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明此《道炬论》教授之殊胜,分四科:
一、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
尽佛所说一切法,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随众生之根机有些为道之主干,有些为道之支分。尽佛开示众生一切语,或显或密皆谓经教。皆随应三士道,一切经教,又不外四种意义:1、应知苦。2、应断集。3、应证灭。4、应修道 。具有以上四者皆为佛的教法,与这四种要义结合,方称与佛经教互不相违。会通经教互不相违随机以应。有时以显为主,而以密为其支分,反之亦然。如以修生起次第为主,则以显之生起菩提心为其支分。如以修圆满次第为主,则以生起次第为其支分。又如欲得显教究竟,须依于密。欲求密法圆满,须依于显。又如下士共道中,以人身难得、暇满、死无常等为主,则以中士道为其支分。对于我们初学习佛法志愿发心学习大乘道的弟子们指明了如何学习佛法的方向。为了利益一切不同种姓的如母有情,无论是小乘道、大乘道、显教、密教都要学,诸乘教义一一互相为缘,皆为利一有情成佛方便。通过学习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帮我们规避宗派和谤法的罪业。
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
佛所说一切经,皆为我等取来修学教授,说和修互相为缘,非彼此各各无关。“又《俱舍》云: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一切佛法,不出教证二种。教者,正为抉择修行之法轨。证者,如所抉择而起修。二者互为因果。有如驰马,先择马场,场所既定,辔勒乃施。倘与一处先习闻思,别与他方另求修证。异道以驰,如何而可。”
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
诸广经论,虽皆为殊胜教授,然对于初学习佛法的有情,若先依现前人师之教授,想要直接拿来学习很难了解到佛的密意。即使能有所得,必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功力。倘依《道炬论》及与《道炬论》相类之论学修,当速获通达。如何能得解脱: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即是佛之密意,已为明白决定标出,即不难趋入。
学到四种殊胜之三,生起一定要精进努力学好该论的信心和决心,感恩师父的教授,能让我有机缘学到这么好的论。
四、自能灭极大恶行之殊胜;
通过学习四个殊胜之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一切经皆为教授,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乃佛密意,即可自然关闭此谤法之门。
能依《菩提道次第广论》闻思,即可关闭谤法之门。因《菩提道次第广论》将诸要义已摄入可引导众生入经教之门。此中重要有二:1、依文,依据的是《道炬论》。2、依义,依闻思修,身心生起决定正知。有以上四种殊胜,于《道炬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油然生起殊胜之敬重,及堪闻堪修之意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