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 回复: 6

435、云何引发一切成悦意相?(利他之因)此中分几?

[复制链接]
查看43 | 回复6 | 2025-9-2 16: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略述一下
宗清 | 2025-9-2 2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宗清 于 2025-9-4 10:27 编辑

435.云何引发一切成悦意相?(利他之因)此中分几? (404讲)
答:引发一切成悦意相者,《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
用种田作比喻,引发悦意慈,首先要修平等舍,遣除贪和嗔。未修平等舍前,所有悦意慈心,是以贪为自性。修平等舍以後,所生悦意之慈心,是以无贪为性。又修平等舍非对於怨亲悉作中庸想,乃为遣除对怨亲所起之贪瞋心,慈心如润田,有慈乃可生悲。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修悦意慈利他之因——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引生菩提心。
修正 | 2025-9-3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修正 于 2025-9-3 11:12 编辑


答:如《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修利他心,发心亲自荷担救度一切有情的重担。先要修好两个基础,一是修平等舍心,二是把有情修成悦意相。在此基础之上,再修习慈、悲、增上意乐。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修悦意慈,先修知母,看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这是为了修报恩。然后,再看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独子,这是修悦意相。
由此,把爱孩子的心与对父母的心加起来,对孩子是悦意,对母亲是慈,合起来,用到众生身上,这就是利他之因——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引生菩提心。



宗莺A | 2025-9-3 14: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435.云何引发一切成悦意相?(利他之因)此中分几?(404讲)
答:如《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修利他心,发心亲自荷担救度一切有情的重担。先要修好两个基础,一是修平等舍心,二是把有情修成悦意相。在此基础之上,再修习慈、悲、增上意乐。
透过观修一切有情在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中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从而打破对有情的分别心,将众生视为亲人。这是一切成悦意相,修悦意慈,这是引发悦意相的基础,因为对母亲的慈爱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为了修报恩。然后,再看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独子,这是修悦意相。以此类推可扩展到一切有情。
善生 | 2025-9-3 18: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如《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熏习,次应修悲。”以此说明要引发悦意慈,首先要修平等舍,以平等舍心来遣除对亲人的贪和对怨敌的嗔,从而对一切有情修成悦意之相。
能引发对一切有情成悦意相之因有三:知母,念恩,报恩。
梵心 | 2025-9-4 17: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种子吸取了水分后,由于水的滋润而促使种子迅速生长。悦意慈和悲的关系也是如此,以如水般的慈心滋润心地,会使悲心的种子迅速生长。即若见一切有情都似自己的独子般悦意可爱,那么见有情受苦时,一定会发起为其拔苦的悲心。所以,修悲之前,关键是要引发一切有情成悦意相。
对一切众生成立悦意之相,具体修法即知母、念恩、报恩三者。
觉慧 | 2025-9-12 1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435、云何引发一切成悦意相?(利他之因)此中分几?
答:如《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修利他心,发心亲自荷担救度一切有情的重担。先要修好两个基础,一是修平等舍心,二是把有情修成悦意相。在此基础之上,再修习慈、悲、增上意乐。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修悦意慈,先修知母,看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这是为了修报恩。然后,再看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独子,这是修悦意相。
由此,把爱孩子的心与对父母的心加起来,对孩子是悦意,对母亲是慈,合起来,用到众生身上,这就是利他之因——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引生菩提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