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部为什么于识何不许?
答:有部的核心理论是 “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认为外境(色、声、香、味、触等)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即 “五识”)的作用是通过 “五根”(眼根、耳根等)直接缘取外境,形成 “现量”认知。有部认为“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外境为所缘对象,如眼识的生起需以“色境”为缘,若无客观存在的色法,眼识无法单独产生。“识” 的本质是 “了别”(认知、分别)外境,但这种 “了别” 需依赖外境的真实存在,而非心识自身变现。例如,看到一朵花,是因为花作为实有的外境存在,眼根与花接触,才生起眼识对花的了别。有部坚决反对 “外境由识所变” 的观点,认为若外境非实有,“识” 就失去了所缘的对象,如同 “无薪之火” 无法生起。
2.经部业熏习于何处?
答:经部认为,“业”的本质是“思”(意业),其熏习必然与“心识”相关,经部主张:业熏习于 “心识相续”。认为“业熏习”是“业力在‘心识相续’中留下习气”,例如,造作善业后,意业会使“心识”在刹那生灭的相续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气。心识在相续中会倾向于再次生起善的行为,这就是“业熏习”的结果。
3.下部派不许识所变有何因?
答:下部派对外境由心识变现的理论是否定的。说如果都是识变的,没有真正的色,那么佛在《阿含经》里说有五根、五境,既然它们是没有的,佛为什么说有色、声、香、味、触等十个处?
有部认为外部山河大地等是实有的色境,眼识的生起必须以实有的色境为 “所缘缘”,若外境是识所变,则 “现量” 认知(如触觉感知火的热度)就成了心识自欺。
经部认为 “色法” 在胜义谛中是由 “极微”构成的实有体,心识的生起需依赖极微组合成的外境。若承认 “识所变”,则极微就被否定了,如果杀生业的对象若为识变,则杀业的真实性就要被质疑。下部派对 “识所变” 的否定,本质是坚守 “外境实有” 的认识论与 “法体实有” 的本体论,以维护因果业力的真实性、现量认知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