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 回复: 6

思考题十八

[复制链接]
查看115 | 回复6 | 2025-4-28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觉道 | 2025-5-12 0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能依的弟子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正住、具慧、希求、恭敬正法及说法者、专注其意
具备的利益是: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弟子便会将上师的功德视为功德,而不会看成过失; 不仅如此,也会将其他闻法者的功德视为功德,而非过失。
不具备的过患是: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虽然上师本身非常清净、没有任何过失,但因弟子的条件不足,有可能会误以为上师是有过失的; 相同的,也有可能把上师的过失当成功德。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两种方式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分别是:以意乐依止之理、以加行依止之理。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如果有心想学佛法,在还没遇到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前,可以先学一些佛法的基础课程,或是阅读相关的书籍,借此了解佛法的道理;虽然这么做在短时间内无法生起证悟,但至少可以懂得是非善恶的差别,减少造恶的机会,改善自己的行为。
觉辉 | 2025-5-14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能依的弟子应具备以下条件:
正住:不堕派别。
具慧:有慧力辨别善说正道、恶说似道。
殷切希求。
恭敬正法及说法者。
专注其意。

具备的利益:
具足三法(正住、具慧、殷切希求)堪为闻器。若具此三,则于说法者之功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非仅如此,彼于闻者诸德,亦能见为功德,不见过失。

不具备的过患:
《四百论释》云:【若不具足器之诸相,说法善识虽极遍净,然因闻者过失所致,执为有过;并于说法者之过失,反执为德。】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一、意乐依止
观师功德生信、视师如佛。
随念师深恩而起恭敬。

二、以加行依止
1)、供养财物。
2)、亲近承事。
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赞扬上师之功德等。
3)、依教奉行。
如所教授,无违而修。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一、学习佛教的基础知识、了解佛教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情况。
二、阅读一些基本的佛教经典,如心经、地藏经、药师经等,了解一些佛教的基本教义、理念和修行方法。
三、遇到有缘的善知识可以先跟随学习相关经典,并观察善知识,如果经自己观察确实是具德的善知识则可依止。
慧如 | 2025-5-16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答:能依的弟子要具备的条件:
一、“正住”,即不堕党类;
二、“具慧”,能辨别真正佛教跟相似佛教;
三、“希求”,希愿,喜欢听闻佛法;
四、恭敬正法及说法者;
五、专注其意。
“此五可分为四:一殷切希求正法、二于听闻时专注其意、三恭敬正法及说法者、四弃舍恶说,受取善说。此四者之顺缘即是具慧,除其违缘则是正住。”

具备的利益:若具此三(正住、具慧、希求),则于说法者之功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非仅如此,彼于闻者诸德,亦能见为功德,不见过失。

不具备的过患:《四百论释》云:【若不具足器之诸相,说法善识虽极遍净,然因闻者过失所致,执为有过;并于说法者之过失,反执为德。】
若堕派别,为彼遮蔽,则不能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派恼心,永不证寂灭。】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答:一、意乐依止
1根本修信:
《宝炬陀罗尼经》云:【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谓信能令功德未生者生、已生安住、渐次向上增长。所以要做到深信上师,要视师如佛,思惟寻师过的过患,若起寻过心要励力忏悔、防护。
2随念深恩而起恭敬,《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二、加行依止:
《上师五十颂》云:【此何须繁说,应作师所喜,不喜应尽遮,励力观彼等。金刚持自说,成就随轨范,知已以一切,令上师遍喜。】
要励力作师所喜、断除师所不喜;
师所喜共有三门:一供养财物、二亲近身语承事、三依教奉行。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答:在没有依止之前,我们遇到讲法的法师要亲近去听闻,或是通过电子网络广大听闻;对于过去诸大德的传记、讲记等多阅读,建立对法的希求心,信心,发愿得遇到明师能亲近依止。
雪蘭 | 2025-5-26 0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答:能依的弟子要具备的条件:一、“正住”,即不堕党类;二、“具慧”,能辨别真正佛教跟相似佛教;三、“希求”,希愿,喜欢听闻佛法;四、恭敬正法及说法者;五、专注其意。
“此五可分为四:一殷切希求正法、二于听闻时专注其意、三恭敬正法及说法者、四弃舍恶说,受取善说。此四者之顺缘即是具慧,除其违缘则是正住。”
具备的利益:若具此三(正住、具慧、希求),则于说法者之功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非仅如此,彼于闻者诸德,亦能见为功德,不见过失。
不具备的过患:《四百论释》云:【若不具足器之诸相,说法善识虽极遍净,然因闻者过失所致,执为有过;并于说法者之过失,反执为德。】
若堕派别,为彼遮蔽,则不能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派恼心,永不证寂灭。】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答:一、意乐依止分二
一、根本修信:
《宝炬陀罗尼经》云:【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谓信能令功德未生者生、已生安住、渐次向上增长。所以要做到深信上师,要视师如佛,思惟寻师过的过患,若起寻过心要励力忏悔、防护。
二、随念深恩而起恭敬,《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二、加行依止:
《上师五十颂》云:【此何须繁说,应作师所喜,不喜应尽遮,励力观彼等。金刚持自说,成就随轨范,知已以一切,令上师遍喜。】
要励力作师所喜、断除师所不喜;
师所喜共有三门:一供养财物、二亲近身语承事、三依教奉行。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答:在没有依止之前,我们遇到讲法的法师要亲近去听闻,或是通过电子网络广大听闻;对于过去诸大德的传记、讲记等多阅读,建立对法的希求心,信心,发愿得遇到明师能亲近依止。
蒙金枝 | 2025-6-5 0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能依的弟子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正住、具慧、希求、恭敬正法及说法者、专注其意
具备的利益是: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弟子便会将上师的功德视为功德,而不会看成过失; 不仅如此,也会将其他闻法者的功德视为功德,而非过失。
不具备的过患是: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虽然上师本身非常清净、没有任何过失,但因弟子的条件不足,有可能会误以为上师是有过失的; 相同的,也有可能把上师的过失当成功德。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两种方式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分别是:以意乐依止之理、以加行依止之理。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如果有心想学佛法,在还没遇到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前。学习佛教的基础知识、了解佛教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情况。阅读一些基本的佛教经典,如心经、地藏经、药师经等,了解一些佛教的基本教义、理念和修行方法。遇到有缘的善知识可以先跟随学习相关经典,并观察善知识,如果经自己观察确实是具德的善知识则可依止。建立对法的希求心,信心,发愿得遇到明师能亲近依止。
觉乐 | 2025-6-13 0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依的弟子都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具备的利益,不具备的过患都是什么?
《四百论》说 : 想成为一位具器的闻法弟子, 必须具备正住、具慧、希求三种条件 ;《四百论释》中加入“恭敬正法及说法者”、“专注其意”, 而说应该 具备五种条件;
如果具备这些条件, 弟子便会将上师的功德视为功德, 而不会看成过失 ; 不仅如此, 也会将其他闻法者的功德视为功德, 而非过失;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 虽然上师本身非常清净、没有任何过失, 但因弟子的条件不足, 有可能会误以为上师是有过失的 ; 相同的, 也有可能把上师的过失当成功德。

2.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以意乐依止之理分二:一、根本修信,视师如佛;二、随念深恩而起恭敬;
以加行依止之理分三:
一、供养财物;[b]二、身语承事;三、依教奉行;
依教奉行是最重要的,应作师所喜,不喜应尽遮。

3.没有依止之前如何学佛?
如果有心想学佛法, 在还没遇到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前, 可以先学一些佛法的基础课程, 或是阅读相关的书籍, 借此了解佛法的道理 ; 虽然这么做在短时间内无法生起证悟, 但至少可以懂得是非善恶的差别, 减少造恶的机会, 改善自己的行为,先具备弟子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