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 回复: 6

147、课

[复制链接]
查看127 | 回复6 | 2025-8-1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四有是那四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密胜 | 2025-8-2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中阴四有指的是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业力牵引:众生在中有时期,会受到过去所造业力的牵引。如果生前造了嗔恨等恶业,这些业力会在中有时成熟,从而引发嗔心。
对境刺激:中有时会看到各种境相,这些境相可能会刺激到众生的心识,从而引发嗔心。
  • 习气作祟:众生在生前长期积累的嗔恨习气,在中有时依然存在。即使没有明显的对境刺激,这些习气也可能会自然生起,导致嗔心出现。就像一个人在生前经常发脾气、嗔恨他人,这种习气已经深入其心识,到了中有时也难以立刻消除。
  •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 无明被认为是生死轮回的根,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从十二因缘角度
  • 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点,是整个因果链条的开端。
  • 具体来说,无明导致行,行是由无明引发的善恶行为,这些行为又会进一步影响识、名色等后续环节,最终导致生、老死,完成一次生死轮回,而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
  • 2,从引发贪嗔痴烦恼角度
  • 无明是贪嗔痴烦恼的根本。因为无明,众生对事物的真相不了解,所以容易产生贪爱和嗔恨等烦恼。这些烦恼会驱使众生不断地造业,从而导致生死轮回。
  • 3.从对“我”的执着角度
  • 无明使众生无法认识到“我”的虚幻性,众生执着于自我,认为有一个独立、永恒的“我”存在,而实际上“我”只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暂时组合,并没有固定的自性。这种对“我”的执着导致了自私、贪婪、嗔恨等烦恼的产生,使众生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不断造业,从而陷入生死轮回。
  • 妙悟 | 2025-8-2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师兄
    1、四有是那四有?
    答: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现为本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答:(俱舍)谓:胎生中有,当得男身者,则妒男而爱女,当得女身者,则妒女而爱男。
    (瑜伽)谓:中有天眼,见父母所出精血,父母为眠相。
    (俱舍)谓实见父母眠相,以倒见趋之,男女身相下现,但见男女根相,起嗔恨心,中有即死,以父母精血中结生。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答:从十二因缘中,首为无明,由无明转而造业。熏种成识,至死时因贪身起爱,因爱身取身,即有中有以识入胎。而有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十二支总摄为惑业苦三,惑为无明,爱取三支,业为行识二支,苦为名色乃至老死七支。龙树云:从三復生二,从二復生七,数转三有轮。故生死唯十二支,流转根本,由于无明,故当认识无明,断除无明。无明消除了,就不会轮回。故无明是轮回的根本。
    妙悟 | 2025-8-2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四有是那四有?
    答: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答:
    (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现自己没办法离开,失去了自由。
    (二)对生处起嗔心。
    当中有奔赴生处的时候,幻见的是自己喜欢的境,如看见自己喜欢的同类有情,所以他是开心而去,而当他到的时候,喜欢的境却消失不见了,即生起嗔心。
    如依《俱舍》,我们投生的时候,看见父母在眠,然以倒见趣之,结果过去后,父母身体渐渐不见,只剩下男女二根和一团精血,嗔心即起。
    又如生前经常杀鸡宰鸭贩猪,要投生地狱的人,中有的时候,就会看到生处有很多鸡鸭猪,因生前串习的缘故,心生欢喜,开心奔赴,结果当他跑过去后,发现那些鸡鸭猪都不见了,所处变成是地狱,随即对生处生起嗔心。
    再如饿鬼,幻见生处有很多财帛,很多金银财宝,很多好吃好喝好衣,结果当他跑过去后,发现那些都不见了,变成饿鬼境,嗔心即起。
    简言之,凡当生饿鬼、畜生、人、欲界天、色界天的众生,都是看见生处有自己喜欢的同类,开心前往,结果到了后,喜欢的同类都不见了,随即对生处生起嗔心。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答:(一)生死轮回的原因,虽为惑业二种,然以烦恼(无明)为主。
    若无烦恼,就不会造业,就不会感后有。
    我们造业是因为无明。
    我们投生的时候,也是因为无明。
    先是因为贪心,前往生处,后又对生处起嗔心,随即中有灭,生有生。
    所以无明是生死轮回的根,若能断除无明,轮回即出。
    (二)十二因缘,统由无明而生。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若能对治无明,断除无明,生死即断。
    若把十二因缘分为惑业苦三,亦可说之。
    惑为无明、爱、取。
    业为行、有。
    苦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
    龙树菩萨说,“从三复生二,从二复生七,数转三有轮。”
    所以十二支,流转根本,源于无明。
    能断无明,即出生死。
    FS慧宏 | 2025-8-2 0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四有是那四有?
    答:死有、中有、生有、本有。现在是本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答:中有投生的时侯,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境,或喜欢的人,喜欢的物,而奔赴而去的。到了才发现不是自己看到的喜欢之境,同时嗔心升起,即生有形成。
    (具舍)谓实见父母眠相,以倒见趋之,男女身相不现,但见男女根相,起嗔恨心,中有即死,于父母精血中结生。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答:十二因缘,统由无明而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故十二因缘,统由无明而生,能治无明,即断生死。
    明贤 | 2025-8-2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7课:

    1、四有是那四有?
    答:中有、生有、本有,死有。
    《俱舍论》中如是界定四有:
    ①中有,死亡之后乃至尚未转生之间是中有;
    ②生有,正受生的第一刹那就是生有;
    ③本有,从受生后的第二刹那乃至死有最后刹那之前是本有;
    ④死有,临终最后一刹那是死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答:由于先前串习力深,因此,当他见到熟悉的境界时,就欢喜地奔过去,然后在当生之处被境界所碍,心中生起瞋恚,中有便从此息灭,生有无间生起。
    为什么中有看到一些境界会高兴呢?这是以串习力不自在转导致的结果。比如猎人一见到猎物就会兴奋,酒鬼闻到酒味就不由自主的贪求。同样,由于生前的串习力,中有面对业力显现的乐欲之境,就会喜乐而趣;相反如果生前没有串习,中有时决定不会显现这类境界,不会逐取受生。因此,在生之时,就要努力对治一切不善习气,否则,中有会因此而以爱取受生。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答:
    一、由于对业果愚的无明,发起身口意的不善行,造业之后,在识田中熏起恶业习气(这是能引),使得有可能成为恶趣中果位的识、名色、六处、触和受,已经引发了能感恶趣的种子(这是所引)。然后如果以爱取之水反复润发恶趣种子,令这种业习气逐渐具有势力后(这是能生),就一定会在未来世的恶趣中感得结生与老死(这是所生)。
    二、善趣分成欲界与上界。
    1、首先说善业引欲界善趣的过程:
    由于对无我义愚蒙,发起了以欲界所摄的持戒、布施等福行,行善之后在自己识田中留存妙业的习气(这是能引),此时已具有成就欲界善趣的可能,也就是具有能变现欲界人天果位之识,乃至其受、名色、六入、触、受的种子(这是所引)。然后再以爱取数数润发此妙业习气,就是越来越增上持戒、布施等善法欲和精进,这样使识田中的妙业习气渐有势力(这是能生),一定会在未来世的欲界善趣中,生起生和老死(这是所生)。
    2、以善业如何引生上界:
    由于对无我愚蒙,发起了上界所摄的奢摩他等不动行,造下不动业,在识田中熏发妙业习气,就有可能转成上界的果位识乃至受,也就是具有了引果的功能,如果再不断以爱取润发,使业习气逐渐具有势力,就会以有支直接生到色界或无色界,以后引业穷尽,仍然是死亡。
    由以上十二缘起可知,无明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妙悟 | 2025-8-3 0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信师兄

    1、四有是那四有?
    答: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2、中有灭生有生时为什么会起嗔心?
    答:因为中有奔赴生处的时候,都是幻见自己喜欢的境或同类有情,当他们奔赴喜欢的境时,当他到达境时,喜欢的境或者同类有情却消失不见了,自己又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境了,马上生起嗔心。

    例如:《俱舍》里说真实的看见父母在一起睡觉,以倒见趣之,父母身体渐渐不见,只见男女二根,生起嗔心,中有就死了,在父母的精血里完成结生。

    如宰羊杀鸡宰鸭贩猪疼等恶业的中有,对于投生之处,如同在梦中看见有很多鸡鸭猪,因往昔串习的惯性对他贫爱欢喜,很喜欢高兴奔往,当到达此境时,那些鸡鸭猪都不见了,当下所处的境已成了地狱,所以马上起嗔恨心。
    凡是生于畜牲、饿鬼、人及欲界色界天者,对于投生之处,见自同类喜乐之友情,于彼喜欢,思欲奔赴,由于生处起嗔,中有即灭生有即生。

    3、无明为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
    答:无明,即昧于无我理之谓,复分为二:一昧于人无我,二昧于法无我。无明如盲者,崩崖坠壑皆所不知。行,即造业。无明为发动造业之心,行为所造之业…
    因为无明缘行即造种种业,以此类推,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故十二因缘,统由无明而生,如能破除无明,即断生死。
    凡夫由于无明暗,于蕴之本体,误执为我,是坏聚见,由此遂生诸惑,故无明为生家根本。

    十二因缘分为惑业苦三个。
    惑为无明、爱、取三支。
    业为行、有二支。
    苦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
    龙树菩萨说,“从三复生二,从二复生七,数转三有轮。”
    所以生死只有十二支,流转根本,由于无明。所以应当认识无明,断除无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