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法耀

246.《三摩地王经》云:“倘若彼此相嗔恚,持戒闻法不能救,静虑住寺不能救,布施供佛不能救。”您如何理解?

[复制链接]
传吉 | 2024-7-2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三摩地王经》云:“倘若彼此相嗔恚,持戒闻法不能救,静虑住寺也不能救,布施供佛不能救"。倘若嗔恚同梵修行者,尤其嗔菩萨,恶业极重,做什么也救不了你出轮回。如果一个人一旦有了嗔恨心,怒火就会常常在心中燃起,表面就会不断地愤怒怨恨,这样,不但自己丧失了快乐,还会时常伤害到朋友和眷属,给予他们种种
慧茂 | 2024-7-3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摩地王经》云:“倘若彼此相嗔恚,持戒闻法不能救,静虑住寺不能救,布施供佛不能救。”强调嗔心的力量强大,尤其不能嗔恚一同修行的有情(菩萨),因为肉眼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是有成交的大修行人,嗔恚菩萨的恶业极重,如果对菩萨生起嗔恚心,即使持戒闻法修行不能救、修定住寺庙也不能救、做布施供佛供养的功德亦不能救。强调嗔心力量强调 其中嗔恚菩萨的罪业最重。
静心 | 2024-7-3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三摩地王经》云:“倘若彼此相嗔恚,持戒闻法不能救,静虑住寺不能救,布施供佛不能救。”强调嗔心的力量强大,尤其不能嗔恚一同修行的有情(菩萨),因为肉眼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是有成就的大修行人,嗔恚菩萨的恶业极重,如果对菩萨生起嗔恚心,即使持戒闻法修行不能救、修定住寺庙也不能救、做布施供佛供养的功德亦不能救。强调嗔心力量强调 其中嗔恚菩萨的罪业最重。


慧茂 | 2024-7-5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三摩地王经》云:“倘若彼此相嗔恚,持戒闻法不能救,静虑住寺不能救,布施供佛不能救。”强调嗔心的力量强大,尤其不能嗔恚一同修行的有情(菩萨),因为肉眼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是有成交的大修行人,嗔恚菩萨的恶业极重,如果对菩萨生起嗔恚心,即使持戒闻法修行不能救、修定住寺庙也不能救、做布施供佛供养的功德亦不能救。强调嗔心力量强调 其中嗔恚菩萨的罪业最重。在 当下嗔恨的罪业比较强盛,过后冷静下来后悔自己的行为通过四力忏悔尽除罪业,过后防护不要在犯。

观嗔心的过患从最初就防止不犯,如果当下生起嗔恨心通过四力忏悔尽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