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 回复: 2

入行论第四十三课思考题

[复制链接]
查看5 | 回复2 | 前天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考题:1、弃舍菩提心的过患是什么?
2、菩提心不可舍弃之理是什么?
3、阐述舍弃菩提心步入恶趣之因。

xszj_0612 | 昨天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题:1、弃舍菩提心的过患是什么?
答:舍弃过患分三:
一、步入恶趣之过患;
我们如果舍弃了菩提心就会一步一步的走向恶趣了。
二、失坏他利;
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就不能承办利他之事,也就是不能行四摄了。
三、延缓登地。
弃舍菩提心我们想得到成就,时间就会变得很漫长。
2、菩提心不可舍弃之理是什么?
答:凡有所作,即应观察其功过得失,率尔从事,或略分辨,未加详审已作之事,虽初已誓成办,然于后时,理应仍需观察:"或作或舍?"理应思虑,而作取舍。
诸佛及佛子,深慧作观察,吾亦数思择,为何要弃舍?
如《妙臂请问经》所说,诸佛及彼佛子弥勒菩萨等,于《华严经》等中,以深广智慧观察菩提之心,赞叹其功德胜利,谓切不可舍!自于往昔,从思惟功德之门,以多道理加以观察,定须受持菩提心,已善观察受持其心,岂容舍弃!乃至未成佛时中,应当守护不退。
我们要把菩提心生起来,以菩提心的力量,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自己生死的轮回,也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

3、阐述舍弃菩提心步入恶趣之因。
答:设立如是誓,未作如是业,由欺诸有情。我当趣何道?若已如是誓愿,安立一切有情于大觉之位,若未勤加修习成办如是之业,则成欺诳彼等一切有情,我当趣何道?不会超出堕恶趣也。
所施之物虽是寻常劣少一搏之食,若已作意,思维布施,然未行布施者,如《正法念处经》云:"虽是少许物,思已而未作,当生饿鬼趣;立誓若未施,当堕有情狱。《分别诸趣经》中说:"若人于饭菜,如是根果等。作意立誓施,后由悭贪不施,当生饿鬼界,饱受难忍苦。"说其为饿鬼之者。若于无上乐,至心请唤已,欺一切众生,岂能生善趣?志心非空言,具足恭敬大声呼唤,宴请一切有情尊客,令得无上大乐及人天安乐,后复推延未作,欺逛一切众生,岂能投生善趣?不能生也。
      宗明敬上
zongbo | 昨天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题:1、弃舍菩提心的过患是什么?
答:舍弃过患分三:
一、步入恶趣之过患;
我们如果舍弃了菩提心就会一步一步的走向恶趣了。
二、失坏他利;
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就不能承办利他之事,也就是不能行四摄了。
三、延缓登地。
弃舍菩提心我们想得到成就,时间就会变得很漫长。
2、菩提心不可舍弃之理是什么?
答:凡有所作,即应观察其功过得失,率尔从事,或略分辨,未加详审已作之事,虽初已誓成办,然于后时,理应仍需观察:"或作或舍?"理应思虑,而作取舍。
诸佛及佛子,深慧作观察,吾亦数思择,为何要弃舍?
如《妙臂请问经》所说,诸佛及彼佛子弥勒菩萨等,于《华严经》等中,以深广智慧观察菩提之心,赞叹其功德胜利,谓切不可舍!自于往昔,从思惟功德之门,以多道理加以观察,定须受持菩提心,已善观察受持其心,岂容舍弃!乃至未成佛时中,应当守护不退。
我们要把菩提心生起来,以菩提心的力量,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自己生死的轮回,也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

3、阐述舍弃菩提心步入恶趣之因。
答:设立如是誓,未作如是业,由欺诸有情。我当趣何道?若已如是誓愿,安立一切有情于大觉之位,若未勤加修习成办如是之业,则成欺诳彼等一切有情,我当趣何道?不会超出堕恶趣也。
所施之物虽是寻常劣少一搏之食,若已作意,思维布施,然未行布施者,如《正法念处经》云:"虽是少许物,思已而未作,当生饿鬼趣;立誓若未施,当堕有情狱。《分别诸趣经》中说:"若人于饭菜,如是根果等。作意立誓施,后由悭贪不施,当生饿鬼界,饱受难忍苦。"说其为饿鬼之者。若于无上乐,至心请唤已,欺一切众生,岂能生善趣?志心非空言,具足恭敬大声呼唤,宴请一切有情尊客,令得无上大乐及人天安乐,后复推延未作,欺逛一切众生,岂能投生善趣?不能生也。

         甘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