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 回复: 4

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课思考题

[复制链接]
查看69 | 回复4 | 2024-6-28 0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忿、恨、恼的同异是什么?
2、如何简别诳、谄、覆?
3、如何简别悭吝与惜福?
4、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治?
5、谄和菩萨的爱语摄有何区别?
觉乐 | 2024-6-28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忿、恨、恼的同异是什么?
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嗔烦恼之分,都是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会造下不好的业果;不同之处是忿的所缘境是遇现前不饶益事,发了脾气就很快过去属于短期的;恨是忿过了,过不去,放不下,然后长期怀恨在心,遇到能报仇的机会就会报仇;恼是忿恨心过了,升级到了恼,忍无可忍用语言去损害恶心别人;伤害人的程度一层一层往上升级。
2、如何简别诳、谄、覆?
诳是贪之分,贪名闻利养,有这诳的心,他就会做邪命的事情,邪命就依此来发展出来的,现一些不实在的样子,本来没有功德,显示他有功德,故意装模装样地做那些事情;
谄是贪跟痴之分,为了摄取方便把自己的过失盖起来,心不正直,为了名利,他自己盖自己过失,是贪;有过失不知道,自己不如法地发露,这个是痴的一分;
覆是痴之分,是隐藏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没有错不愿意发露忏悔,不知道罪的过患。
3、如何简别悭吝与惜福?
悭吝是不愿意布施,什么都想自己留着,比较小气,例如有三个馒头自己吃了两个已经饱了,剩下一个还想着不给别人自己吃不能浪费,很饱也一直硬撑着结果就是去了趟厕所,以为这是惜福其实是悭吝;惜福是珍惜自己的福报,不浪费福报,真正的惜福是把自己吃了两个馒头饱了把剩下的一个拿去布施给别人或者布施给小动物吃为自己积累福报,智慧地懂得取舍。
4、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治?
嫉妒是由根本烦恼贪,慢慢发展为嗔,最后产生的,主要是对比比自己好的人事物产生的,毕竟比自己差的人事物肯定就不会嫉妒,而且嫉妒都是产生在自己身边人,我们不会起嫉妒马云任正非这些大人物;主要修随喜来对治,搞清楚真正的业果,别人的条件好都是因为累世的福报,我们要随喜别人的福报,自己也要好好积累福报才对,毕竟嫉妒别人自己又不会增加福报,何必嫉妒呢?还不如真诚地随喜别人,也可以随喜自己的善业等。
5、谄和菩萨的爱语摄有何区别?
谄是谄媚,谄诳,为了达到目的隐瞒自己的过失去讨好别人,心是扭曲的,弯曲的,不正直的;
菩萨的爱语摄是菩萨为了利益各种根器的众生有权实两种表达方式;
区别是,第一发心不一样,谄是为了利益自己,菩萨的爱语是为了利益众生;
第二是语言的真假,谄是说非真诚的话是妄语,菩萨的爱语说的是真诚的话,是实语。
觉善 | 2024-7-1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忿,恨,恼的同异是什么?
相同之处:三者都是属于烦恼引起的,并且对他人会造成伤害性。
不同之处:忿的特点是生气以后,不记仇。恨的特点是结怨了以后,千方百计想要报复回去。恼的特点是结怨了以后停的暴言,说很多话让你觉得恶心,直到你发火为止。
2.如何简别诳,谄,覆?
诳主要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问题而虚张声势,特点是为了满足自己。
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掩盖自己的问题。
覆是掩盖自己的问题,把好的一面给别人看。其特点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3.如何简别悭吝与惜福?
悭吝是自己不用的东西,也不愿意给其他人用。
惜福就是在生活中乐于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布施于人。
4.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治?
嫉妒一般是通过2种或多种比较之后产生的烦恼,指的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对治的方法很多,例如:修随喜。
5.谄和菩萨的爱语摄有何区别?
谄的特点是吹嘘,拍马屁,用卑贱的态度奉承别人。
菩萨的爱语摄的特点是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众生,因是众人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让别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利益。
区别是 :发心不同。谄不是从内心真正的认可或者随喜别人。第二者是从众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爱护有情。
水中月 | 2024-7-1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忿、恨、恼的同异是什么?
答:忿、恨、恼相同处都是嗔心所的支分,都是在伤害他有情,自心也都会生烦恼很苦。
异处在于忿是以损恼为性,伤害他人的时间比较短怒气一下子便会爆发,生气之后也会很快忘记不记愁。恨是以结怨为性,对他生恨内心结了怨时间久,找到机会会去伤害他。恼是发暴恶言为性,自己内心很烦恼,再去用语言伤害他人,令他人身心难受。

2、如何简别诳、谄、覆?
答:诳:贪的支分,自己没有功德,故意装模做样,有诳的心,便会去做一些邪命的事。
谄:贪与痴的之分,将自己的过失盖起来,如想要名利故意把过失盖起来而不说。
覆:覆是痴的支分,愚痴,不知罪,不知堕。犯了罪以后自己心里知道,但认为好像他人都不知道。
3、如何简别悭吝与惜福?
答:悭吝是小气舍不得布施,我执心很重,对于法不舍得给他人讲,财也不舍得去帮人只想自己来享用。
惜福是对自已所拥有用的很珍惜,不浪费。还懂得布施帮助他人培福报,珍惜福报。
4.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治?
答:嫉妒是对他人超盛于自己不满,内心而产生烦恼忧苦。修随喜对治,想到他人优盛是自己的善业福报而感,要随喜他并提醒自己也要努力培福。
5.谄和菩萨的爱语摄有何区别?
答:馅是为了遮盖自己的过失而去说些好听的语言,是自利心。
菩萨的爱语是发的慈悲心,让众生心生欢喜,是利他心。
慧囍 | 2024-7-1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忿、恨、恼的同异是什么?相同点:都是根本烦恼的支分
    不同点:属于递进关系,忿是对眼下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很恼火,有了忿,如果一直不忘,就会怀恨在心,就可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说出很伤人的话,这就是恼。无论是忿恨还是恼都伤人伤己,伤害感情,伤害关系,所以我们要多学习,保持稳定的情绪,遇到事情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 如何简别诳、谄、覆?诳:欺骗他人,吹嘘自己。
    谄:谄媚,对名利有所贪着,心里想得到名利,故意装一个样子,把自己的过失盖住,心曲为性。
    覆:把自己的罪藏掩藏起来,是痴的一分。
  • 如何简别悭吝与惜福?悭吝是对自己小气,对别人也小气,不喜欢的东西自己放在那里也不舍得给别人,即便很有钱,也不愿意帮助别人。
    惜福是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过分享用。
  • 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治?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萨迦耶见,认为我和我所拥有的都是最好的,我慢心也很强,认为别人都不应该比我好,这样就容易产生嫉妒。随喜赞叹可以对治。
    5、谄和菩萨的爱语摄有何区别?
    发心不同。谄是为了自己说好听话,爱语是为了他人。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