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忿、恨、恼的同异是什么?
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嗔烦恼之分,都是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会造下不好的业果;不同之处是忿的所缘境是遇现前不饶益事,发了脾气就很快过去属于短期的;恨是忿过了,过不去,放不下,然后长期怀恨在心,遇到能报仇的机会就会报仇;恼是忿恨心过了,升级到了恼,忍无可忍用语言去损害恶心别人;伤害人的程度一层一层往上升级。
2、如何简别诳、谄、覆?
诳是贪之分,贪名闻利养,有这诳的心,他就会做邪命的事情,邪命就依此来发展出来的,现一些不实在的样子,本来没有功德,显示他有功德,故意装模装样地做那些事情;
谄是贪跟痴之分,为了摄取方便把自己的过失盖起来,心不正直,为了名利,他自己盖自己过失,是贪;有过失不知道,自己不如法地发露,这个是痴的一分;
覆是痴之分,是隐藏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没有错不愿意发露忏悔,不知道罪的过患。
3、如何简别悭吝与惜福?
悭吝是不愿意布施,什么都想自己留着,比较小气,例如有三个馒头自己吃了两个已经饱了,剩下一个还想着不给别人自己吃不能浪费,很饱也一直硬撑着结果就是去了趟厕所,以为这是惜福其实是悭吝;惜福是珍惜自己的福报,不浪费福报,真正的惜福是把自己吃了两个馒头饱了把剩下的一个拿去布施给别人或者布施给小动物吃为自己积累福报,智慧地懂得取舍。
4、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治?
嫉妒是由根本烦恼贪,慢慢发展为嗔,最后产生的,主要是对比比自己好的人事物产生的,毕竟比自己差的人事物肯定就不会嫉妒,而且嫉妒都是产生在自己身边人,我们不会起嫉妒马云任正非这些大人物;主要修随喜来对治,搞清楚真正的业果,别人的条件好都是因为累世的福报,我们要随喜别人的福报,自己也要好好积累福报才对,毕竟嫉妒别人自己又不会增加福报,何必嫉妒呢?还不如真诚地随喜别人,也可以随喜自己的善业等。
5、谄和菩萨的爱语摄有何区别?
谄是谄媚,谄诳,为了达到目的隐瞒自己的过失去讨好别人,心是扭曲的,弯曲的,不正直的;
菩萨的爱语摄是菩萨为了利益各种根器的众生有权实两种表达方式;
区别是,第一发心不一样,谄是为了利益自己,菩萨的爱语是为了利益众生;
第二是语言的真假,谄是说非真诚的话是妄语,菩萨的爱语说的是真诚的话,是实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