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 回复: 7

论坛答题

[复制链接]
查看43 | 回复7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悉礼已。”该句中“善逝”如何理解?
慧真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悉礼已。”中“善逝”一词可以从断证两种角度来解释:
一、从圆满断德的角度来说:例如人身体相貌贤善,断除了一切烦恼,这样庄严而圆满成就的人可以称为“善逝”;又比如人从疫病中完全治愈了,不会堕入烦恼增上的轮回之中,这也可以称为“善逝”;又像宝瓶当中被妙善所充满,连非染污的无明都断除了,烦恼已尽无余涅槃,因此叫做“善逝”。善指的是妙善等,逝指的是通达自性。
二、从证德圆满角度来说:通过现证了两种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之智,坚固的智慧,没有什么是他的智慧所不通达的,因此被称作“善逝”。
智觉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梵语“苏嘎达”意为善逝,有断功德和证功德两个方面

从断功德方面:
一,圆满断德者:如人身。人的身体,他的“相”非常的“贤善”尽烦恼障碍,端严而逝,故曰善逝。如人身心贤善,他进除了烦恼障碍,端严而逝,所以叫“善逝”
二,如疫病善愈,不堕烦恼增上之轮回,故曰善逝。
三,如宝瓶善充盈,尽断非染污无明,无余而逝,故曰善逝。

善,就是“妙善。逝者谓达彼自性,通达到达这个个性,这么一个情况叫善逝。

从证功德方面:
从证德圆满而言,他现证了人无我跟法无我的真如之智。坚固的智慧无余尽智,没有任何错的,最好的智慧。所以把他称为善逝。
智彻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悉礼已。”中“善逝”可以从断功德和证功德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圆满断德者:如人身相贤善,尽烦恼障,端严而逝,故曰善逝;如疫病善愈,不堕烦恼增上之轮回,故曰善逝;如宝瓶善充盈,尽断非染污无明,无余而逝,故曰善逝。其二若以证德圆满而言,由现证二种无我真如之智、坚固智慧、无余尽智,故是善逝。
智铭 | 前天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妙圆满断证功德:佛陀已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证悟了圆满的智慧和功德,达到了最殊胜的境界。

趋至最胜安乐之地:佛陀通过修行和证悟,已趋入并安住于最究竟的安乐解脱之地,即大菩提佛果。

不退逝:佛陀已获得了永不退转的境界,不会再退回到轮回的痛苦中。

究竟圆满的佛陀,他们自身已完美无碍地证悟真理、超越生死(自利),并能以最善巧的方式引导一切众生走向解脱(利他)。
黄彩余 | 前天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彩余 于 2025-9-20 14:10 编辑

3,解释趣入大乘道次第之事分三。
答,1,供赞,2,誓言,3,谦虚及乐造论之理。
4,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敬悉礼已。
答,对于三宝以及余堪应敬礼者,皆当敬礼。有断证两种解释,一圆满断德者:如人身相贤善,尽烦恼障,端严而逝,故曰善逝,如疫病善愈,不堕烦恼增上之轮回,如宝瓶善充盈,尽断非染污无明,善者谓妙善等。若以证德圆满而言,由现证二种无我真如之智,坚固智慧,无余尽智,故是善逝。
智瑞 | 前天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悉理已。该句中“善逝”如何理解?
“善逝”可以从断证两种解释,
一、从圆满断德角度来解释:如人身相贤善,能断一切烦恼,如疫病善俞,不烦恼增上之轮回,如宝瓶妙善充盈能断出非染污无明。
二、证德圆满而言,现证二种人无我、法无我,真如之智,坚固智慧,所有智慧都能通达,由此善逝体现了佛陀断证功德圆满。
智瑞 | 前天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趣入大乘道次苐之事”有哪三个方面?
答:1、供赞,2、誓言,3、谦虚及乐造论之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