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 回复: 6

422、云何是圆满一切德相发心?

[复制链接]
查看77 | 回复6 | 2025-8-27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回复。。。。。。
修正 | 2025-8-27 1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宗大师说光是看到了佛陀的色身功德或法身功德,所起的发心,不足以成为菩提心的发心之量。因为经中说:愿安立一切有情而成佛,故名发心。所以能够成就发心的因缘,必须具足两个:一是为利有情而成佛;二是看到佛陀的色身、法身功德,因此必须要成就佛果位。
《现观庄严论》说:“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为了自利与他利,这两者因缘具足,才是圆满一切德相的发心。
宗莺A | 2025-8-27 13: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422、云何是圆满一切德相发心?
答:宗大师说光是看到了佛陀的色身功德或法身功德,所起的发心,不足以成为菩提心的发心之量。因为经中说:愿安立一切有情而成佛,故名发心。所以能够成就发心的因缘,必须具足两个:一是为利有情而成佛;二是看到佛陀的色身、法身功德,因此必须要成就佛果位。
《现观庄严论》说:“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为了自利与他利,这两者因缘具足,才是圆满一切德相的发心。菩提心的本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核心,既追求自身解脱,又发愿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善生1 | 2025-8-27 15: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宗大师说光是看到了佛陀的色身功德或法身功德,所起的发心,不足以成为菩提心的发心之量。因为经中说:愿安立一切有情而成佛,故名发心。所以能够成就发心的因缘,必须具足两个:一是为利有情而成佛;二是看到佛陀的色身、法身功德,因此必须要成就佛果位。
《现观庄严论》说:“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为了自利与他利,这两者因缘具足,才是圆满一切德相的发心。菩提心的本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核心,既追求自身解脱,又发愿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宗清 | 2025-8-28 1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422、云何是圆满一切德相发心?(399讲)
答:圆满一切德相地发菩提心,必须具足两个条件::一是为利有情而成佛;二是看到佛陀的色身、法身功德,自利成佛。单是利他或者自利成佛都是不够的,要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才是最圆满一切德相的发心。
觉慧 | 2025-8-29 2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422、云何是圆满一切德相发心?
答:宗大师说光是看到了佛陀的色身功德或法身功德,所起的发心,不足以成为菩提心的发心之量。因为经中说:愿安立一切有情而成佛,故名发心。所以能够成就发心的因缘,必须具足两个:一是为利有情而成佛;二是看到佛陀的色身、法身功德,因此必须要成就佛果位。
《现观庄严论》说:“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为了自利与他利,这两者因缘具足,才是圆满一切德相的发心。
梵心 | 2025-9-2 18: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犹非满足,即于自利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

如果只是因为观见完成利他必须成佛,而引起希求佛果之心,这还不够,应当是:在自利方面也见到成佛必不可少,而引起欲得佛果之心。也就是,见到不论利他还是自利都必须成佛才能究竟,由此引起欲得菩提之心。这个上求菩提之欲,是发心的德相之一。

【又此亦非弃舍利他,亦须为求利益他故。】

而且这也不是舍弃利他,也必须是为了希求利他。这个下化众生之欲,是发心德相之二。

【《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说双求菩提与利他故。】

《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了利他、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其中说到希求菩提与希求利他两种心,所以真实发心应具两种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