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7| 回复: 17

4、为什么要造菩提道次第?具体有什么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307 | 回复17 | 2024-5-3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是 | 2024-5-31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宗大师为了利益、引导、救度我等众生出生死海,得无上乐。依据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将佛的广大圆满教法,摄集为精要,开演如何从凡夫到成佛的完整方法:即菩提道次第。
Lisa | 2024-6-1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為欲易入深廣道
慧静 | 2024-6-1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宗喀巴大师造菩提道次第的因由: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见已释此大车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2、主要所诠内容:菩提道次第总摄一切佛法之精要。龙树无着二大流派之准绳。胜士趋入一切智地之法规。三类士夫所应修持,乃至菩提一切无不全备之次第也。总之,菩提道次第阐述了三种士夫皆可趣入成佛之道之圆满无倒次第。
海慧 | 2024-6-1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菩提道者,指菩提的功德。
道次第者,指这个功德生起来,需要一个完正的次第。
此论总摄佛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法之精要,巜宗喀巴大师》为了上.中.下三类士夫所应修持,直至菩提,无不全備之修行法规,乃能稳速成佛之最善之津梁,故造此论。
慧悦 | 2024-6-1 0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此论,不仅可以树立从初入道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最终成佛有关整个菩提道的正知正见,为今后的实修打好基础;亦可将平日零散所学所得之佛法心要综合贯穿,并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之道理。
具体内容: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部,开显自文殊、弥勒经龙树、无著所传之深观、广行二门修习要旨,并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
觉瑜 | 2024-6-1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此法乃佛所说,佛说法总不出甚深广大二门,此论即总此二者而造。过去大成就者,皆依此法而修,非仅为黄教之一论而已。造此论因缘,依於阿底峡《菩提道炬论》,《炬论》即依诸佛经论所说,冠以菩提道之名。宗喀巴大师为应机故,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而造此论,又分广、中、略三种。
2、今所讲之《菩提道次第》,初明法之基础。(一)应知苦谛,应断苦因之集。(二)应知清净道为得解脱之路。(三)应知法身一切相,知及所应作、应知法身一切智之作用。苦谛应知,集谛应断。先思惟苦,由粗重而细微,乃生起出离心,依中士道戒定慧三学修习。继修菩提心,以自他换,得证空性,得法身。
下士道修无常、思惟恶趣苦、皈依、依止上师、深信业果。中士道修四谛、十二因缘生起出离心,修学三学,直至生起上士道的菩提心,依六度四摄等佛子行、修止观二法,最终得佛果。
邓艳华 | 2024-6-1 0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论因缘,依于阿底峡菩提道炬论,炬论即依诸佛经论所说,冠以菩提道之名。宗喀巴大师为应机故,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而造此论,又分广,中,略三种。
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内容是总摄一切佛法之精要,显密通达,直契佛心。
慧根 | 2024-6-1 0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
1、为什么要造菩提道次第?
答:此论因缘,依于阿底峡《菩提道炬论》。即依经论所说,而冠以菩提道之名。宗客巴大师为应机故,特标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而造此论,又分广、中、略三种。
2、具体有什么内容?
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内容是总摄一切佛法之精要,包含显密修习次第,是三种士夫成佛之方便。

wangyaojoy | 2024-6-1 0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一菩提道次第乃过去诸佛成佛所行之大道;
二菩提道次第论是依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炬论》来写的,而《炬论》是依佛的经和论来写的,是佛的教诫教授,冠以菩提道之名;
三宗大师为了度化所应机,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三心要,而造此论。
2具体内容:广大的为了上根器的,中根器的,下根器的三种士夫,可入的菩提道次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