一切,不外为众生指示解脱之道。如何能解脱:一:岀离心,二:真空见,此为小乘暂时指示如是,最后仍令发菩提心,如於乳取酪,方很圆满。(朗忍)根本,即在此三者,佛之密意,亦即此三者。所以按善知识教授,学习(朗忍),则於对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三者,即佛密意,己明白标出,即不难趋入。
乙四:自行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根据前三殊胜的学习而引此殊胜。
如(法华经)及(宝积经谛者品),皆诠一切佛语,以权实二意示成佛之方便。权实二字,或译曲直,佛为大觉,清净化人,何以有时说究竟三乘,有时说究竟一乘,似近矛盾。须知说究竟三乘者,为声闻乘说,由声闻道可得究竟,别无他道。为独觉和菩萨乘说,亦如之。有时说究竟一乘,谓声闻独觉,将来必须由菩提乘而得究竟。说究竟三乘者,乃权说,说究竟一乘者乃实说也。佛以智慧慈悲对各众生根机不同而对机说法,循循渐进,善巧引导,趋入正果。
倘不解此,妄分胜劣,谓某也大乘所当学,某也成佛之障礙所当弃。如此邪谬,当成谤法。谤法业障,细微难知,过患尤重。祖师大德善巧运用:业重如全衣,十不善业如衣缝,精巧譬喻。宗大师於此特别叮咛者,因当时显密互谤,多犯此过故。
总之能生谤法业之因,虽有多门,然无知妄说,最为易犯。智者於此,当努力断灭。

通过学习,深深省悟,对杀盗淫等罪,尚不易犯,而於谤法重罪,稍不经意,立即构成。且无知妄说,尤为一般人之通病,有如常开之大门,最易岀入。怎样是无知?就是对上面三种殊胜不知其义。如谓佛讲说与修相违,及小乘与大乘相违,显密相违等是。如知前说一切经互不相违,一切经皆为教授,乃佛密意,即可关闭此谤法之门矣。但能依(朗忍)闻思,即可关闭谤法之门。因(朗忍)将诸要义己摄入可引导入於经教之门故。又当知此中重要有二:一:依文。谓依(炬论)二:依义。谓依闻思修,身心生起决定正知。
由四种重要故,於(炬论,(朗忍)油然生起殊胜之敬重,及堪闻堪修之意乐乃可得本文所说之重要。
深深感恩师父的教授,使我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学习体会又得到了一次新的认知。
虽是说学习四种殊胜的总结,然自已慧劣钝根,学少识浅,只是对文中要义抄袭了一遍而己,以作应付交卷。羞愧得很,不当之处,敬请师父,师兄们指正。
学员:深圳:华藏
2024年6月30日
慧囍 | 2024-7-2 0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所说的法是非常殊胜,而《道次第》的殊胜具有4种: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了知一切圣教互相没有违背。如《般若灯广释》中解释说:没有颠倒地开示那些想要证到甘露胜位(成佛)的有善根的人或天。"所应遍知"即苦应遍知,对一切苦都要知道;"所应断知"即集要遍断,要全部断掉,不流丝毫尾巴,否则就不能出三界;"所应现证"即灭谛要遍证,要全部证到,如果仅证声闻寂灭是不够的,远未达到成佛的无住涅槃。"所应修行"即道应遍修,一切道都要修,所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才能得解脱。
  通达一切圣教互不相违,其实一个补特伽羅要成佛,这些显教的法、密宗的法都要学。要随他的需求,有的是主要的部分(正体),正派上用场。有的是辅助的部分(支分),没有派上用场的。
  同理,佛法也一样,八万四千门,针对具体不同的情况,就是正体和支分。对钝根的众生,下士首是正体,对利根的众生(大乘菩萨)菩提心就是正体,下土道是支分。所以一切法都需要,且不相违。
  例如:对于"庵摩罗果"之事,佛陀有数次的开与遮,我们要理解佛制戒是为了利益众生,让众生得到好处,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就会觉得"相违如寒热"一开一遮。佛的教法都是为了让众生成佛,显密教法都很重要,如果能力弱不能都修,但至少要知道这些都是成佛的因缘条件,发愿以后修,不能说我只学这个,其他弃舍、甚至诽谤(杂修),这是非常愚痴的。
   由于前面所讲的道理,《道次第》的教授能够含摄经(显教)、咒(密宗)一切扼要。一个补特伽羅要成佛的话,需要一切显教、一切密宗的修法和教理。他们之间没有相违背,是具足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的。
二.通达一切法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佛说的一切话(佛经)都是教授,都可以拿来修行。我们要知道佛法当下怎么用?佛经(显教、密宗)虽然殊胜,但末代弟子根器不足,理解不了佛的意思。所以,龙树、无著等大菩萨写了很多论典来教弟子。
  清净的论典,你学了就一定会信解"佛说的话都是教授"。假如学到最后觉得"其他都不用学了,我们就念佛"等等,这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要找到好的善知识。
   佛所讲的经和菩萨所造的论,对于要求解脱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没有欺诳的最殊胜的教授。但由于自己的智慧微劣,业障深重的原因,仅仅学习这些论典,不能看出它是殊胜的教授。所以要依止善知识的教授,从善知识的教授中得到定解。
  学习佛法不能像是点餐一样挑食,佛的教法没有好恶差别,都是修行的教授。现为教授"当下就能起作用",现在修不起来,发愿以后去修,不能诽谤、弃舍。一切经论生功德的扼要之处是什么?就是《道次第》归纳的,从亲近善知识、直至止观这就是扼要,把扼要编为修行次第,就能理解到,佛经都是现为教授。
三.易于犹得胜者密意殊胜
  从道次第角度而言,佛的一切密意就是三主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有了道次第的教授,读任何经都很容易理解到,这部经讲的是出离心、菩提心、还是空性见,超过这三个,没有其它密意可言。
  诸大经论好比大海,三主要道就是海中珍宝,菩提心就是入海的大船,开示道次第的上师就是船长。海中的宝很多,不依靠大船是不可能得到的,甚至还会丧失性命。同样,我们凡夫不依靠道次第,直接进入大经大论,很难获得诸佛密意,在有经验的上师带领下,我们坐着菩提道次第这样的船,趣入佛位的大海,就很容易得到佛陀密意的珍宝。
  比如《地藏经》讲了那么多地狱的密意,佛陀不是拿地狱恐吓人,而是让人不要作恶,不要耽着现世,要发菩提心等等,也是促使人去思维苦,这样才能厌离恶趣的心,才能消除骄慢的烦恼,才能悲悯生死者,才能羞于作恶,乐作善行。
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一切佛语,或实或权。实(真实说),比如说不能杀生,就是不能杀,没有任何可以改变;权(方便说),其真实内含必须解释之后才可以。比如:佛对阿阇世王说,学佛之人可以“杀父杀母”,但真实的意思是“杀无明父、杀烦恼母”,其意是要对治自己的烦恼。
  实也好、权也好,都是度众生的方便。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是认为佛法是相违的,如果认为佛法是相违,如果认为佛法不能现为教授,基本上就是诽谤正法了,最可怕的恶行就是诽谤正法,诽谤正法也非常微细,不知不觉的一句话就犯了。学习道次第,通达了一切圣教无违殊胜,通达了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不造恶业了,恶业自动消灭。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念佛、念经、念咒,修学内观或学习道次第等,我们都要随喜赞叹,都是佛的法门,众生因不同根器,不同因缘而得。
宗莺A | 2024-7-2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组慧观
答:
第一殊胜: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必须知道佛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让补特伽罗成佛的道;佛的教法,一切显密经教都是配合三士道来分的;一切经教不离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这四种义;一切显密教法,三士道是随着不同根基的众生来讲的。第二殊胜: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任何一部经当下都能起到教授的作用;对想求解脱的人来讲,自己很难理解佛经的内涵,需要听闻善知识的解释;佛所说的经都是殊胜教授,没有丝毫染污散乱,都是清净的正知正见,不能以平时听到上师所讲少数的理解为教授,应该要学很多论典;因为我们被愚痴所蒙,不能了了解佛之殊胜教授,所以才有大师们所造的论典来开显佛之教义,再加上我们的智慧有限业障深重,必须依靠善知识的教授来了解。第三殊胜: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佛说的广/略的经论,皆为殊胜教授,如{菩提道次第}就很容易能通达佛讲的广大经论的教授;佛所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给众生开示解脱之道,把佛的经论的内容总结为三个:出离心,真空见,菩提心;佛是随机时说了义,时说不了义,我们的智慧有限很难抉择,透过学习就很容易通达佛语的密意。第四殊胜: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佛所说的一切法以权实二意开示,都是为了成佛所说,如果不了解权是方便说,实是真实说,就会造成傍法;比起造作其它的恶业,傍法更容易,因其微细难知,罪业也更重;虽然能生谤法的因很多,又因无知而妄说最易犯,故应多学经论教典,明白一切经教互不相违的,并且努力断除这些过失;如果能通达前面的三个殊胜,自然而然的就能灭除傍法的极大恶行。非常非常感恩师父的慈悲教授,您每天不辞辛苦的将深深的法义告诉我们,引导我们增强信心,时时不离正知正念,闻思修法无有障碍,真正的学会将佛法的功德转为当下的真实受用。​​ 十组慧观2024.7.1
华韵 | 2024-7-2 0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
一切所说显密经教,皆随应三士道。须先知何谓经教,方知其如何不相违。经教二字,包括佛语。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是谓经教。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具此四者,方为教法。凡与四种要义相合者,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会通经教互不相违之重要,即随机以应。有时以显为主,而以密为其支分,反之亦然。如以修生起次第为主,则以显之生起菩提心为其支分。如以修圆满次第为主,则以生起次第为其支分。又如欲得显教究竟,须依于密。欲求密法圆满,须依于显。又如下士共道中,以人身难得、暇满、死无常等为主,则以中士道为其支分,修中上亦然。亦如人之行路,以足为主干,而以手为其支分。如写字,以手为主干,又以足为其支分。以上明教之不相违如是。至于证亦不相离,如五道位、十地品、戒定慧三学,皆互相为缘。
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
一切经,皆为我等取来修学教授。“如菩提宝云:‘若深入经教之人,不以少许经函,谓得决定。当知一切佛语,皆为教授。’”无论上根利器,能广研经教,或劣慧者,皆须先从《朗忍》而入。由知此门径,然后于别种经教,方能摄取受用。劣慧钝根,由皈依起,至圆满双运身止,能精勤修习,固能得成。次之能逐次了解,亦能于三藏十二部教义种下习气。不然,若先读大经论,以劣慧故,如入五里雾中,不惟未得妙果,且亦未能种此习气,不免空过此生。佛所说法,不外三藏十二部。而此三藏十二部中,又不外三聚戒、三摩地及通达无常、苦、空、无我之慧。依此修习,身心得到受用,则谓之证。
“又《俱舍》云:‘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 如斯所言,一切佛法,不出教证二种。教者,正为抉择修行之法轨。证者,如所抉择而起修。是彼二者,势成因果。有如驰马,先择马场,场所既定,辔勒乃施。倘于一处先习闻思,别于他方另求修证。异道以驰,如何而可。”
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
“诸广经论,虽皆为殊胜教授,然在初业有情,若弗先依现前人师之教授,虽欲直入于彼等而不得密
意。即使有得,亦须观待长久时间功力。倘能依兹《道炬论》,及与《道炬》相类之着述,当速获通
达。”
佛所说一切,不外为众生指示解脱之道。如何能得解脱:一、出离心。二、真空见。此为小乘暂时指示如是。最后仍令发菩提心,如于乳取酪,方得圆满。《朗忍》根本,即在此三者,佛之密意,亦即此三者。大经论中,有时广说发菩提心,后又说无常等,间杂而说,令人不得其次第,不知究以何为抉择修行,何为安立修行。因佛随机说法,有时为说了义,有时为说不了义故。如能依《炬论》、《朗忍》所说次第,如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以广求经论,则免艰苦,亦不须多费时间。
四、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
“如《法华经》及《宝积经谛者品》,皆诠一切佛语,以权实二意示成佛之方便。”“倘不解此,妄分胜劣,谓某也大乘所当学,某也 成佛之障碍所当弃。如斯邪谬,当成谤法。谤法业障,细微难知,过患尤重。”此字,即指前佛说分权实二意。故分佛说为权实非谤法。如对佛说有去取,则谤法。噶当古德有云:“谤法业重如全衣,十不善业如衣缝。”
“《三昧地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由此可知谤法罪业特重之铁证。
“总之,能生谤法业之因,虽有多门,而无知妄说,最为易犯。智者于此,当努力断灭。”
吾人居恒反省,对于杀盗淫等罪,尚不易犯,而于谤法重罪,稍不经意,立即构成。且无知妄说,尤为一般人之通病,有如常开之大门,最易出入。云无知者,即指不知上三节之义。如谓佛讲说与修相违,及小乘与大乘相违等是。如知前说一切经互不相违,一切经皆为教授,乃佛密意,即可关闭此谤法之门矣。
总结:感恩三宝,感恩师父讲的广论,略论释这些珍贵的法,让我对于整个佛法搭起了全面的框架,至少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以前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自从细细地学了这四种殊胜以后,了解了谤法(法是佛讲的,僧人来弘扬佛法)就是谤三宝,这个罪是极其严重的,从此谨言慎行,在自己的见闻还不够多基础还不够扎实的情况下不敢乱发表意见看法,避免造了谤法的业都不自知,总之脚踏实地不断闻思修,成佛指日可待!
慧静 | 2024-7-2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殊胜总结
[ol]
  • 会通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ol]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之分。
  • 现实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ol]经是佛之了别境,无丝毫污染散乱,皆清静正知故。故所说经皆殊胜教授。听说与修学圆融,因修而闻,所修即所闻之要义,因闻而修,所闻即所修之前导。学修都很重要。
  • 易得佛密意之殊胜。[/ol]通过学习道次第很容易通达佛的密意。初学佛的人,一定要跟善知识学习,即便自学能听懂一点,但不一定能得到佛的密意。
  • 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ol]做到前面三点,自然而然能灭除极大恶
  • 帅雅馨 | 2024-7-3 0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修《道次第论》四大殊胜
    一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能够认识一切圣教没有矛盾没有相违
    二 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能够明了一切佛语皆是实修教授
    三 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 容易获得胜者(佛陀)的密意
    四 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极大罪行(指谤法之罪自趣)自然消灭
    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圣教”,就是佛陀所说的一切圣言。如《般若灯释》 中所说:
    言圣教者,谓无倒显示,诸欲得甘露胜位,若人若天,所应遍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 ,即薄伽梵所说圣言。
    佛所说的显密经教,意思是要懂得一切圣教是任何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须的修法。一切经教。不外四种意义:一,应知苦,二应断集,三,应证灭。四,应修道。这四者才是教法,四者相结合才是与经教互不相违。
    “无违”意为一致,没有相违,没有违背, 圆融。怎样圆融呢?为成佛之道无违。一切法,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它可以有小乘的法门,大乘显宗的法门,大乘密宗的法门,一切法都是任何一个补特伽罗成佛之道。有些是成佛之道之基础,有些是道之根本,有些是道之重要道、主要道,有些是道之分支道, 所以互不相违。譬如,某人身患大热病时,医生先是告诫他应戒肉、酒等物,如果不戒会有生命危险。后来在热病转症的紧要关头,即风大占主导地位时,医生又对他说要饮酒、吃肉等等。同一个医生对同一个病者,前后说出吃不吃肉、酒二种不同的话,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为了治疗同一个病者,根据需要所开出的二种不同处方。同样的,有人以为大、小乘和显、密法是针对各别化机说的,而不必全包括在同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需的修法中。其实不然,这些是同一个说法者所说的,任何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需全备的修法。佛依众生根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以方便说法,所说的法并不相违。
    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指的是佛陀圣言被视为最上乘的教授,即实修的指南和明灯。佛陀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深远的教化意义,能够指引补特伽罗达到解脱的境界。佛陀具有至高无上圆满的智慧,能够无误地开示一切取舍的要义,这使得他的教诲成为解脱补特伽罗现时及久远利益的圆满方便。其他圣者由于未达到佛陀的境界,其教诲在智慧和教义的完全无法与佛陀相比。在佛教中,佛法被视为无上的真理,佛陀的圣言是唯一能够圆满照见一切安乐正道的智慧所宣流的法藏。这表明,佛法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是成就解脱的唯一指南。
    佛教强调,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必须转化为实际的修行。佛陀的圣言不仅是指引理论学习的灯塔,更是实修的指南。只有将佛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力量和益处。这一概念在佛教中强调,
    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
    佛的密意到底的什么呢?佛讲了各种的法,从《道次第论》讲,出离心、菩提心、和无我空慧正见三个,能超过这三种的再也没有密意可言了。诸大经论虽然是最殊胜的教授,但是我们初机学人,如果不依止善知识,不但不能依而修学,反而容易错解经义。现在依己之见邪解、错解经论者多如牛毛,多识化身曾说云:“现在劣等宣传品太多,不小心就会上当。”而本论却可以使我们正确了解经论的内在密义。
    四、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极大恶行即谤法罪,因其异熟果报重于其他恶行,故谤法为极大恶行。那么什么是谤法呢? 如上所说,一切圣教皆不相违,《法华经》及《大宝积经•谛者品》亦多宣说,或实或权,一切佛法都是我们修行成佛所不可弃舍的。若不解此,妄执一部分佛法是成佛的方便,一部分佛法是成佛的障碍,而起是非好恶、大小显密之分判,认为菩萨应该学这个经,不应学那部经,学密法的人不需学显教,此等皆是谤法。如《广论》引《摄研经》云:“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若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僧伽。若作是云,此则应理,此非应理,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菩萨宣说,此是为诸声闻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独觉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菩萨所学,是为谤法。”可见谤法业障非常细微,一不小心,即会谤法,非必骂辱佛法为谤法也。希望能各自省心,以免一来危害众生和佛法,二来自造谤法罪。谤法之异熟果极其严重,如《三摩地王经》云:“若毁此瞻部洲中一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若杀尽 伽沙数阿罗汉,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即彼念佛之人若谤法,亦断无往生之理。
    总之,谤法之因主要为宗派之见,赞自毁他。而本论将一切佛语摄为成佛所必修之法,若通达彼非互相违背,则自不会执一谤一,谤法之罪亦自会消灭。
    宗玲 | 2024-7-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教授殊胜分别是: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这一殊胜体现在对所有圣教的深刻理解上,确保了所有教授的内容与佛法的教义保持一致,没有违背。 这就好比我们学的三士道,我们在下士的时候讲善业,纯是自利,为了增上,但到了上士道,假如是为自受用,这个时候的发心做善业,不仅没有功德,可能还是为名利心所染污,所以同样是行善,但是不同的根基的时候,发心不同,所讲的教言对机也是不一样的。 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这意味着所有的佛经和教义都被视为珍贵的教授,能够引导信众走向正确的修行之路,避免了误解和偏离正道。 三、易于获得圣者密意殊胜:这一殊胜强调了佛法的教授易于被信徒理解和接受,能够帮助我们深入领会佛法的精髓,从而更容易达到圣者的境界,胜者的密意,假如没有次第, 是无法领会的,好比依止法,你假如没有依止法,你无法体会师父的悲心以及对你的调伏。 四: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这一殊胜说明,通过正确的教授和修行,信众能够自我净化,消除重大的恶行,逐步走向善道。我们学习了朗忍的教法,获得了智慧的眼睛,让我们远离了谤法,让重罪恶业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学到了一部从凡夫到成佛的方法,这四个教授殊胜共同构成了《菩提道次第略论释》的核心价值,为我们信众提供了系统的修行方法和理论指导,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实践佛法。
    程任芳 | 2024-7-4 0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首先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解决我之前的很多疑惑。没有学习道次第之前,对于佛法也没有系统闻思,这里听一点,那里看一点,就会产生很多的困惑。觉得都是佛说的法,为什么看起来是相反的?这种想法带来很多问题,一个是信心很难真正建立起来,一个是自己也不知道该按照哪个去做。
    学习了道次第就一下解决了这类疑问。佛讲的一切法都是无违的,我们所看到的相违只不过是不懂得这是佛对不同根器和不同烦恼的众生所讲的法而已,如同于寒病者开热药,于热病者开寒药,并不矛盾。

    2.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身边的确很多声音告诉我,居士不要光看书,你们又不来当法师,学那么多干嘛,你要修啊。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好的机会闻思,不像现在能这么深刻认识闻思的重要性,也是这样觉得:我们学的这些经论只是听闻的法,应该要多去修法。所以,我就自己随大流的去打坐,打坐中间出了散乱、昏沉、掉举等等的怎么处理我不知道,打坐时怎么不断用功我不清楚,打坐为了或者能达到什么目标我也不知道。甚至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把打坐当成休息恢复体力的方式,只是用来练腿子,用功不得力也不管它,后来就出现了脑子越来越迟钝,记忆越来越差的情况。认识到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后,真是悔不当初。不听闻,就不知道修行的方法,只是随着一起盲修瞎练,不但解脱无望,甚至一直这样下去,越来越笨,堕畜生倒是有份。

    3.易于获得胜者密义殊胜。这个也是非常有感触,之前我第一次接触佛法后,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奈何自己福报不足,自己看佛法书看不懂,书都看两页就丢那了,想找人问也没有碰到适合的可以指导我的善知识。蹉跎了很多年后,才有幸遇到师父讲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真真的如久旱逢甘露,如饥似渴的花了四五个月给课件听完。才第一次对佛法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对如何解脱的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师父的教授,我自己随处看的佛法如同是取到一些零散的珠子,没办法串起来,根本用不上。甚至我可能若干年后还是稀里糊涂,入不得佛法真正的门。

    4.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知道这点后,也是万分后怕,深深忏悔,以前不懂得,自以为是的觉得这边是汉传佛教,都讲大乘法,那自然而然以为自己也是修大乘的,还有些看不上学小乘的。只要不是汉传的佛法,不管是南传藏传都直接略过,不去接触。现在才知道自己无知的可怕,无形间很容易造作谤法的极重恶业,也给自己学习佛法造成很多违缘。道次第把凡夫到成佛的一切法都讲清楚了,我们学习道次第就会明了,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须的,或是道之主干,或是道之支分。没有一个法是可以舍弃的,也不可以把佛法区分谁胜谁劣,不会因为无知而产生谤法的极大恶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