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 回复: 6

思考题十七

[复制链接]
查看134 | 回复6 | 2025-4-28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觉道 | 2025-5-12 0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因为一切功德皆有赖于上师,所以必须依止上师。能使弟子的心续中生起一分功德、减少一分过失, 一切善乐的根本是善知识,所以一开始的“依师之理”非常重要。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依止的方式有2个,分别是:意乐依止、加行依止。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上等善知识(上等上师)具备的功德,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十种条件:调伏(即戒学)、寂、近寂、教富饶——于三藏等,具有多闻、通达实性(即通达空性)、德增上者、巧说、悲憨、具勤、离厌。
中等善知识(中等上师)具备的功德,至少具备以下五种条件:三学(戒、定、慧)、通达实性(即通达空性)、悲憨心。
下等善知识(下等上师)具备的功德,至少具备以下两种条件:《妙臂请问经》中所说的两种功德--“专注于法”、“悲憨他人”。
觉辉 | 2025-5-13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弟子相续当中,下至生起一德、减少一过,一切善乐根本为善知识,故于最初【依师之理】最为重要。
依止善知识主要是法上面,善知识是我们修行的一个主要助缘,我们在修行的每个阶段,不论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的修学中都需要善知识来引导。善知识是我们调伏心相续最根本的助缘。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依止的方式有:意乐依止与加行依止。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上等善知识:足十法之善知识。即
一、调伏谓戒学;
二、寂;于诸善、恶行之行止,由依正念、正知,令心寂静安住于内而生定学。
三、近寂;依心堪能之奢摩他,观察真义而生慧学。
四、教富饶-于三藏等,具有多闻。
五、通达实性:以殊胜慧学通达法无我,或以现证实性为主;若无此者,说由教理通达亦可。六、德增上者。
七、巧说:精通如何引导他人之次第,能将法义送入所化心中。
八、悲愍:示正法之动机清净,不图利养及恭敬等,由悲发起而作开示。
九、具勤:欢喜利他之心坚固。
十、离厌:数数讲法,不感疲倦,堪忍讲法所生劳苦。

中等善知识:戒、定、慧三学、通达实性及悲愍心,具此五德之善知识。
下等善知识:德增上者,自己功大于过、或自己功德较弟子胜。《广论》里面说,善知识两个最低条件:第一个,他要有悲心,以利他为主;第二个,自利方面应以后世为主,相信因果。
慧如 | 2025-5-15 0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答:“弟子相续当中,下至生起一德、减少一过,一切善乐根本为善知识,故于最初【依师之理】最为重要。”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答:意乐依止和加行依止。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答:上等善知识具备功德:“《经庄严论》云:【善识调伏寂近寂,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一、调伏谓戒学。二、寂为定学。三、近寂为慧学。四、教富饶。五、通达实性。六、德增上。七、巧说。八、悲愍。九、具勤。十、离厌。

中等善知识具备功德:“博朵瓦云:【三学、通达实性及悲愍心,五者为主。我之阿阇黎响尊,既无多闻,又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然具前五德故,谁于其前皆能获益;宁敦,不善讲说,纵说布施愿文,亦生‘ 今此大众皆未解此 ’之念,除此不知应作何说,然有前五,故谁亲近皆能获益。】”
下等善知识具备功德:因时所致,圆满具足如此德相实属难得,然不应依过失居多或功过相等者,说须依止德增上者。

《广论》引《妙臂请问经》提到:修学密法的同伴,必须具备十六种条件;若无法全部具足,也应具足其中一半(八种);如若还无法具足,也要具足其八分之一(四种)。宗大师以这部经典作为依据而说:如果上师没有具足十种德相,也要具备五种;若无法找到这样的上师,至少也要具备《妙臂请问经》中所说的两种功德:专注于法和悲愍他人。
雪蘭 | 2025-5-26 0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答:弟子相续当中,下至生起一分功德、减少一分过失,一切善乐根本为善知识,故于最初【依师之理】最为重要。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答:依止的方式有:意乐依止与加行依止。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答:上等善知识:具足十法之善知识。即
一、调伏谓戒学;
二、寂;于诸善、恶行之行止,由依正念、正知,令心寂静安住于内而生定学;
三、近寂:依心堪能之奢摩他,观察真义而生慧学;
四、教富饶:于三藏等,具有多闻;
五、通达实性:以殊胜慧学通达法无我,或以现证实性为主;若无此者,说由教理通达亦可;六、德增上者;
七、巧说:精通如何引导他人之次第,能将法义送入所化心中;
八、悲愍:示正法之动机清净,不图利养及恭敬等,由悲发起而作开示;
九、具勤:欢喜利他之心坚固;
十、离厌:数数讲法,不感疲倦,堪忍讲法所生劳苦。
中等善知识:戒、定、慧三学、通达实性及悲愍心,具此五德之善知识。
下等善知识:德增上者,自己功大于过、或自己功德较弟子胜。《广论》里面说,善知识两个最低条件:第一个,他要有悲心,以利他为主;第二个,自利方面应以后世为主,相信因果。
蒙金枝 | 2025-6-5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弟子相续当中,下至生起一德、减少一过,一切善乐根本为善知识,故于最初【依师之理】最为重要。
依止善知识主要是法上面,善知识是我们修行的一个主要助缘,我们在修行的每个阶段,不论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的修学中都需要善知识来引导。善知识是我们调伏心相续最根本的助缘。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依止的方式有6个,分别是:所依善知识之德相、能依弟子之相、彼应如何依师之理、依止之利益、未依之过患、总摄彼等之义。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上等善知识:足十法之善知识。即调伏(即戒学)、寂、近寂、教富饶——于三藏等,具有多闻、通达实性(即通达空性)、德增上者、巧说、悲憨、具勤、离厌。
中等善知识:戒、定、慧三学、通达实性及悲愍心,具此五德之善知识。
下等善知识(下等上师)具备的功德,至少具备以下两种条件:《妙臂请问经》中所说的两种功德--“专注于法”、“悲憨他人”。
觉乐 | 2025-6-13 0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之根本为什么是依止善知识?
道之根本在于法上,依止善知识主要是法上面,善知识是我们修行的一个主要助缘,我们在修行的每个阶段,不论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的修学中都需要善知识来引导;
弟子相续当中,下至生起一德、减少一过,一切善乐根本为善知识,故于最初“依师之理”最为重要。

2.依止的方式有哪些?
以意乐依止跟加行依止。

3.善知识分上中下三等,分别都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上等善知识需具备十德:调伏寂近寂,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中等善知识需具备五德:三学、通达实性及悲憨心,五者为主;
下等善知道至少要具备两种功德:专注于法和悲憨他人,须依止德增上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