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法耀

242.具有戒体后,“佛说智、不智者所作罪恶亦有轻重。”您如何理解?

[复制链接]
文蘭 | 2024-6-5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能悔前过,防护后犯,不藏诸恶,发露忏悔,勤修善法对治,如发菩提心,修习无我空性等加以对治。故其所作罪恶虽是极大亦可减轻消除,或令其转为菩提道用。
不智者:蔑视戒律、轻视业果,不悔前过,亦不妨后犯,隐藏诸恶,更不修善法加以对治。不信佛语,自以为是,放任不理,故其所作罪恶即使微小,亦会增长广大使其变成极重之罪。
所以,通过学习对业果产生深信,日常生活中,密护根门,如理取舍,断恶修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成为一个依教奉行的智者。
慧茂 | 2024-6-7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主要是说戒律清净不清净两种状态。

有智慧的人即使造了重罪通过忏悔前罪、防护后过、不藏诸恶、勤修善法对治后重罪变轻,轻罪消除。

没有智慧的人造了罪业不修善法防护对治,以轻蔑的态度认为没有过失,罪业是极大。
静心 | 2024-6-11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了戒之后,智者具有清净戒体,善于忏悔;不智者就是戒律不清净,造了恶业不知忏悔。这两情况所造的罪恶是有轻重的差别。其差别在于:
对于智者来说,他对过去所造的恶业能够心生忏悔,并且能够在内心生起防护,以后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他也不会将过去、当下所造的恶行隐藏起来,而是会发露忏悔,并且他会勤修善法对治所造的恶业、恶行,这样的智者,通过以上的方式其所造的恶业会变得轻微。
对于不智者来说,他不会像以上说的智者那般修习,不做那些,反而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智者,以轻蔑忽视的态度,明知故犯,那么罪必然更重,不会减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