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 何謂所緣隨增、相應隨增?
答:煩惱緣境,境能夠增長煩惱,煩惱又染污境,即所緣隨增;
煩惱跟它相應的心王和心所互相染污,起增長煩惱的作用,即相應隨增。
五五 九十八隨眠中,幾由所緣故隨增?幾由相應故隨增?
答:未斷遍隨眠,於自地一切,非遍於自部,所緣故隨增,非無漏上緣,無攝有違故,隨於相應法,相應故隨增。
所緣隨增,83;相應隨增,98
五六 無漏緣上緣惑,有所緣隨增否?爲什麼?
答:無所緣隨增,無身見愛攝為己有
五七 九十八隨眠中,幾不善幾無記?
答:上二界隨眠,及欲身邊見,彼俱癡無記,此余皆不善
無記64.5,不善33.5
五八 經部宗與有部宗對身見有何不同觀點?
答:有部,欲身邊見,迷自事故,非欲
五九 何謂不善根?幾是不善根?幾非不善根?
答:不善根欲界,貪瞋不善癡
不善根定義:唯不善、是煩惱、與一切不善為根,即是不善根
不善根有三:貪、瞋、不善癡。
非不善根:98個隨眠-3個不善根=95個不善根
六〇 何謂無記根?無記根有幾?
答:無記根有三,無記愛癡慧,非余二高故,外方立四種,中愛見慢癡,三定皆癡故
非善非惡的根,即無記根
有部有三:無記愛、無記癡、無記慧
經部有四:無記愛、無記見、無記慢、無記癡,愛見慢皆癡。
六一 經部宗説無記根與有部有何不同?
答:經部說的無記根有四,前三(無記愛、無記見、無記慢)都歸為癡,因為愛見慢此三皆依無明力而轉,有斯勝用,故立此四,為無記根。
六二 前云無記,經中所記十四無記,亦此中攝耶?
答:否
六三 問答方式總有幾種?
答:應一向分別,反詰捨置記,如死生殊勝,我蘊一異等
一者一向記,直接回答
二者分別記,分別回答
三者反詰記,反問回答
四者應捨記,不直接回答,轉移話題
六四 經中所説與此論所説,有無差别之處?
答:
六五 何謂十四無記?一一細釋之。
答:一問,世間是常的?
二問,世間是無常的?
三問,世間是常也是無常的?
四問,世間非常也非無常的?
五問,世間有邊際的?
六問,世間無邊際的?
七問,世間既有邊也無邊的?
八問,世間非有邊也非無邊的?
九問,如來死是有的?
十問,如來死后是無的?
十一問,如來死后既有既無的?
十二問,如來死后是非有非無的?
十三問,這個命者是不是這個身體?
十四問,這個命者不是這個身體?
六六 十四無記云何皆應捨置答?
答:此十四問都是外道的名詞,實際指的都是【我】,而【我】本來就不存在,無論如何回答都是承認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