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师父

58、如何修不害?与无嗔有何区别?

[复制链接]
慧静 | 2023-11-7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悲心,修忍辱,修四无量心,一切有情如母想,思维业果。

2(1)不害是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对治损恼有情的害,悲悯为业;无嗔是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断物命嗔,作善为业;
(2)无嗔与乐,是慈心,不害拔苦,是悲心;
(3)无嗔实有自体,不害是依无嗔一分假立的。
(4)无嗔是善根,不害非善根。
慧满 | 2023-11-7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嗔与不害在百法中的定义:
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
消文:什么叫无嗔:心中对苦和苦具不产生嗔恚心,功能是对治嗔恚,生种种善法为业。
言不害者,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
消文:
什么叫不害?不去损恼一切有情。“无瞋为性”,没有瞋恚,这是它的体性。“能”,功能。“对治害”,直接对治害,不害是对治害的。“悲愍为业”,它的业用是悲愍有情。
如何修不害?
1、对自己的:不要用他人的过错来伤害自己;思惟轮回之过患,产生极大的出离心,精进闻思修行,解脱轮回。
2、对他人:不害他并拔苦,思惟他人没有遇见三宝,对伤害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首先产生无嗔之心,再思惟他人没有遇见三宝,无明,心里对他人产生悲心,并站在他的角度看能不能用佛法去解决他的痛苦
区别:
无嗔翻对断物命嗔,不害但违损恼物害,无嗔与乐,不害拔苦,此二粗相差别,理实无嗔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利乐有情,彼二胜故。
无嗔直接对治的。翻过来对治断物命嗔对治断,断掉物,断有情命,这样嗔。不害是对损恼物害相违。无嗔是与乐,不害拔苦。无嗔与乐什么呢?就是慈。不害拔苦,就是悲;那这个两个的粗相差别是这样子。无嗔是有自体,不害依彼,无嗔是决定是有体的,但是不害是依彼的,依无嗔一分假立的。为什么要这样呢?为显慈悲,为了显示出慈跟悲。二相别故。让我们知道慈跟悲两个的行相、体现有差别。
无嗔—与乐——慈
不害—拔苦——悲
妙芳 | 2023-11-7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害是对一切有情不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悯为业。
1.修不害主要是要修悲心,首先观众生的苦,不损恼他,还要有能力去帮助它,如果看到自己能力不足,要好好修,速速成佛,才能救拔他,透过佛法的力量让他得到解脱。
2.发四无量心
3.一切众生作如母想,产生觉受,像诸佛菩萨一样发愿,救度一切众生速速脱离生死轮回。
4.让自己和对方都能生起出离心。

区别:从道理上来說,无瞋是有体的,不害仅是依无瞋的一分假立的,不损恼有情,对治害的,悲能拔苦。无瞋是对治瞋心,是慈心,与乐的作用。
无瞋——与乐——慈
不害——拔苦——悲
吴莹 | 2023-11-7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损害有情之前,一定是自己先有恼,自己先被烦恼损害了,心里不安稳,心里很气愤,要作弄一下别人、害一下别人才舒服。
这个时候可以想想,不要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修自他相换。
最好是通过打坐,得到了真正轻安、不放逸、行舍心所,以此来修不害。
海慧 | 2023-11-7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修不害者,经过前面无贪无嗔无癡三善根,于诸有情不仅拔苦,而且不损恼,没有嗔恚为体,对治害,以慧愍有情为业。
不害与无嗔二者区别,无嗔是有体,是三善根之一,不害僅是无嗔的一分,它本身也是无嗔,无嗔一分有特别的功能,故安立不害,是要显出慈悲两个差别,如单是无嗔,慈是有了,悲就没有了,所以在无嗔里面另外安个不害,悲心就显出来了。
华菁 | 2023-11-7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不害者: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
修不害,先思维害的过患和不害的利益,也要对自己有悲心,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自己要释怀,要修出离心,对他人要不损恼,少忌恨,修忍辱,修慈悲心。按照善心所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的次第,依次修习,就会生不害。不害就是拔苦悲,是主动去帮助众生,消除痛苦。
1)无瞋是与乐,給众生快乐,是慈心;不害是拔除众生苦,是悲心;
2)无嗔翻对断物命嗔,不害但违损恼物害;
3)不害依彼(无瞋)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
密胜 | 2023-11-7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害,指对有情众生不侵犯、不损害、不做逼恼的事。
不害的善心以无嗔为体性。
如何修不害;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以上的原则,绝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而且能生起慈悲怜悯其他众生的心理和行为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不害与无嗔的区别:
不嗔恚他人的心,叫做“慈”;
不伤害他人的心,叫做“悲”
修正 | 2023-11-7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不害,谓于诸有情不作损恼。修不害,应思惟害的过患 ,不害的功德。应修四无量心,业果,忍辱等。
不害与无嗔的区别:不害是拔苦(悲); 无嗔是予乐(慈)。
帅雅馨 | 2023-11-7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个善心所是次第关系,先有信才有精进,在做善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会产生惭,对不起上师三宝等产生愧,透过不断学习产生三善根,三善根产生就会有轻安,有了轻安就会进入行舍的状态,心就会平等正直无功用,之后慢慢进入不害的状态,透过三善根和不害,对众生的慈悲心就生起来了
无嗔与乐——慈
不害拔众生苦——悲
庆莲 | 2023-11-7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首先要有信,坚信三宝能救度我们。明业果从下士道开始,听闻正法,如理思维,精进学修。使自己内心生起惭愧,生起无贪、无嗔、无痴之心,从而得到轻安,不放逸。发起无量的舍心,慈心,悲心,出离心等等。依如此次第来修。
无嗔是与乐—慈心
不害是拔苦—悲心
这就是他们两向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