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 回复: 0

《俱舍论》十三卷业品总结

[复制链接]
查看49 | 回复0 | 2024-7-9 0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别业品四之一

造作就是业,业总分三种,一明业体性,二释诸业名,三杂明诸业
  • 业的体性从三方面解释:一、明业的体性;二、诸门分别;三、广明表、无表

  • 业的体性中有二种:一、明所造的业;二、明能造业的四大种
    所造业分二种:三种业和五种业:
    三种业是身、语、意业;
    五种业是身表业、无表业、语表业、无表业、意业;

    业品是根据“世间品”里所说的而提出的问题,世间品分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二者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是怎么来的,依什么而生的?

    颂曰:
    世别由业生  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业  所作谓身语
    世间的差别,由业所生,业有思业和思已业,思就是意业,所作就是身语二业;
    业有善恶,果有清净、染污之分,果是清净还是染污由思心所的等起心决定,
    人的善业、善恶夹杂,所感的身体不净,但外资具好而富足;
    天的业不夹杂恶业是纯善,感得的身体,外器世间都很好;
    有情世间和器世间的差别是业产生,业的体性经部的观点是思业和思已业,思是意业,思就是业,以思与意相应,由意发动而起,思已业就是思所作业,思维之后,身语随之行持,由此产生表业、无表业;身、语都俱足表业、无表业,意业五种;
    身语的表业:正量部承许身表业以行动为体,正量部承许礼佛等都有动作;
    有部承许身表业以形色为体,色法都是实有;语表业以言说为体;
    经部承许身语表业都是以思为体,因为思维之后,身之行持,没有思心所的发动,身体不会行持,语:想说什么话都是经过思维的,所以,身语二业都是以思为体;
    意业的体是以审虑思及决定思为体;
    思有四种:一审虑思、二决定思、三动身思、四发语思,审虑思、决定思二个是意业;动身思身业,发语思语业。
    经部承许,身表、语表属于色法,色法钝,是无记的,不能造善恶业,心法利,心法就是思心所,有善恶,可以造业;
    有部认为无表色有实体,经部认为无表业是依形色假立,没有实体,无表业是思心所的种子,并且经部立了三个理由说明无表色没有实体;
    1、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受戒时,发誓尽形寿不杀生,由之前的誓言,所以不作);
    2、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大种,体非有故;
    经部:无表色是依过去的四大种安立的,但过去的四大种,是没有实体的;
    3、又诸无表,无色相故;
    无表色虽然是色法,但无表色看不到,没有质碍,所以不是实有的;
    经部说无表色没有实体,有部又从八个方面证明无表色有实体:
    一说三色证:三色:有见有对色,有见无对色,无见无对色,以契经说色有三种,此三为法处,摄一切色;
    二说无漏色证:如契经说,谓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色,不起爱、恚,乃至识亦然,是名无漏法;
    三说福增长证:如契经言,诸有净信,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有依七福业事若行若住,若寐若觉,恒时相续,福业续起,无依亦尔;
    四说非作成业证:又自非作,遣他杀等,若无无表,不应成业道;
    五法处色证:又契经说,苾刍当知,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无见无对;
    六八道支证:若无无表,应无八道支;
    七别解脱戒证:若无无表,则亦应无别解脱戒;
    八戒为堤塘证:又契经说,离杀等戒,名为堤塘戒;
    经部把有部引经的说法作了进一步解释,证明无表色没有实体;
    一、三色:指定境色,非无表色;瑜伽师说,修静虑时,定力所生,定境界色;非眼根见,故名无见,不障处所,故名无对;
    二、无漏色,亦定境色,依无漏定,所生色者,名无漏色;
    三、福增长:但是布施,现行善思,所熏成种,假立无表,名福增长;
    四、非作成业证:亦思种为体;
    五、法处所摄色:是前定境界色也;
    六、八圣道支者。论云:虽无无表,而在道时,获得如斯,意乐、依止,故出观后,由前势力,能起三正,不起三邪,以于因中立果名故,可具安立八圣道支;
    七、别解脱戒者,亦思种为体,于此思种上,有防非止过功能,假立无表;
    八、戒为堤塘:论云:谓先立誓限,定不作恶,后数忆念,惭愧现前,能自制持,令不犯戒,故堤塘义,由心受持;
    还有一种解释,于一思种,刹那刹那,七支功能增长,大乘(唯识)亦尔,然依大乘宗,熏第八识;
    依经部宗,熏于色心,即色心持种子,于色心上,有生果功能,假立种子,离色心外,更无别体;
    明能造大种:
    造业的有身表、无表、语表、无表,表、无表按照有部的说法,都是色法,是所造色,能造的是四大种。
    能造的大种中有三种:
    第一个,造表色的大种与造无表色的大种不是一个四大种,造表色的大种“粗”,造无表色的大种“细”;一个大种不能同时生粗、细二个果;
  • 能造的大种与所造的色在时间上有同、异;欲界第一念的无表色与四大种是同时的,第二念以后,它都是依过去大种生,而不是依同时的大种生,大种在前,已经过去了,无表色在后,所以说时间是不一样的。
    色界定的无表色与大种必定是同时生起;
    第三、依哪一个地的四大种造它的表色或者无表色;
    有漏的无表色,依自地的大种所造;无漏的无表色,根据身生在哪一界,就由哪一界的四大种造; 
    诸门分别表、无表
    一约类以明;
    第一,从异熟生、所长养、等流性、一刹那、有实事五类门辨析表、无表属于五类里面的哪一类,又是哪一类大种所造;
    无表色不是极微所成,没有质碍,不论在散地还是定地都是没有执受的,但是无表色是同类因生,是等流性,无表色依有情内身而起,故是有情所摄,有些无表色没有等流性,有刹那性,苦法忍在见道的前十五刹那中的第一刹那,与苦法忍同时生起的道共无表,不是等流性,是刹那性;
    欲界的别解脱戒的无表色所依的大种,还是依欲界的大种,这个大种是同类因生,唯是等流性,散心无表色所依的大种是有执受的;
    有执受,因为生起欲界无表色的四大种是有执受的。而无论欲界还是色界,所有的无表色都是没有执受的。但是欲界无表色所依的四大种,是欲界散心的果,是有执受的;
    定中所生无表色所依大种唯是长养性,定中大种无执受,定中的身语七支是同一组大种所造;
    有表唯是等流性,身语表色,是同类因生,唯是等流性,身表也就是形色属于身上的,有执受;语表不属于身,声音发出就算了,故无执受;
    大种遍布全身,造有表业,二者互相兼容;
    二约性、界、地辨。
    第二,从三性、三界、九地辨析二业、三业、五业,表、无表之间的差别;
    无表业从三性来说决定是有记,无表没有无记的,表业、意业三性都有; 
    不善的无表业只有欲界有;色界以上没有不善法;
    无表色欲界、色界都有;无色界没有无表色,原因有三:
  • 无色界没有大种;
  • 无色界没有身语,所以没有律仪;
  • 无色界离欲界有四个远,一所依远、二行相远、三所缘远、四对治远,所以,无表色界中没有无表色;

    表业只在有寻有伺地和无寻唯伺地有;二禅以上无寻思,所以没有无表业;
    欲界没有有覆无记的表业,因爲欲界里没有有覆无记的心能够发动表业; 

    丁二、明三性
    明善、恶、无记三性的由来;
    就中有二:一明三性所由。二明因等起、刹那二种等起。
    戊一、明三性所由
    善、恶、无记在四个因中,由哪个因所成立的:
    善是由胜义善、自性善、相应善、等起善四因成立;
    恶是由胜义不善、自性不善、相应不善、等起不善四因成立的;
    胜义无记有二个是常法;虚空无爲、非择灭无爲,因为是常,叫胜义,不是道所证,叫无记;
    胜义善就是解脱涅槃;
    自性善因为惭、愧是二个善心所,还有无贪、无嗔、无痴三个善根,本体是善,叫自性善;
    与自性善相应的心王心所; 
    由善的等起心发动的身表业、语表业、四相及得;
    由不善的心发动的身语表业也是不善的;
    戊二、明等起义
    等起有二种,因等起和刹那等起;按照次第,因等起叫转,刹那等起叫随转;
    与见所断烦恼相应的识唯是转,因为见所断的心王对造业来说,可以作个远因,能够帮助寻、伺的心起表业;
    前五识只能做随转识,前五识是自性分别,没有随念分别、计度分别;
    与修所断烦恼相应的意识,能作转也能作随转;修所断的意识是有分别的,随外境转;
    无漏法和异熟生的法,这两个不是转,也不是随转;无漏法,唯在定故,不能发业,非转非随转;异熟心,任运起故,不能发业,非转非随转;
    转有善、恶、无记,随转也有善、恶、无记;
    如果转是善,随转都可以是善、恶、无记三种,转是恶、无记都一样;
    佛陀转是善,随转一定是善,如果是转是无记,随转是无记或善,以佛在说法时,心或增长,无萎歇故,故无记转心,通善心随转。
    按照有部的观点,佛也有无记心,有部许佛有异熟,通果、威仪三个无记心;
    按照大众部宗的观点,佛没有无记心,佛心唯是善,因为佛世尊常在定中,故契经言,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那伽坐在定,那伽卧在定。
                                                 心愿
                                               2024、7、7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