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决定之理告诉我们:所做的行为必有相应的结果,强调行为与结果有一定的联系性和必然性。
文中说:所有异生及圣者,下至生于有情地狱,仅依凉风生起以上之一切适悦乐受者,悉从往昔所集善业出生。若从不善而生乐者,无有是处。又下至阿罗汉身中所受热恼之苦以上,一切皆从往昔所集不善业生。谓善业生苦者,亦无是处。《宝鬘论》云:“从不善生苦,而有诸恶道,从善有乐趣,并生诸安乐。”是故诸苦乐者,非从无因及自性、大自在等不顺因生,乃从善、不善之总业生总乐苦,及诸种种别苦乐,亦从种种别别二业别别而生,无有爽误也。于此不虚谬之业果能决定者,说为一切诸佛子之正见,赞为一切白法之根本也。所谓业决定之理,即造业必定感果。其中所决定的,正是从善业感得快乐,从不善业感得痛苦。任何快乐,乃至微不足道的快乐,都是由往昔善业所出生;任何痛苦,乃至微不足道的痛苦,也是由往昔恶业所出生。没有善业,决不会引发快乐;没有恶业,决不会引发痛苦。对于这个规律,要深信不疑。“谓诸异生及圣者。。“下至生于有情地狱,仅依凉风生起以上之一切适悦乐受者,悉从往昔所集善业出生。若从不善而生乐者,无有是处。”乃至等活地狱中的有情,在被各种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恰有一阵凉风吹来——这一点点的快乐,莫不与过去生所造善业有关。如果说从不善业可以产生快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倘若世人深信此理,世间就无人作恶了。因为离苦得乐是一切有情共同的愿望,但我们往往不了解导致苦乐的因,不知善业产生乐果,不善业产生苦果,所以才会任意妄为。“又下至阿罗汉身中所受热恼之苦以上,一切皆从往昔所集不善业生。谓善业生苦者,亦无是处。”世间所有痛苦,乃至阿罗汉所遭受的苦痛,也是由无始以来所造的不善业出生。如果说善业将感得苦果,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阿罗汉的痛苦和凡夫不同。凡夫不仅有身苦,还有心苦,阿罗汉但有身苦而无心苦。“《宝鬘论》云:从不善生苦,而有诸恶道,从善有乐趣,并生诸安乐。”《宝鬘论》说:从不善业因产生痛苦,所以才会有三恶道。从善业感得人天善趣,从而产生种种快乐。“是故诸苦乐者,非从无因及自性、大自在等不顺因生。
宗大师总结道:世间所有苦和乐决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自性”或“大自在天”这些不相应因所生。缘起甚深,各种外道虽然对此有种种猜测,但因智慧不够,无法透彻因果的全貌,便产生种种邪见。“乃从善、不善之总业生总乐苦,及诸种种别苦乐,亦从种种别别二业别别而生,无有爽误也。”总业,亦名引业,指总的果报,如投生善趣或恶趣。别业,亦名满业,指差别果报,如人道的贫富之别等。我们应当了知,从善或不善的总业将决定生命去向,感得总的苦乐果报,如善业得生乐趣,恶业得生苦趣。而每一道又有种种差别苦乐,如同生为人而又千差万别,这些差别也是由善或不善的别业所导致。虽得生乐趣,会因某些恶业感得短命、贫困、病痛等苦果;虽得生恶趣,会因某些善业感得受人宠爱、生活优越等乐果。总之,善业得乐果,恶业得苦果,这个道理是丝毫不差的。“于此不虚谬之业果能决定者,说为一切诸佛子之正见,赞为一切白法之根基。
所以,当我们对业决定之理真正产生胜解之后,止恶行善,就会成为我们主动而非被动的选择,成为我们坚守而净信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