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卷十八总结
感恩师父慈悲教授,感恩学长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俱舍论》,愿我们早日发起菩提心、早日通达世亲菩萨的智慧!下面俱舍论卷十八的总结。
别明业障、明三时障,明布施
一、明业障体,颂曰:此五无间中 四身一语业 三杀一诳语 一杀生加行
五无间罪的体,四个是身业,一个是语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是身造的业(三个是杀业,一个加行罪,虽然是加行,却也是无间罪,因爲佛的福田太大了);破僧是语业,虚诳语。
二、明破僧,颂曰:僧破不和合 心不相应行 无覆无记性 所破僧所成
僧破的体是不和合,心不相应行里的不和合,它本身是无覆无记的。所破的一个和合的僧团分了两部分,各别地做羯磨、做佛事,那么就成了破僧。破僧的罪是虚诳语,这个虚诳语成了无间罪,而且是五个无间罪里最重的一个。而破僧这个事实却是无覆无记性。
问:既然是无记性,怎么成无间罪呢?
答:虚诳语是无间罪的体,破僧是虚诳语的果。破僧是无间罪,是从虚诳语的因上安立过来的,所以真正的无间罪体并不是破僧,而是虚诳语。「因受果名」,虚诳语的因受破僧的果这个名字,所以虚诳语叫破僧。破僧的无间罪,果报处所是无间地狱,时间是一劫。一劫之后纔能够出来。
有人说,如果无间地狱受苦一劫,造一个无间罪是一劫受苦,两个无间罪也是一劫受苦,那不是不平等吗?「随罪增苦增」造的罪越多,受的苦越厉害,随着所造的罪增多,受的苦也成倍的增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厉害,因果面前一分一厘不差。
「能破者唯成,此虚诳语罪者」,能破僧的人是提婆达多,他成就破僧的虚诳语罪。
「颂曰:苾刍见净行,破异处愚夫,忍异师道时,名破不经宿」能破僧的人,一定是利根比丘,靠自己力量产生的见,不是随他人的话转的,是自己有主宰的,意志坚强的。「净行」是比较清净的,破戒的破不了僧,没有威信的。「破异处」破僧要在异处,不在佛的面前,在佛的威信之下是破不了僧的。「忍」承认、认可。「异师」除了佛以外的大师。「异道」除了佛的八正道以外的法。 这样的认可,就叫破。
提婆达多以过分的五条(一辈子乞食、一辈子露地坐、一辈子穿粪扫衣、一辈子露地坐、一辈子不吃酥油盐巴),来代替佛的四依。他趁佛不在,提出这五条。结果有五百个新学比丘不懂事,以爲提婆达多持戒苦行了不得,他们就取筹。提婆达多把那五百人领到另外一个山头,自己搞羯磨,自己说戒,这样子就成了破僧。舍利弗跟目犍连知道五百个无知比丘被骗走之后,也跑到那座山上去。在前半夜,舍利弗去了之后,就把他们带回来。
明破二僧别,颂曰:赡部洲九等 方破法轮僧 唯破羯磨僧 通三洲八等。
二僧:破法轮僧、破羯磨僧。破法轮僧是在南赡部洲,因爲佛出在南赡部洲。离开了佛,无所谓破法轮僧。而破羯磨僧三洲都有,北俱卢洲没有佛法,当然没有羯磨僧,也无所谓破。破法轮僧要九个人,破羯磨僧要八个。四个是僧,在一个界里边,僧分了两部,一边四个人以上,分开做羯磨,所以最起码要八个人。佛初转法轮的时候,不会破法轮僧,因爲佛纔出现的时候,弟子信心都极大,这个时候破不了;佛在临涅槃的时候,大家怀念佛,这个时候对佛的信心又生起来了,所以也破不了。「佛灭者,佛灭度后,无真大师爲敌对故」,佛灭度之后,没有现世的大师可以对立,也无所谓破法轮僧。所以真正破法轮僧,佛灭度之后就没有了
三、明成逆缘,颂曰:弃坏恩德田 转形亦成逆 母谓因彼血 误等无或有 打心出佛血 害后无学无
造五逆罪的缘是什么?
1.父母有恩是我们身体生出来的根本;「佛及罗汉,名爲德田。谓具诸胜德,亦能生一切有情胜功德故」德田是功德的所依,功德依在佛身上,依在阿罗汉身上,把功德所依的身坏掉、杀掉,或者是出了他的血,就成逆罪
2.父亲或者母亲的形转了,本来是父亲变成女人,即使转了形,也还是逆罪,他还是那个身体
3.真正的母是由血分决定的
4.「无谓由逆罪,拟杀父母,误杀余人;拟杀余人,误杀父母,皆不成逆」假使要杀父母,结果杀错了,杀了另外一个人,那么不成逆罪;或者要杀其他的人,但杀错了,把自己父母杀了,这个因果还是很重,只是没有逆罪,因爲没有发心杀父母。
5.如果是杀心出佛血,只要出一点血,就成五逆罪;不是想杀害的心,打两下子,佛的血出了,这样犯的罪,不叫逆罪,因爲没有杀心,但起打心
6.一个人,杀他的时候不是阿罗汉,但临死前,他证了阿罗汉,这算不算五逆罪呢?不算。因爲杀他的时候,还没有成阿罗汉;但是杀了这样一个至少是有学的僧人,罪还是很大,只不过没有成无间罪罢了。
四、明加行定,颂曰:造逆定加行 无离染得果
假使造逆的加行决定了,虽然还没有正式地断命,但无间罪是成就的,这一辈子能不能离染(出离)或者得证圣果?单是加行决定,如果不成五逆罪,这一辈子有希望离染,也可以得圣果;但如果成就无间罪,那这一辈子不能离染,也不能得圣果。
《顺正理论》说,加行有近有远,近的加行不可转,远的加行可转。所以近的加行也属于无间,不能离染得果;而远的加行,不是决定的,也可以转,也可以离染,可以得果。
五、明罪重大果,颂曰:破僧虚诳语 于罪中最大 感第一有思 世善中大果
五个无间罪中,破僧的虚诳语是一切罪里边最大的。世间上善法最大的,能得到最大的果报的,是感第一有(非想非非想天)的思,因爲这是定中的事情,非想非非想不是培了福出来的,而是要入了定,这全都是定中的事情,定中意业是思心所。所以说,能够感到第一有(有顶天)的思,这个意业在世间善法中能得最大的果,世间上没有超过非想非非想天的。
六、明无间同类,颂曰:污母无学尼 杀住定菩萨 及有学圣者 夺僧和合缘破坏率堵婆 是无间同类
无间罪的同类,也是极大的,虽然不是正规的无间罪,但也是要生地狱的重罪:
1. 跟母亲或者是无学尼做不净行,罪是跟杀母同类的,是下地狱的罪
2.要成佛就要相好圆满,所以把一切功德完成之后,还要修一百劫的相好。在修一百劫相好的时候,叫住定菩萨。把这样的菩萨杀掉,跟杀父的罪同类
3.杀是初果、二果、三果,跟杀阿罗汉是同类的罪
4.僧里边的和合缘就是资具,生活用具,如果把它夺过来,使僧团不能生活,破散了,那跟破和合僧是同类的罪
5.把佛塔、佛像破坏了,这些都是出佛身血的同类罪
七、明三时障,颂曰:将得忍不还 无学业爲障
将要得忍位的时、要得不还果的时、要证无学的时,这三个时候相应的异熟业,一定要障的。
四加行,煖、顶、忍、世第一。得了忍位之后三恶趣永远不去了,所以要证忍的时候,一切感恶趣的业都要障,把这个障受完,纔能证到忍的果。
如果得不还果,欲界就不来了,一切欲界的异熟业都要找他,这一去不回来,以后不能还债了。
如果得阿罗汉果,三界就不来了,那三界的罪必定要障他,一定把这些罪偿清了,
才能证阿罗汉果。
海公上师说,两只脚走路,感觉不到什么风;蹬个自行车,就有点风;如果坐汽车,风相当大,吹得很厉害;如果乘飞机,要是没有顶篷,风更大。所以说修行,越是往前走,阻力会越大,这个不稀奇。不要起颠倒见,说修行反而有障,还是不要修行好,这是邪见。 小的障冲过去,勇往直前冲过去;大的障,要有点智慧,绕过去,不要直接冲。须弥山顶在面前,如果硬冲,即使把头碰破了,也还是冲不过去的,转个弯绕到后头。
八、明布施,颂曰:由此舍名施 谓爲供爲益 身语及能发 此招大富果
由无贪的心来发动身语业,舍财物,利益自他,叫施。所以真正布施的体,是无贪心、能发的身语。布施感大富。
布施的目的很多,有的是爲自己,有的是爲他,有的为自己跟他人,也有什么都不爲的。
1.没有离欲的凡夫、圣者,离欲贪的异生,供养佛塔、佛像,这是自利。供养的对方毫无利益,但是供养的人却能够感殊胜的异熟果。
2.没有离欲的圣者、凡夫,及一切离欲的异生,布施了有情之后,自己有好处,以后受异熟果,对方受他布施之后,当下可以受用,这是自他都有益处。
3.已经离欲的圣者,自己是「离欲圣」不感异熟果,对方是佛塔,也不受用,只是恭敬、报恩。 (离欲的三果圣者供养佛塔,在修持的功德上是有增进的,虽然不受有漏的果报,但出世的功德还是有的)
布施固然都是招财富,但是里边有大有小,大有差别,那是因爲「主、财、田」的不同。
1. 主是施主,布施的那个人,布施的人功德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布施的施主,如果具足七圣财(信、戒、闻、慧、舍、惭、愧),功德就特别大。有七圣财的人布施的时候,如果有敬重等四种功德(敬重施、自手施、应时施、无损施),那么感得的果报也有四种不同。
2.布施的东西不同,果报也有差别。
3.所布施的对象不同,田的不同,果报也有差别。对父、母、病人、法师、最后身菩萨,功德是无量无边,跟布施圣者一样。
另外有八种布施【随至施(布施身边的)、怖畏施(看见财要坏赶紧布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习先父祖所行惠施)、希天施(爲了生天而布施)、要名施、爲庄严心】,其中第八个是最殊胜的。
以上是《俱舍论》卷十八总结,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法轮常转,愿正法久住,愿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生生世世不离师,早日发起菩提心、福慧双增、顺缘俱足、违缘消除、早日通达《俱舍论》教授及心要!
2025.3.12
慧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