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师父

1、课

[复制链接]
慧根 | 2024-12-24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识四组 张英师兄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是不是佛法用三法印或四法印来简别。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三法印是前三个)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有部说二谛:1.凡一法用观慧分析后就失去了先有之相的观念是世俗谛,如杯子摔碎了,便不再是“杯子”。2.相反是胜义谛,如将青色无论分析得如何微细,青相仍然不会失掉,不会有别色的觉念,是胜义谛。
经部的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是无为,唯可以遮诠显示;如:真如、无常。2.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是有为,可以表诠及契证。如:常
(经部二谛不唯与有部不同,也和大乘二谛恰恰相反。)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极微若有方分,便和粗色同,可以再分,还非实有;极微若无方分,便不能和起来,永远不会成为粗色。总之唯识认为:说是粗色,便不会实有,说是细色,又说不通,所以外境定非实有。
唯识四组 慧名师兄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筒别?
答:凡是佛法,必须合乎于三法印,或四法印。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说四法印的,再加上有漏皆苦。凡符合这三个法印或四法印的言教,就是佛法。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答:有部说的二谛:凡一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失去了它先有之相便是世俗谛;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谛; 经部的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胜义谛是有为,可以表诠及契证;世俗谛是无为,唯可以遮诠显示。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答:若极微有方分,不成极微还可以分;若极微无方分,没有连接的边,两个极微或多个极微都可合成一个极微,不能合成粗色。
唯识四组 徐玲芬师兄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答佛法用三法印或四法印法印简别。三法印:诸行无我,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再加上有漏皆苦。
2:有部:凡一法用观慧分析后,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者,是世俗谛,不失去它先有的观念就是胜义谛,如无为虚空。经部: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是胜义谛,它是无为,只可以遮诠显示。
3:若有方分和粗色一样还可以分析,不是实有。若无方分,绝不能和合起来,成为粗色。
唯识四组 静心师兄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答:简别是不是佛,有说三法印的,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说四法印的,再加上有漏皆苦。这四句话,只有佛法如此说。合乎这四个条件的言教,就是佛法。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答:有部说二谛:
凡一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遂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者,便是世俗谛。
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谛。
经部说二谛:
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是无为法,唯可以遮诠显示。
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是有为法,可以表诠及契证。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答:若有方分,和粗色一样,可以分析,还非实有。
若无方分,决不能和合起来,成为粗色。
唯识四组 慧根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答:符合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的言教,即是佛法。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答:有部-胜义谛:慧观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如虚空、青色等。
         世俗谛:慧观分析之后,失去先有观念,如杯子、桌子、书等。
经部-胜义谛: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是有为法,如 地、水、火、风等。
     世俗谛:无自性待名言安立的法,是无为法,如虚空。
有部二谛与经部二谛恰恰相反。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答:极微如果有方分,和粗色一样,可以分析,非实有。
    极微如果无方分,一极微并排时,有相接的一方,还有不想接的地方,极微无方分不成立。二极微全体相接,完全相合,若干极微合起来还是只有一个极微大,不会成粗色。三极微不相触,粗色则不会实有。
   
宥德 | 2024-12-2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能对治烦恼,对治我执的法就是佛法。具体可以以三皈依或者三(四)法印(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准则。二者不相违,能皈依,对四法印必有一定程度的认可。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有部:不可慧析的法是胜义谛;如根本显色和极微;可慧析的法是世俗谛,如瓶;
经部:有作用,不由分别心安立的法是胜义谛,如瓶;没有作用,由分别心假立的法是世俗谛,如极微、虚空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有方分,则可以再分,与自宗(有部)矛盾;
若极微无方分,则聚色有法,应不成立,也应无碍;是多无方分极微和合而成故,与极微无别故。
曲肱乐云 | 2024-12-24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唯实五组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1) 是否符合三法印,或四发印标准。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说四法印的,再加上有漏皆苦。
(2) 三皈依:依着阿底峡尊者教授,用三皈依来判断印学佛人,凡是得到归依体的人,都是佛弟子;没有三皈依的人,就使他读尽三藏十二部圣教,只是当学说研究研究,不算是学佛的人。
(3) 四宗之见:佛法四大宗派有大乘二宗,小乘二宗。学佛人对于这四宗的知见,必要得到一宗,某宗之人,当以有无彼宗之知见而判别审定。
2.有部二谛和经部二谛有何区别?
(1)有部说二谛。
世俗谛:凡一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遂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者,如桌子。
胜义谛: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如青色。
(2)经部说二谛。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世俗谛是无为,唯可以遮诠显示。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义谛是有为,可以表诠及契证。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无方分有什么过失?
(1)唯实破小乘实执,若小乘所执外境是细色有方分,就和粗色一样,可以继续分析,还非实有。
(2)若小乘所执细色(极微)没有方分。唯识宗人说这话说不通。极微没有方分,决不能和合起来,成为粗色。




邓艳华 | 2024-12-24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答: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有漏皆苦
佛法简别的方法主要看是否属于三法印或者四法印。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慧悦 | 2024-12-24 0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宣说三法印或四法印的是佛法,否则就不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法印:在前者基础上,加了有漏皆苦。
2、有部:
某一事物,当它被破坏或用理智分析成个别、个别的部份时,(事先)认取此事物的心识便会放弃(该物的概念),这种法就是世俗谛的定义。例如:陶瓶就是世俗谛。因为当陶瓶被锤击碎时,认取陶瓶的心识便会放弃(陶瓶的概念)。
某一事物,当它被破坏或用理智分析成个别、个别的部份时,(事先)认取此事物的心识依旧不会放弃,这种法就是胜义谛的定义。例如:无方分极微、无时分刹那的心识、无为的虚空。
《俱舍论》说:“彼觉破便无,慧析余亦尔,如瓶水世俗,异此名胜义。”因此,此宗主张:世俗谛诸法虽然不是胜义地存在,却是真实地存在。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经部:
某一法,其存在不必依待言词(能诠声)与概念(分别心)的施设,而可以经得起理智(直接)从此法自身存在的原理这一个层面去考察的,这种法就是“胜义谛”的定义。“有作用的法”、“胜义谛”、“自相”、“非常法”、“有为法”和“真实存在的法”都是同义词。如可以盛水的瓶子。
唯赖概念施设而得以成立的法,就是“世俗谛”的定义。如瓶子的义共相、无为的虚空、所知。
[url=#_ftnref1][/url]
3、《大毗婆沙论》对极微的定义如下:问彼极微量复云何知。答应知极微是最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舍。乘履。抟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睹见。不可听闻。不可嗅尝。不可摩触。故说极微。是最细色。
极微若有方分,那就和极微的性相相违了,极微就不成立了,不是实有。
极微若无方分,它们就绝不能和合起来,成为粗色。
庆莲 | 2024-12-24 0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识一组
1.答:是不是佛法,必须合于三法印: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或再加有漏皆苦来简别。此四者,外道智慧是难以真实通达的。
2.答:有部说,凡一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遂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便是世俗谛。如一辆小车,把它拆开,轮子、方向盘、发动机等等,各归各就不会再有车的观念,一类法便是世俗谛。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名言安立的法(分别安立的),是无为的,唯可以遮诠显示。
经部说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谛。如青色,无论分析的如何微细,青色不会失掉,不会另起别色的觉念,达便胜义谛。胜义谛是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没有起名字之前,这个法就有自性,自相)。它是有为(有作用),可以表诠及契证。
3.答盖极微有方分,那可由一而六合,就能继续分割下去,同粗色,可破。
若无方分,即无形体,对于日光,应不成影,亦无障蔽。如是虽聚诸色,亦不成为影障。因此极微有分,无分均不合理。
FS慧宏 | 2024-12-24 0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1:三法印、四法印来鉴别,诸法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四法印再加上有漏皆苦
有部,凡一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遂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者,便是世俗谛;如一张桌子,斫成几块,不会还是“桌子”,,不会再起桌子“观念”,一类的法便是世俗谛。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例如青色,无论分析的如何微细,青相不会失掉,不会另起别色的觉念,是胜义谛。
经部: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世俗谛是无为,唯可以遮诠显示。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义谛是有为,可以表诠及契证。
答3:极微有方分,可以继续拆分,拆无止境,就没有了。极微没有方分,就不可能合起来成为一个粗色。
一觉醒来 | 2024-12-24 0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答:佛法必须合于三法印的言教,即诸行无我,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2、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答:有部的胜义谛: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谛。例如青色,无论分析的如何微细,青相不会失掉,不会另起别色的觉念,达便是胜义谛。有部的世俗谛: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者,便是世俗谛;如瓶摔坏了,分成许多碎片,不能组成瓶了,这类的法便是世俗谛。经部的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经部的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3、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答:极微有方分,可以继续拆分,拆无止境,就没有了。极微没有方分,就不可能合起来成为一个粗色。
妙悟 | 2024-12-24 0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简别?
答:用三法印或者四法印来简别。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
2、 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答:
有部的胜义谛,就是说一个东西,用观慧去分析后,如果它原来的形相还在,那它就是胜义谛;如果经过分析后,它失去了原来的形相或者观念,那就是世俗谛。
比如一张桌子,如果被砸成稀啪烂,桌子就不存在了,所以桌子就是世俗谛。
比如青色,无论怎样分析,还是青色,所以青色就是胜义谛。
经部的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
经部的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立的法。
3、 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没方分有什么过失?
答:
极微有方分的话,就可以分析,那就不是实有的。
极微没有方分的话,就不能和合成为粗色,那就没有粗色。
净智_清夏 | 2024-12-24 0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佛法用什么方法鉴别?
答,依四法印鉴别:1,诸行无常,所有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是无常的。2诸法无我,(1)人无我,破除长常,一,自主我,证得常,一,自主我空。也要破除普特切罗能独立实质有我。(2)法无我,排除人我,其余的有为无为,都叫做法。3有漏皆苦,一切有了我的话,都是苦的自性,没有真实的乐。4涅槃寂静,灭除烦恼,称为涅槃。
有部的二谛与经部的二谛有何不同?
答,有部,凡一法用观慧分析后随失去他先有之相的观念,便是世俗谛,如一串念珠线断裂以后,念珠洒落一地,在不只为是念珠,是世俗谛。若一法分析后,不失去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谛。例如青色无论分析的如何微细,青色不会失掉青色的念头。三世法都是实有。
经部的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带名言安立的有为法,显色形色实有。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带名言安立的无为法。显色时有形色,没有实有。过去未来是假有,现在是实有。
极微有方分有什么过失?,无方分有什么过失?
极微若有方向,与粗色一样可以分析,而非识有。例如一本书把它一页撕开就不成为书了,再点一把火烧了,更不存在了。极微没有方向,决定不能合起来成为出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