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 回复: 2

454-455思考题

[复制链接]
查看84 | 回复2 | 2024-7-12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四 九十八隨眠中,幾有漏緣、幾無漏緣?
四五 云何「相應及不共無明」?其體是一是二?
四六 何故緣滅三惑唯緣自地滅?
四七 詳細説明「緣道六九地」。
四八 何謂法智品道、類智品道?
四九 細釋「由别治相因」,此句説明什麼問題?
五〇 法智品道能治色、無色,何故不爲八地各三隨眠所緣?
五一 詳釋論文「即由此因,顯遍行惑,有緣諸地苦集無遮,境互爲緣因,非能對治故」,此段文説明什麼問題?
五二 什麼叫非無漏緣惑?其體有幾?
五三 非無漏緣惑爲什麼不緣無漏?
Lisa | 2024-7-14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四 九十八隨眠中,幾有漏緣、幾無漏緣?
答:見滅道所斷,邪見疑相應,及不共無明,六能緣無漏,見道所斷和見滅所斷各三(邪見、疑、無明)是無漏緣,其余的92個隨眠是有漏緣。
四五 云何「相應及不共無明」?其體是一是二?
答:相應無明是與見疑相應的無明;不共無明是不與見疑相應的無明。
四六 何故緣滅三惑唯緣自地滅?
答:九地中,上下相望,非因果故,故緣自地,不緣他地。欲界的三種隨眠僅緣欲界諸行擇滅,乃至有頂三種隨眠,唯 緣有頂諸行擇滅。
四七 詳細説明「緣道六九地」。
答:
緣道六地:未至地定、中間定、四根本定;
緣道九地:六地再加三無色(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想有處)。
四八 何謂法智品道、類智品道?
答:
法智品道,可緣欲界和色界;
類智品道,可以色界和無色界。
四九 細釋「由别治相因」,此句説明什麼問題?
答:解釋緣道的六九地是通過兩種方式,一是相因,由互相望為同類因;若緣法智即緣六地,以六地道,各互相望,同類因故;若緣類智,即緣九地,以九地道各互相望,同類因故。
二是別治,類智品不治欲界,名別治。
五〇 法智品道能治色、無色,何故不爲八地各三隨眠所緣?
答:法智品道非此皆能治色無色,苦集法智品,非彼對治故,上界苦集細,欲界苦集粗,緣粗不可斷細,故緣欲界苦集,不能治上界。緣細可以斷粗,故滅道法智,能治上界。
五一 詳釋論文「即由此因,顯遍行惑,有緣諸地苦集無遮,境互爲緣因,非能對治故」,此段文説明什麼問題?
答:苦集可以緣諸地,因為境互為緣因,因為是因果關係,不能對治
五二 什麼叫非無漏緣惑?其體有幾?
答:滅諦下和道諦下的煩惱不緣滅諦和道諦。
五三 非無漏緣惑爲什麼不緣無漏?
答:
慧如 | 2024-7-15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四 九十八隨眠中,幾有漏緣、幾無漏緣?
答:見滅道所斷 邪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六能緣無漏
於中緣滅者 唯緣自地滅 緣道六九地 由別治相因
貪瞋慢二取 並非無漏緣 應離境非怨 靜淨勝性故
見滅、見道裏的,邪見,疑,無明(跟邪見、疑相應的無明和不共無明)三個,共六個隨隨眠,也叫無漏緣煩惱,“此六煩惱,親迷滅道,名無漏緣”,因為不了解滅諦、道諦的道理,能緣無漏法,叫無漏緣惑。除此六隨眠外,餘下九十二隨眠,是有漏緣。

四五 云何「相應及不共無明」?其體是一是二?
答:相应无明指與見疑相應生起的無明;不共无明指单独自己生起的无明。其体是一,都是对灭谛、道谛的道理不了解。

四六 何故緣滅三惑唯緣自地滅?
答:“以九地滅,上下相望,非因果故,故緣自地,非他地也。”
因爲九地的擇滅是無爲法,上地下地相望不能互為因果。無爲法無因果故,沒有因果關係,所以緣滅三惑唯緣自地。即煩惱是欲界(五趣雜居地)所繫,緣五趣雜居地的擇滅;色界離生喜樂地的煩惱,唯緣離生喜樂地的擇滅;乃至非想非非想天都是緣自地。

四七 詳細説明「緣道六九地」。
答:緣道諦三個煩惱(邪見,疑,無明),要麼緣六地,要麼緣九地都能起無漏道。六地,能起法智品道(亦能起類智品道);九地,能起類智品道(其中無色界三定只能起類智品道)。
“欲界繫三種隨眠,唯緣六地法智品道”,欲界的無漏緣的三隨眠能緣六地(未至、中間、四本靜慮),因為“若治欲界(未至定中法智品道能治欲),若能治餘(修道位能治餘色界、無色界),皆彼所緣,以類同故”六地皆爲欲界三惑所緣,都是法智品道;
“色無色界八地各有三種隨眠,一一能緣九地類智品道”色界無色界的各地的無漏緣惑都能緣九地(未至等,加三無色,除有頂),因爲或治自地,或治餘地的類智品,種類相同,皆爲八地三惑所緣,都是類智品道。

四八 何謂法智品道、類智品道?
答:法智品道是見道時對治斷欲界煩惱的,包括苦法忍、苦法智、集法忍、集法智、滅法忍、滅法智、道法忍、道法智,此都同屬於法智類,叫法智品道。
類智品道是斷色界、無色界煩惱的,包括苦類忍、苦類智、集類忍、集類智、滅類忍、滅類智、道類忍、道類智,都同屬於一品類,叫類智品道。

四九 細釋「由别治相因」,此句説明什麼問題?
答:能緣六地,九地是因爲別治和相因的緣故。
一別治:別治是類智品道,不對治欲界煩惱,只對治色界、無色界的煩惱。
二相因:“由相因者,由互相望爲同類因。若緣法智,即緣六地者,以六地道,各互相望,同類因故;若緣類智,即緣九地者,以九地道,各互相望,同類因故。”緣六地的法智品生法智品,都是同類可以互作同類因;九地類智品道互相對望也是同類因。

五〇 法智品道能治色、無色,何故不爲八地各三隨眠所緣?
答:一、“非此皆能治色無色,苦集法智品,非彼對治故。”欲界苦集粗,緣粗不可斷上界的苦集細,根據緣細斷粗,就只有滅法智、道法智能對治色界、無色界的煩惱(所緣的欲界煩惱細,上二界修所斷的煩惱粗),苦法智、集法智不能對治。
二、“又論雲:亦非全能治色無色,不能治彼見所斷故。”六地的法智道品也不能對治色界、無色界所有的煩惱,其中的滅、道法智只能斷上二界修所斷的煩惱;對於見所斷的煩惱,只能類忍(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斷。
三、“又論云:二初無故,非彼所緣。”總結兩個初沒有的緣故,所以不爲八地各三隨眠所緣。第一個初,苦集滅道四諦,苦集是初(苦集法智不能斷上界苦集細);第二個,見所斷、修所斷,見所斷是初(滅道法智只能斷上二界修所斷,不能斷見所斷)。

五一 詳釋論文「即由此因,顯遍行惑,有緣諸地苦集無遮,境互爲緣因,非能對治故」,此段文説明什麼問題?
答:由緣滅自地,緣道六九地因,说明無漏緣惑緣滅諦、道諦有限制,而苦集下邊遍行惑,可以緣九個地的苦集,合起、分開緣都可以,沒有遮止限制。
簡別滅諦,九地的滅境,沒有因果關係,而苦集諦有因果關係(互爲增上緣、能作因);簡別道諦,道諦是對治道(有法智品、類智品的對治不同的關係),而苦集諦不是對治道。

五二 什麼叫非無漏緣惑?其體有幾?
答:貪瞋慢二取 並非無漏緣 
“滅諦下貪、瞋、慢、見取,及道諦下貪、瞋、慢、見取、戒禁取,此等煩惱不緣滅道,名非無漏緣。”
其体有五:貪、瞋、慢、戒禁取、見取。不緣滅道二諦無漏法,叫非無漏緣惑。

五三 非無漏緣惑爲什麼不緣無漏?
答:應離境非怨 靜淨勝性故
一、應離:貪的對象是要捨離的,而滅道不屬於貪的所緣,所以貪不緣無漏境。
二、境非怨:瞋所緣的境都是怨境,而滅道不屬於怨的境,所以瞋不能緣無漏。
三、靜:慢是高舉,緣的境是粗動、不平靜的,而滅道二諦是寂靜的,所以慢不緣無漏。
四、淨:戒禁取是不淨執為淨,所執是不清淨的境。而滅道二諦是清淨的,所以戒禁取不緣無漏。
五:勝:見取是執劣爲勝,而滅道是最殊勝的,所以見取不緣無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