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法耀

237.《本地分》说六种业重的因缘都有哪些?根据自己的理解具体说说是何义?

[复制链接]
宗圣迪 | 2024-6-5 0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加行(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为有过多的贪欲,怒气,和过分痴迷执着产生了烦恼,这些烦恼给我们带了无尽的痛苦。如果没有这些贪嗔痴,将会减少造业的可能。)
。串习(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习惯会成为引领生活的行为准则。如果长期保持善念,以悲悯的心看待世界,会逐渐成为慈悲的人。如果长期造恶业,不断累加,就算思想上不想成为作恶多端的人,也会无意识造更多的恶业。因为惯性会让我们的心灵,身体在大脑做出反馈前提前行动。)
3.体性(身,语这7种罪的业果呈递减状态,三种意的业果成递增的状态。)
4.事(不能对三宝,上师做出有害的行为,即便是小恶行,也是非常罪过的大恶业。)
5.尽是相违品(有一部分人或许因为善根不足,或是因为贪嗔痴,在有生之年所作所为与善业违背,从不做善事。)
6.去除相违品(还有一部分人或许因为清净自性,能够对治恶业,去除恶习,种下善业。)
慧茂 | 2024-6-7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本地分》说六种业重的因缘有六个方面:

1、加行:以猛厉三毒或极猛厉无彼三毒所发起业。

造业有以贪、嗔、痴而造业。如果以贪嗔痴而造业的话,所造的恶业很重,属于恶业。同理,不以贪嗔痴造业,所造的善业也很重,属于善业。

2、串习:长时多次亲近修习善不善业。

特别需要注意一点,譬如讲话比较容易造口业,以此来说不是很重的恶业,如果长时间串业下来,就变成重业。

3、体性:身语七支(杀、盗、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前前重於后后,意三业(贪欲心、损害心、邪见)后后重於前前。

身语七支来说,前前重於后后,是以损他为主,杀业最重。意三业来说,后后重於前前,所以痴业(即是邪见)比前者较重,以意业来说是断掉自己的善根为主。

4、事:於佛法僧师长等处作损害或作利益。

所造业的对象,如果是三宝佛法僧还有自己的师长,如此对境所造的恶业,即使是造小恶业都会变成重恶业;小善变成重善业。所以在三宝或者对於师长,我们宁可去造善业。

5、尽是相违品:於命存时,一向造作恶业,未曾造作一善

所治一类,有一类人从出生到死,一个善业都没有,这就是重业。

6、去除相违品:断除诸不善品,离贪修善。

所治损害,断除所对治诸不善业,远离贪精进修善,於三宝师长具德处、父母具恩处勤修善,令诸善业离欲清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