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师父

十四、课

[复制链接]
慧根 | 2025-8-2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要曾现受意识能忆,是故决定有曾受境,见此境者许为现量,由斯外境实有义成。”
外人说:意识能回忆过去看到听到的,决定是过去看到听到的境,这个境决定是现量,既然是现量,那么外境肯定实有。
“如是要由先受后忆,证有外境,理亦不成,如如说似境识,从此生忆念,如前说所,虽无外境,而眼识等似外境现,从此后位与念相应,分别意识似前境现,即说此为忆曾所受”
唯识说不成立,解释:能够忆念过去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识的作用,在识內,不在识外,没有真实的外境。比如眼识生起来的时候,似外境的色境显现。这个五根识与念心所相应,产生分别意识,把过去看到听到的境回忆起来,境相似的现出来。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
一世人在生死大梦的轮回中,虽然是醒着的状态,其实还是在虚妄分别中不断串习,被无明覆盖,烦恼炽盛,执着外境实有。
二世人未证得真觉,没有得到出世对治的无分别智,即未证得一切法空,圆成实性,又未得世间净智,不能如实了知外境是虚妄的没有的。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答一离无作意
二离过有寻有伺
三离受想灭寂静
四离色自性
五离于真义异计度。
修正 | 2025-8-2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后忆 如何证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下部派以先受后忆来证明有实外境,把现在能忆念起来的(我看到、听到的)那是过去决定有曾经现量,有曾受境,这个现量受的境决定是外境有(离心外境有)。
唯识观点:现量,唯识宗也承许,但这个现量不是外境,而是识内的相分;这个现量(相分)缘的时候,不是识外,还是在以前识内的境现,并不是外境。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因为我们现在还在生死大梦中,还没有醒,等同梦中,与梦识境是无异。
3、如何理解无分別智?
答:“离世分别及事分别,名无分别”。离一切的名言有,把我们思想范畴的一切概念全部除完,所得到的,真正跟真如契合,没有能所,这就是无分别智(根本智)。例如有部说色是有的,瓶、罐是假名,而色声香味触是真的。离开这些分别,名叫无分别智。
禅宗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就是无分别智,
宗玲 | 2025-8-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后憶如何证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下部派以先受后憶
——也就是说过去曾经受过,现在才能回忆,证明有过去受过的客观的外境。
   唯识以半𠆤颂来破,如说似境识,从此生忆念,也即你这亇境还是在内识,并不在识外,生起这个忆念是可能的,也是现量,但不是在识外所现。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因为我们还没觉醒,还处在生死大梦中,所以与梦识境一样。
3、如何理解无分别智?
   答:见道的时候得真智,一切法空的道理知道了,叫无分别智。
华菁 | 2025-8-3 0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课思考题: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下部派认为,现在能够回忆以前的场景、事物,是因为当时领受到了实有的外境,否则现在不能够忆持,因此证明外境是实有的。唯识驳斥:现在能够忆持,并不能证明外镜实有。你以前领受的是似境的识,是自己心识所变现,是在识内,非外境。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都在虛妄分別中串习,在生死轮回的梦中,如在昏熟的梦中一样,诸有所见皆非实有,未得真觉不能自知。我们还没有得到无分别的根本智,这个智慧还没有生起來的時候,自己在生死大梦里还没醒,不能知道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是假的;等到醒过來之后,也就是得了无分别智,证得真觉,就会知道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不是实有的。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答:无分别智,又作无分别心。指舍离主观、客观之相,而达平等之真实智慧。即菩萨于初地入见道时,缘一切法之真如,断离能取与所取之差别,境智冥合,平等而无分别之智。此智属于出世间智与无漏智,为佛智之相应心品。此智有加行、根本、后得等三种之别:(一)寻思之慧,称为加行无分别智,又作加行智,乃道之‘因’。(二)正证之慧,称为根本无分别智,又作出世无分别智、根本智,乃道之‘体’。(三)出观起用之慧,称为后得无分别智,又称后得智,乃道之‘果’。
无分别智远离五种相以为自性,即:(一)离睡眠等之无作意,(二)离二禅以上之过有寻有伺地,(三)离无心定之想受灭寂静,(四)离色,(五)于真实义离有分别之计度。
阿兰若 | 2025-8-3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下部派认为能回忆起来的,一定十五根识过去曾经现量见过的,如果没有见过,怎么能回忆得起来。如果以前见过那么以前得境肯定识实在有的
    唯识宗反对,你这个证明识错误的,以前见过的也是识内的境,不是识外,以前缘的境与念心所相应,生出一个相似的外境。而不是一个实有的外境。
  • 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这里的了知外境如梦如幻,只是听说而已。因为并没有真正醒觉 如佛一样 如未觉位,不知梦境非外实有,觉时乃知。
    因为我们还在执着世间虚妄分别,串习惛熟,如在梦中,诸有所见,皆非实有。未得真觉,不能自知。
    做梦醒过来,那是实实在在的知道醒过来了,而我们喜足还在无明大梦里,其实还是没有真正的醒过来。
  • 如何理解無分別智?无分别智就是根本智 出世间的远离一切虚妄不实分别,证法实性叫无分别智
  • Lisa | 2025-8-4 0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识5组——般若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以前緣這個境之後,後來跟念相應的分别意識可以把以前的境 相似地現出來,分别意识也会像之前的眼所缘境一样出现。比如説以前、或者昨天看到什麼的境。 唯识:即使后来能够回忆起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其实還是以前的識内的境界,也不能证明先前所见的外境決定在心以外,是真实存在的,這個不合邏輯。这种论证是不成立的。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世間人都知道夢境所见所闻并非真实存在,醒觉时意识却能够根据内在的种子和习气生起各种认知和感受。人们的意识也能够对外境进行认知和反应。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答:无分别智有三种:加行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和后得无分别智。
    加行无分别智是寻思的智慧,又称为加行智,是道之因,是地前加行位的菩萨所修的智慧。
    根本无分别智是正证之慧,又称为出世无分别智,根本智,是道之体。
    后得无分别智是出观起用的智慧,是道的果,是分别一切差别相的智慧
    在这三种智应离五相
    一,离无作意故,
    二,过有寻有伺地故,二禅到有顶都是无分别智;
    三,离想受灭寂静故,修灭尽定无想定应是无分别智;
    四,离色自性故,诸色法应是无分别智;
    五,离于义异计度故,对真如的道理,加以种种的差别计度分别也是无分别智;
    妙芳 | 2025-8-5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下部派:认为能够追忆过去的那个识是现量,也曾经亲自现量地感受过,若没有现量的受,怎么能回忆呢,故外境决定是有的。
    唯识破:虽然没有外境,但眼识、耳识等生起来的时候(所缘的境是识内的相分),就像外境一样地显现出来。从这个见到相似的外境后与念相应的分别意识把以前相似的境显现出来,这个想起来的忆念境,并不是心外的境,而是缘以前的似外境的境界。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世间的人虽是醒着的状态,但是处于虚妄分别之中,无始以来串习昏熟,处于无明的生死大梦之中,如同在梦中一样,将一切所见执为实有外境。
    如果得到了无分别智后,世间净智现前,如实了知,这个外境不是实有的,那就如从梦中醒过来的境是一样的,知道都是假的了。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摄大乘论释》卷第八: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释曰。且应先说无分别智所有自性此中体相。说名自性。谓诸菩萨无分别智。
    妙悟 | 2025-8-6 0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下部派说,我现在能忆念,一定是我的五根识曾经现受过、领受过,我的意根才能忆念。
    比如我一定曾经见过他,听他说过话,我才能想起他,记得他的声音。所以外境一定是有的。
    唯识宗回答:如说似境识,从此生忆念。
    如前所说,你当时所见的色、所听到的声音,都是似境,不是真实的外境。从那以后,与意根相应的念心所,生起了忆念,分别意识似前境现,分别意识里面相似的境生起来了,我曾经哪天见过他。
    所以你以忆念先前所见来证明外境实有,是不对的。因为先前所见的境,都是似境,不是真实的外境。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了知,从文字上知道而已,并没有实际证得空性。
    现在的我们还处于无明生死大梦当中,虚妄分别,遍计所执,浑浑噩噩,如在梦中。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答:无分别智,是真觉,是觉了之后的智慧。
    无分别智,不是无作意,不是灭受想定才有,不是无寻无伺,不是如色法(顽愚无思),离于真义异计度。
    清静 | 2025-8-7 0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 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外人认为:要以前曾经受过的境,之后才能忆念起来;此曾受境,就是现量;既然是现量,证明有外境。
    唯识反对:由先受境后能忆念证明有外境不成立。 虽然没有外境,如眼识也能现起好像外境的色,从此之后与念相应的分别意识就能想起曾经见过的境,就是忆念中的曾受境,但并不是真实的外境。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梦中所见是假,在没醒之前并不知道,醒后才知道是假。现在所见外境也如梦中所见一样是假的,但还会执为实有。因为凡夫无始以来不断串习、虚妄分别、无明昏暗如同梦中还未醒,故认为梦中所见与醒时所见境不同。当证得无分别智,才能了知现在所见并不真实。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答:无分别智,是远离世俗的虚妄分别,唯对真如能如实而无分别的认识,属于出世间智慧。《摄大乘论释》中说:离开五相,是无分别智。一是离无作意,应有作意;二是离无寻无伺,并非二禅以上即得无分别智;三是离心心法不转,灭定等位不是无分别智;四是离色等自性,无分别智不是如色法一样顽钝无思;五是离于真义异计度转,唯对真如无分别。无分别智有加行、根本智、后得智三种。
    心愿 | 2025-8-11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部派以先受後憶如何證有外境?唯识如何反对?
    答:下部派:能忆念过去的境,是因为前五根识曾经领受过,才能忆念起来,说明外境实有;
    唯识:当眼识等生起,会有一个相似的境随着生起,生起之后,与念心所相应,生起了意识,意识能记住我见到过、我听到过,见到的是相似的境,不是真实的境;

    2、既然已经了知外境如梦所见,为什么我们还会执为实有外境,不同于梦醒之后?
    答:未觉。

    3、如何理解無分別智?
    答:能对治出世间虚妄分别的是清净智慧。即空性智慧,佛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