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正知以何为性?以何为业?会引发哪些心理疾病?如何对治不正知?
谓烦恼相应慧,能起不正身语意行为性;违犯律行所依为业;
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失眠,健忘症;密护根门,正知而行,经常作意。
2、不正知是如何生起的?
注意力不集中,不正知生起意味着失去正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跑偏了,正知失去之后,马上就会有其它东西(心所)接替正知的位置,如散乱、掉举、昏沉,之后把正念也彻底干掉,正念也没有了,之后整个就进入了其它烦恼的状态。
3、如何生起正知?
正知云何生耶?
答:前修念法,即修正知重要一因。以若能生相续忆念,即能破除忘境流散,亦能遮止沉掉生已久而不觉,故生沉掉极易觉了。
又觉失念之沉掉,与觉未失念之沉掉,二时延促观心极显。
故《入行论》密意说云:“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
《辨中边论释》云:“言正知者由念记言,觉沉掉者,谓安住念始有正知,是故说云由念记言。”
余一因者,是正知不共修法,即令心缘佛像等所取之相,或缘能取明了等相,次如前说于修念中,观察于余散与未散,任持其心,即修正知极切要处。
《入行论》云:“数数审观察身心诸分位,总彼彼即是守护正知相。”
由此能生沉掉将生了知正知。
由修念法,是遮散后所起忘念,应善辨别。
若不尔者,杂一切心全无分别,如今后人修习而修,由混乱因,三摩地果恐亦如是。
故应顺大论细慧观察修验抉择,极为重要,不应唯恃耐劳。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独修精进自苦边,慧伴将护成大利。”
——《广论》第十五卷
4、正知和正念是何关系?
正念跟正知的特点,生的时候是先生正念后生正知,失去的时候先失去正知,正知失去之后,马上就会有其它东西(心所)接替正知的位置,如散乱、掉举、昏沉,之后把正念也彻底干掉,正念也没有了,之后整个就进入了其它烦恼的状态。
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正知就是了知该做或不该做的事宜,时时观察自己的三门,是对还是错,是行善了还是造业了。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起心动念,有没有违背佛法,有没有违背戒律,该做还是不该做,能做还是不能做。就像门卫一样,必须看清楚,这个人可以进去,还是不可以进去。
正念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学处,忆念这些学处,内心不放逸,根据学处小心谨慎取舍。就如同用几米长的绳子把马拴在柱子上一样,无论马向哪个方向走都一样,绳子有多长,它就只能走多远,超不出这个范围。如果走远了,绳子就会把它拽回来。我们的一切意念和思想都安住在学处上,根据学处取舍,这叫正念。
心如狂象,所缘如柱,正念如绳,正知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