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温州苍南隐西寺官方网站!
注册
登录
注册
登录
首页
新闻
课件
隐西寺
论坛
功德
学习导引
首页
新闻
课件
隐西寺
论坛
功德
学习导引
隐西寺
»
论坛
›
因明
›
因明学入门
›
41、分别心
菜单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师父
41、分别心
[复制链接]
limei
|
2024-6-15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名言共相什么意思?
答:心中现起与瓶名相同之部分即是名言共相。
2、义共相什么意思?
答:心中现起与瓶相同之部分即是义共相。
3、闻思修之分别心如何生起?
答:仅总名言共相方面获得决定之耽著识,即是由闻所生分别心之定义。
以闻所生义而作思维,依正确的心获得决定之耽着识即是思所生分别心之定义。
以思所生义,前后仔细观察依坚固三摩地所摄持之耽着识,即是修所生分别心之定义。
4、无分别心如何解释?
答:远离名言共相与义共相执趣耽著识之识即是无分别心之定义。
回复
举报
慧静
|
2024-6-16 0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名言共相什么意思?
心中现起与这个法的名言相同之部分。例如: 心中现起与瓶名相同之部分即是名言共相。
义共相什么意思?
义共相是内心生起的这个法的相。如:心中现起与瓶相同之部分即是义共相。
闻思修之分别心如何生起?
仅从名言共相方面获得决定之耽著识,即是由闻所生分别心之定义。
以闻所生义而作思维,依量获得决定之耽著识,即是思所生分别心之定义。以思所生义,数数相杂(观察) 依坚固三摩地所摄持 之耽著识,即是修所生分别心之定义。
4、无分别心如何解释?
无分别心者,远离名言共相与义共相杂执取耽著识之识, 即是无分别心之定义。比如你看到一个东西名字也不知道,意思也不知道就是无分别心。只有前五识能做到无分别心(五识见境的第一刹那)。
回复
举报
宗玲
|
2024-6-16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丨:名言共相——如心中现起与瓶名相同之部分。
答2:义共相——如心中现起与瓶相同之部分。
答3:闻,思,修三者之分别心者,仅从名言共相方面获得决定之耽著识,是闻所生分别心之定义。如:对所作等理由未获决定,而通达瓶无常之心。
以闻所生义而作思维,依量获得决定之耽着识是思所成分别心之定义。如依理或因明获得通达声无常之比量。
以思所生义,数数观察依坚固三摩地所攝持之耽著识,是修所生分别心之定义。如以修力获得决定通达声无常之分别心。
答4:无分别心——远离名义相杂执取耽著识之识。事如:执瓶眼识,自境显现中义共相不显现。
回复
举报
觉弘
|
2024-6-19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名言共相什么意思?
答心中现起舆瓶相同之部分即是名言共相。
Z:义共相什么意思?
答:心中现起与(所认知)相同部分即是义共相。
3:闻思修之分别心如何生起?
答:仅从名言共相方面获得决定之耽著,即是由闻所生分别心。
以闻所生义而作思维,依量获得决定之耽著识,即是思所生分别心。
以思所生义数数相杂(观察),依坚固三摩地所摄持之耽著识,即是修所生分别心。
4:无分别心如何解释?
答:远离名言共相与义共相执趣耽著识之识即是无分别心之定义。
回复
举报
慧根
|
2024-6-19 0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名言共相什么意思?
答:心中现起与名字相同之部分为名言共相,如瓶名。
2、义共相什么意思?
答:心中现起与定义、作用等的相同之部分为义共相,如瓶形状鼓腹、瓶作用盛水等
3、闻思修之分别心如何生起?
闻分别心的生起:仅从名言共相方面获得决定之耽著识,比如:对所作等理由未获决定,而通达瓶无常之心;只是听说。
思分别心的生起:由闻所生义而作思维,依量而获得决定之耽着识,比如:依理或因明通达声无常之心;思是在闻的基础上思维。
修分别心的生起:以思所生义,数数相杂观察依坚固三摩地之摄持之耽著识,比如:由修力获得决定通达声无常之分别心。
4、无分别心如何解释?
答:无分别心即远离名言共相和义共相相杂执取耽著识。
回复
举报
无忧
|
2024-10-17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名言共相什么意思?
心中现起与法的名字相同之部分即是名言共相
2、义共相什么意思?
心中现起与法相同之部分即是义共相
3、闻思修之分别心如何生起?
通过听闻,仅从名言共相方面获得决定之耽著识,即生起闻之分别心;以闻所生义而作思维,依正确心获得决定之耽着识,即生起思之分别心;以思所生义,数数观察依坚固三摩地所摄持之耽着识,即生起修之分别心
4、无分别心如何解释?
远离名言共相与义共相相杂执取耽著识之识就是无分别心。即心中同时没有名言共相与义共相,或少了其一。所有自境明现之识都是无分别之识,因为没有义共相。其中分二:无分别现前识;无分别颠倒识。
回复
举报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百法
八识规矩颂
略论
文殊口授
略论释
唯识二十论述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