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1| 回复: 12

81、课

[复制链接]
查看251 | 回复12 | 2025-1-4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Lisa | 2025-1-4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答:
修習無常是爲了遠離世間八風
修習惡趣苦是爲了生起怖畏心和遠離心
而後才能對三寶發起求救之心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答:
今世不能久住須速死,死後隨業流轉不能自在
墮入三途極為容易,回想自己所造之惡多善少,所造之善業猶如一剎那之電光,由此怖畏,生起皈依,攝以佛力,可生少許福慧
因為白業力弱,黑業力強,定墮惡趣,于惡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寶能救,由深信而于誠皈依三寶。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答:佛是惡凈德圓的皈依境,如果因怖畏惡趣及對三寶深深地生起信心,此二種發心殷重堅固,心中真實感動、真實認識三寶救護的能則皈依必能變更心境,即有智慧對業果進行取舍,斷惡修善,則定不入三途。
妙悟 | 2025-1-5 0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贤师兄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答:我于恶趣常存两个地方很远,漠不相关之念,不知无常一到,转变仅隔刹那,呼吸一断,即在恶趣中,一旦堕入,恶趣之苦怎能忍受。
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设身处地的真实体会恶趣苦,对恶趣苦发生怖畏与厌离心,而生起真真切切的皈依三宝之心。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答:因为皈依代表你认识到此世不能久住,恶多善少故,死了之后会堕三途而生怖畏。因深信唯有三宝能救而至诚皈依三宝,皈依已,成内道佛弟子,即入佛门。由入佛门,所做之善业才能变成佛法。在无我空慧、菩提心没有生起之前,靠皈依三宝及对三宝强大的信心,所种的种子才能慢慢的变成无漏。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答:思惟今世不能久住,随业流转,不能自在。又思自己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极易堕入恶趣,心生大怖畏,又唯一深信三宝能救怙,如此之皈依,乃由信仰而生。怖畏心与信三宝能救之心殷重坚固,则其皈依必能变更心境,更不造堕入三途之因,则决定不堕入三途。
海慧 | 2025-1-5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答:修念死无常,是为了断除我们对现世之乐的贪著心。此中唯有将念死心真正提起,对现世的贪著心才会减少,故念死是对治贪著的有力手段。
念三恶趣苦,生起断恶修善之心,以免堕落受苦。进而还要寻求皈依三宝作为生命的究竟归宿。深信业果,认识到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和业决定之理。就会了知离苦得乐的道理。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答:皈依是正个佛法修学重点,我们学佛就是从皈依开始,最终成就三宝所具备的无限慈悲和智慧。对佛法能否信受奉行,正取决于皈依之心的纯度与强度。如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皈依三宝的延伸,有将建立在念佛的基础上。有将建立在念法的基础上。如深信因果,忆念无常等。而对三宝信心弱的人,就会对皈依的认识皆流于表面,仅将此作为一道入门手续,就无法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宿感,即是皈依,心依然是漂泊无依的。对现世生活仍会沿着习惯串习进行。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答:了知佛法僧三宝俱足无限的悲智功德,并发誓言救度法界一切众生出离三界,脱离轮回之苦。佛又在经中明确告诉我们,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憎不堕旁生。只要有至诚恳切的心皈依三宝,对三宝生起强烈的信心与依靠,依善知识教授教戒努力修学,不仅能出离三途,还能证解脱出轮回。
妙悟 | 2025-1-5 0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答:修行无常的目的,是让我们生起舍弃现世的心,远离世间八风,珍惜暇满,精进修行,为增上生和决定胜培植福慧资粮。
修行恶趣的目的,是让我们对恶趣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不造去恶趣的因,遮止恶业,生起至诚皈依三宝的心。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答:因为只有皈依了,才是佛弟子。没有皈依三宝,所作的善业,都不能变成佛法,都不能成为解脱的因,反而成为轮回的因。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答:从经论和善知识的教授得知皈依三宝即能不堕三途。
如《金刚持三宝幢道次第论》云:
归依入佛教,诸律所依处,
先集业薄尽,归依福无量。
不堕于恶趣,人非人难损,
随想皆成办,速成佛八德,
如是思维已,昼夜作三归。
《广论》云,《集学论》中显示归依能净罪时说云:“此中应以生猪因缘,而为譬喻。”谓有天子当生猪中,由归依故,即未生彼,是由归依能净当生恶趣因故,“若有归依佛,彼不往恶趣,舍弃人身已,彼当得天身。”于法及僧亦如是说。
师父也一直告诉我们: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畜生。
修正 | 2025-1-5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答:修无常能放下现世,不贪执世间八风,会更加珍惜暇满,消除懈怠,精进修法。思维恶趣苦,会厌离恶趣,除掉骄慢,生悲悯心,羞于作恶,乐于善行。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答:入佛门必须是皈依,若没有皈依三宝,就不会断恶修善,即使一个人读尽三藏十二部圣教,不算佛弟子。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答:皈依三宝后,深信三宝有能力救护众生,通过思惟三宝功德,了知三宝学处,断恶修善,如理取舍,所以不会堕三恶趣。
慧根 | 2025-1-6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修习无常,下士道生起舍此世心,即对治世间八风;
修习恶趣,怖畏恶趣苦,生起厌离心;
修习无常与恶趣,惟有三宝救护,发起皈依心。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一怖畏,即为今世不能久住,而随业流转。又不能自在,堕入三途极为容易,回思自己,又复恶多善少,由此怖畏,生起皈依,此为第一因,亦即善念之初萌。
二信仰,白夜力弱,黑夜力强,思维由是堕于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信和慧,挚诚皈依三宝,深信三宝能救,思维三宝功德恩德,断恶修善,如理闻思修,即不堕三途。
觉乐 | 2025-1-7 0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者须将三世联想,观过去、现在已否曾作此恶业,将来能否免于三途,观想若真,必毛发俱竖,不寒而栗,在座上有不能自持之势。常人心极坚硬,如有铁壳裹之,得不到此种感觉者,非其资质不堪,亦非无人为引,亦非无法可习,实由死无常与三途苦未深思惟之故。
了解了去恶趣的因然后远离这个因不让自己堕到恶趣去,因为无常所以我们跟恶趣的距离只有一口气的距离,所以修行无常让我们不浪费暇满人身速速修行成佛避免去三恶趣。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能以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怙,决无不得其救护者。
故皈依分内外二因: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
故二因中,不在外因方面,唯在内因方面。内因不具,外因虽长在目前,仍不免于流转。藏语常云:佛钩不能引无环之锤,即此之谓也。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佛为断一切恶、证一切德者,法为断证之工具,僧为断证之助伴故,此为可皈之相,亦即可皈之因,其中有四:一、自离怖畏。二、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三、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四、不重财供,唯重法供。(此一因见于《广论》,为《略论》所无。)凡自有恐怖者,绝不能救人,亦如自出污泥,始能救人于泥中。佛自断二障尽净,证得无怖畏果位,故云自离怖畏。然有人虽自离怖,而于令他离怖或不善巧,佛则于解脱方便,无所不具,且能于上中下有情,悉令离怖。又有虽自能离怖,且具足利他方便,然无大悲心,而心有偏党憎爱,仍不能使一切平等离怖,唯佛则无此过失。至于供养,不论有无厚薄,一体摄受,而尤以法供养重于财供。如经云:“以财供者,不如依教奉行者功德之大。”具此四种功德,始堪为皈依处,而佛皆兼之,迥非外道大自在天等所能比拟。大自在天等于业力因缘,生颠倒见,谬谓山河大地、一切有情,悉彼所造;以此邪见,不特身为凡夫,死且不能免于恶趣,自未离怖,遑论对他使之离怖,至于大悲功德,更无论矣。由是之故,知唯一具救护功能,除佛外无余。既知佛为唯一救护者,则佛所说一切经教,悉为正法,即应皈依。即声缘僧众,亦皆属助伴,故亦应皈依。彼声缘僧众,自离怖畏,其对有恩无恩,亦均能作利益,仅于大悲普摄未具,衡之四德固缺,然对于成佛之法,能作饶益助伴及看守者,舍僧众莫属。
慧定 | 2025-1-8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明10组 颜虹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入于善士之列。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答:皈依是皈投依靠。皈依为佛教之总门,内外道之判别即在此。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答: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又由于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思惟由是堕入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饰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
妙悟 | 2025-1-10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枝儿师兄
1、修行无常与恶趣的目的是什么?
答:从现在来说是远离世间八风。但是通过修行无常和恶趣苦,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存在着无常和被世间的八风所折磨而深受痛苦。最终还是要死的,但是死了去哪里呢?恶趣?我们为了死后不随业流转,不能自在。所以我们要找一个可以帮助远离世间八风、出离轮回解脱恶趣的方法。
2、入佛教之门为什么是皈依?
答:皈依:是求救,求助于佛,求助于法,求助于僧。他们三者可以解决我们轮回的痛苦,为了后世不去三恶趣,得到人天果报,内心深处颇受深深感触,于是内心升起恳请的救护,决定真实的一心皈依三宝。
3、如何知皈依三宝即不堕三途?
答:
一、怖畏。即为今世不能久住,而随业流转,又不能自在,堕入三途,极为容易,回思自己,又复恶多善少,由此怖畏,生起皈依。
二、信仰。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思惟由是堕入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以是二心真实恳切而行皈依。即不堕三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