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 回复: 2

553-556思考题

[复制链接]
查看64 | 回复2 | 2024-11-20 0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八九 諸阿羅漢有幾差别?差别云何?
一九〇 何謂時解脱、不時解脱?
一九一 阿羅漢所有種姓,爲是先有,爲是後得?
一九二 云何若退定退等,上界唯有安住、不動二種?
一九三 六種退姓如何退?退種如何退?
一九四 「非先」包含幾種意義?
一九五 有宗初果無退,後三有退,依何理證?
一九六 經部説法如何?
一九七 經部如何解釋不動等六種姓?
一九八 除阿羅漢,餘亦有六種種姓耶?皆能練根否?
一九九 云何解釋「不動阿羅漢,退現法樂住」?
二〇〇 「退」有幾種?
二〇一 退果之概況如何?
Lisa | 2024-11-20 0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八九 諸阿羅漢有幾差别?差别云何?
答:
一、退法,遇少緣便退所得
二、思法,懼退失,恒思自害
三、護法,於前所得法自防護
四、安住法,無勝退緣,雖不自防亦能不退,無勝加行亦不增進
五、堪達法,性堪能、好修練根,速達不動
六、不動法,不為煩惱所退動
一九〇 何謂時解脱、不時解脱?
答:
前五由信解性生名時解脫,是鈍根,要等時方能入定及心解脫,時有六種:一者得好衣;
二者得好食;三者得好臥具;四者得好處;五者得好說法;六者得好同學
不動種性名不時解脫,是利根,不需要待時便能入定及心解脫,從先學位見至性生
一九一 阿羅漢所有種姓,爲是先有,爲是後得?
答:
一、退法,決定先有
二、思法,有先得亦有后得
三、護法,有先得亦有后得
四、安住法,有先得亦有后得
五、堪達法,有先得亦有后得
六、不動法,有先得亦有后得
一九二 云何若退定退等,上界唯有安住、不動二種?
答:若退定退,堪達必達,是則上界唯有安住和不動二種,闕余四,因上界無有退失、自害、自防、練根故
一九三 六種退姓如何退?退種如何退?
答:
一、退法,不退種姓,居下故
二、思法,有種姓退,從思法退入退法
三、護法,有種姓退,從護法退入思法
四、安住法,有種姓退,從安住法退入護法
五、堪達法,有種姓退,從堪達法退入安住法
六、不動法,必無退
一九四 「非先」包含幾種意義?
答:
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此五,有退果,退無學
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此四,有種退亦或有果退,雖俱有退然非并先
言先者,謂先學位住思等四,今至無學,此思等四,姓之與果,必無退理,謂學無學道所成堅故。
若於無學退法等姓,修成思等四種種姓,此名非先,是容有退,以唯無學道所成故。
唯先退法,有退果義,以姓是退故
一九五 有宗初果無退,後三有退,依何理證?
答:
唯預留果必定無退,以斷迷理見道惑故,諦理真實楷定可依,圣慧已證,必無退理。
后三有退,許有退果,以修道惑,是迷事故,事相浮偽無定可依,斷迷彼惑,有失念退。
一九六 經部説法如何?
答:
預流、阿羅漢,必無退果,一來、不還容有退,若超越三二果,亦無退
一九七 經部如何解釋不動等六種姓?
答:
阿羅漢果之六種約現樂樂住,有退不退,非約退果非退果,若得果姓皆名不動,無六種
現樂住住有漏四靜慮,退此靜慮名退法;思此靜慮名思法;護此靜慮名護法;安住靜慮名安住法;堪達靜慮名堪達法;不退靜慮名不退法。
一九八 除阿羅漢,餘亦有六種種姓耶?皆能練根否?
答:
學異生亦六,練根非見道
有學和異生,種姓皆有六,阿羅漢六個種姓是從異生和有學來
無學,亦有六種姓,然於見道中必無練根,因見道速疾,無容起彼練根加行也
一九九 云何解釋「不動阿羅漢,退現法樂住」?
答:
應知退有三,已未得受用,佛唯有最后,利中后鈍三
利根阿羅漢:未得和受用會退,以利根故,無已得退
鈍根阿羅漢:三種都會退
現法樂住之退非真正的退
二〇〇 「退」有幾種?
答:
三種退
一、已得退,已得殊勝功德
二、未得退,未得殊勝功德
三、受用退,已得功德於受用時不現前
二〇一 退果之概況如何?
答:
一切從果退,必得不命終,住果所不為,慚增故不作
慧如 | 2024-11-25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八九 諸阿羅漢有幾差别?差别云何?
答:
阿羅漢有六 謂退至不動 前五信解生 總名時解脱
後不時解脱 從前見至生
阿羅漢有六種差别:退法、思法、護法、安住、堪達、不動。
“一者退法,謂遇少緣,便退所得。二者思法,謂懼退失,恒思自害。三者護法,謂於前所得法,自防護。四者安住法,無勝退緣,雖不自防,亦能不退,無勝加行,亦不增進。五堪達法,謂性堪能好修練根,速達不動。六不動法,不爲煩惱所退動故。”

一九〇 何謂時解脱、不時解脱?
答:前五種退法、思法、護法、安住、堪達是從信解轉過來的,因為要待時機因緣“一、得好衣,二、得好食,三、得好臥具,四、得好處,五、得好説法,六、得好同學也。”纔能夠入定及心解脫,故叫時解脫;
後一種不動是從過去有學時的見至,利根産生的,因為不需等待時機因緣便能入定及心解脫,所以叫不時解脫。

一九一 阿羅漢所有種姓,爲是先有,爲是後得?
答:有是先種性 有後練根得
“退法種姓,必是先有。思法等五,亦有後得。”

一九二 云何若退定退等,上界唯有安住、不動二種?
答:

一九三 六種退姓如何退?退種如何退?
答:四從種姓退 五從果非先

一九四 「非先」包含幾種意義?
答:

一九五 有宗初果無退,後三有退,依何理證?
答:

一九六 經部説法如何?
答:

一九七 經部如何解釋不動等六種姓?
答:“退此靜慮,名爲退法;思此靜慮,名爲思法;護此靜慮,名爲護法;安住靜慮,名爲安住法;堪達靜慮,名堪達法;不退靜慮,名不退法。”

556思考题
一九八 除阿羅漢,餘亦有六種種姓耶?皆能練根否?
答:學異生亦六 練根非見道
有學和異生也有六種,阿羅漢的六個種姓,就是從異生、有學來的;見道的有情不能練根,因為見道十五剎那很快,加行插不進去。

一九九 云何解釋「不動阿羅漢,退現法樂住」?
答:“經言不動法退現法樂住者,約受用退,非餘二退,故無有退。”

二〇〇 「退」有幾種?
答:應知退有三 已未得受用 佛唯有最後 利中後鈍三
“退有三者:一、已得退,謂退已得殊勝功德法故;二、未得退,謂約未得殊勝功德,即名爲退故;三、受用退,謂已得功德,於受用時,不現在前,名爲退也。”

二〇一 退果之概況如何?
答:一切從果退 必得不命終 住果所不爲 慚增故不作
果有退的很快就恢復,沒有命終而不得的;果退時,因慚愧心增上,住果不做的事亦不會去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