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 回复: 7

思考题六

[复制链接]
查看139 | 回复7 | 2025-3-30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3.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觉辉 | 2025-3-30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一、重视戒律:学习“律藏”能更深入了解和遵守戒律,为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阿底峡尊者提倡显密并重,主张修行先显后密,先以显宗的教义、理论和修行方法为基础后切入密法的修行。
三、针对藏传佛教修行道次第混乱状况,通过弘扬以“律藏”为主的显教,来纯化佛教,为修行者确立正确的修行准则和规范。
四、阿底峡尊者认为仅依靠密法修行难以广泛利益所有众生,让不同根性、不同修行阶段的众生都能通过遵循戒律、修习显教法门逐步走上解脱之路,最终实现普度众生的愿望。
2. 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佛教中“功德”的内涵:指通过听闻修持所获得的功业与德行。
分教功德和证功德,首先透过闻思经论,知见广博获教功德,继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
3. 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一.具有最胜别解脱律仪
二. 具有菩萨律仪
三、具有金刚乘律仪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一、修七种因果的菩提心教授,阿底峡尊者所传 传承: 佛陀传给弥勒菩萨,再传无著菩萨,后传至金洲大师,到阿底峡尊者
二、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教授 传承:佛陀传给文殊菩萨,再传至寂天菩萨,后传至金洲大师,到阿底峡尊者
法舒 | 2025-3-31 0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1)阿底峡尊者自身的显密融合的佛学思想的体系构建,始终强调显密不可分割。
(2)个人修行次第的完善需求,曾因慢心受到空行母的警示,通过学习律藏巩固对佛法戒律的敬畏,确保修行的清净。
(3)传承的佛法智慧的需求,面对不同层次弟子的修学需求,需要以显教理论为桥梁基础。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1)显密次第的整合
(2)戒定慧的圆融
佛教中的“功德”内涵具有深刻的哲学与修行指向,其核心在于通过内在心性的觉悟与行为的清净,实现超越世俗的智慧与慈悲。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所获的“教证功德”,正是基于显密融合的次第实践,体现了这一内涵的全面性与深刻性。

慧如 | 2025-3-31 0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答:因为戒律是圣教的根本,戒律清净,圣教才能延续。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答:从佛法角度讲,分教功德和证功德,两者是因果关系,要先透过闻思学习律、经、论三藏,精通教理,进而通过实修,才能生起戒、定、慧三种功德。

3.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答:别解脱律仪:尊者具有最殊胜的比丘戒;
菩萨律仪:尊者长时修习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发起愿心后进而发起行心,受菩萨戒,承许修学伟大的菩萨行,以善妙行学习菩萨戒所有学处;
金刚乘律仪:尊者具足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种功德,并如理守护所受的密乘戒。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答:七因果菩提心教授和自他相换菩提心教授。
七因果菩提心教授是由弥勒菩萨传无著菩萨的,是广行派传承;
自他相换菩提心教授是由文殊菩萨传寂天菩萨的,是伟大行派的传承;
尊者是依止金洲大师获得的这两种菩提心教授传承。
觉道 | 2025-4-4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因为“戒律”才是圣教的根本,如果戒律清净,圣教就能延续;没有戒律,纵使密法兴盛也不能代表什么。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主要的功德可以分为“教”和“证”两种:要先精通教理,进而实修,才能生起证量。
3.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以下三种律仪而说:
(1)具有最胜别解脱律仪。
(2)具有菩萨律仪。
(3)具有金刚乘律仪。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七因果教授;
(2)自他相换教授。
具体传承情况:
七因果教授是广行派的传承:弥勒菩萨--无著论师---------------金洲大师--宗喀巴大师;
自他相换教授是伟大行派的传承:文殊菩萨--寂天论师---------------金洲大师--宗喀巴大师。
觉乐 | 2025-5-15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戒律”才是圣教的根本,如果戒律清净,圣教就能延续;没有戒律,纵使密法兴盛也不能代表什么。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 主要的功德可以分为“教”、“证”两种 : 要先精通教理, 进而实修, 才能生起证量。世人通常会把长寿、无病或有钱等视为功德, 但就佛法而言, 这些都不算是功德。
佛所说的一切圣教, 都统摄在律、经、论三藏当中 ; 而三藏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戒、定、慧三学。透由闻思律、经、论三藏, 在实修后便能生起戒、定、 慧三种功德, 所以证功德可以总摄在“三学”当中。三学是佛法中最主要的功德,至于神通、神变只是普通的功德,而非主要的功德。

3.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一、具有最胜别解脱律仪;
二、具有菩萨律仪;
三、具有金刚乘律仪。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一、由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论师的“七因果教授”, 这是广行派的传承;
广行派师承简介:释迦世尊传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传无著菩萨,无著菩萨传世亲菩萨,世亲菩萨传圣解脱军,圣解脱军传大德解脱军,大德解脱军传最胜军,最胜军传调伏军,调伏军传寂护,寂护传狮子贤,狮子贤传古萨利,古萨圣解脱军利传小古萨利,小古萨利传金洲大师,金洲传阿底峡尊者;

二、由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论师的“自他相换教授”, 这是伟大行派的传承。
伟大行派师承简介:释迦世尊传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寂天菩萨,寂天菩萨传给唉那达里,次由唉传勇金刚,勇传小古萨利、小古萨利传金洲大师,金洲传阿底峡尊者。
尊者依止金洲大师, 学习这两种教授, 最终生起爱他胜己的菩提心。
雪蘭 | 2025-5-16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答:当时西藏佛教在经历灭法后的“黑暗”时期,戒律松弛,僧众几不知戒律为何事,一些喇嘛以淫乐为悟道、杀头为解脱,佛教各宗派间也存在诸多混乱和争议。阿底峡尊者深知戒律对于修行者和佛教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希望通过深入钻研律藏为主的显教,将严谨的戒律和系统的显教教义引入藏地,以纠正当时藏地佛教的种种弊病,规范僧众的行为和修行方法,使佛教走上正轨。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答:功德是行者成佛的重要资粮。积累足够的功德,才能圆满福慧二资粮,最终成就佛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万行所积累的功德,都是成佛的基础。
3.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答:一、别解脱律仪:尊者具有最殊胜的比丘戒;
二、菩萨律仪:尊者长时修习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发起愿心后进而发起行心,受菩萨戒,承许修学伟大的菩萨行,以善妙行学习菩萨戒所有学处;
三、金刚乘律仪:尊者具足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种功德,并如理守护所受的密乘戒。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答:阿底峡尊者所传的菩提心教授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七种因果教授:从知母开始,依次为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最终生起菩提心。即通过观修知母,忆念母亲的恩德,进而生起报恩之心,由此引发慈心、悲心,产生为利有情希求成佛的增上意乐,从而生起菩提心。
二、自他相换教授:出自寂天菩萨的《入行论》,主要是将自己与众生的位置互换,以慈悲心代受众生的痛苦,同时将自己的安乐施与众生,以此生起菩提心。
这两种教授的传承情况如下:
- 七种因果教授传承:由佛陀传给弥勒菩萨,再传至无著菩萨,后传至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在金洲大师处求得此教授,之后传至西藏。
- 自他相换教授传承:由佛陀传给文殊菩萨,再传至寂天菩萨,最后传至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从金洲大师处获得后,将其传入西藏。
蒙金枝 | 2025-6-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底峡尊者在精通密法后,为什么进一步钻研学习以“律藏”为主的显教?
因为“戒律”才是圣教的根本,如果戒律清净,圣教就能延续;没有戒律,纵使密法兴盛也不能代表什么。
2.阿底峡尊者如理修行获得教证的功德,解释一下佛教中“功德”的内涵?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主要的功德可以分为“教”和“证”两种:要先精通教理,进而实修,才能生起证量。
3.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哪三种律仪而说的?
阿底峡尊者具有戒学的情形分以下三种律仪而说:
a.具有最胜别解脱律仪; b.具有菩萨律仪; c.具有金刚乘律仪。
4.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哪两种?传承情况如何?
菩提心的教授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七因果教授;
(2)自他相换教授。
具体传承情况:
七种因果教授传承:由佛陀传给弥勒菩萨,再传至无著菩萨,后传至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在金洲大师处求得此教授,之后传至西藏。
自他相换教授传承:由佛陀传给文殊菩萨,再传至寂天菩萨,最后传至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从金洲大师处获得后,将其传入西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