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达一切聖教无违殊胜
一、须先知经教,方知如何不相违,所以要广闻。佛开示众生的一切语,是显或密,皆是经教。一切经教,不外四种意义:1、应知苦,2、应断集,3、应证灭,4、应修道。具此四种意义方为教法,凡于四种要义相合,方称与经教互不相违。
二、佛是大医王,针对不同众生、不同的病、在病症不同的时段,就会开不同的处方。佛所说的法,因人而异,非佛说有相违。
三、在菩提道次第里面,宗大师最后说到:修下士道的时候,对上士道就产生了仰慕之心,觉得“我要去修上士道”;修上士道的时候,发现下士道很多内容对上士道是有帮助的,需要把下士道再修一修。这个时候,你的三士道好像快要融通了,这个时候,你就理解了核心要义,任何士道都不相违了。
诸乘:三乘,声闻、独觉、菩萨乘的一切教义,是互为缘的,都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的成佛方便。
2、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平常学者,但以上师口授少数秘决及为教授,而以佛说为经文,他以自己听到的少数教授,来破佛的经,认为佛的经文不是教授,仅仅是经文。
为了破有些人认为“自己师父说的是最对的”这种毛病习气,所以,我们要说“一切佛语皆是教授”。
经是什么?佛所了知的境,无丝毫染污散乱,皆清净正知故。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能超过佛的这种人,几乎是没有了。所以,你不要拿你善知识的几句话就作为教授去做,这是不可以的,佛所说的经都是殊胜教授。
还需要依止良师,如果遇到很好的善知识,这些善知识很容易给他讲一些通义,然后继续去修习。
为什么一切经论皆是教授?答:讲说跟修行互为缘,非彼此各各无关,并不是没有关系。讲就是为了修,闻,也是为了修。要把它们合起来,不能分开。
3、易于获得胜者密义殊胜
我们在道次第的学习当中更容易得到密意是什么呢?你有一个依止人,为善知识的师承。得到一个人亲自教导、教授我们的这样的善知识给我们教授,我们更容易得到圣者密意。
道次第第三个殊胜,就是容易得到圣者(佛陀)的密意,是什么原因呢?一是有善知识教授,这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前面的两个观点:1、理解一切圣言无违;2、通达一切经教现为教授本身就是密意,你很容易得到。
4、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透过第一个殊胜、第二个殊胜、第三个殊胜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自然能灭掉极大恶行。
极大的恶行是什么?就是谤法。谤法的原因,就觉得佛说的法是相违的。
有些人说,你修一个法门就行了,你修其他的就是杂修,这样讲就是诽谤佛法。佛的法放在一起修,就叫“杂修”,或者“我需要修这个法,不需要修那个法,或者“我是参禅的,我不需要学密”,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谤法。如果我们说“大乘人就不必再去学小乘”,则成谤法。或只相信佛的某一个部分,整个佛的教法你不能相信,自然而然就会造很多的谤法罪。谤法的罪很重。
《菩萨道次第》依的是《道炬论》,《道炬论》依的是《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依的是《般若经》。
《般若经》是佛说的。
透过学习道次第、《道炬论》,油然生起对佛法的敬重,生起对《道炬论》、道次第的敬重,然后知道《道炬论》跟道次第是可以听闻的,可以修,这是很殊胜的一个法。这时你可能得到了这本书里所说的“四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