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誰成就幾智?
答:初念,苦法忍定成一智,即世俗智
第二念,苦法智定成三智,即世俗智、法智、苦智
第四念,苦類智、世俗智、法智、苦智
第六念,集法智、苦類智、世俗智、法智、苦智
第十念,滅法智、集法智、苦類智、世俗智、法智、苦智
第十四念,道法智、滅法智、集法智、苦類智、世俗智、法智、苦智
第十六念,修道,如未離欲位亦成七個智,若離欲位有增他心智,總成八智
三〇 云何見道初念聖,僅成一世俗智?
答:
謂異生位及圣見道,初苦法忍,名為初念,此之異生及初念圣,定成一智,謂世俗智,苦法忍是忍非智
三一 見道位中,頓修幾智?
答:
於見道中,八忍七智(第八個智是修道),忍正起時修未來忍,智正起進修未來智,此忍和智先未曾得,故不相修,唯修同類
三二 何謂現觀邊世俗智?
答:
於苦、集、滅三類智時,能兼修未來現觀邊俗智,此世俗智於一一諦現后邊,方能兼修,故立現觀邊世俗智
三三 云何道類智位無現觀邊世俗智得修?
答:
一者因為世俗智於道中,曾無事現觀;二者因為必定無於道遍事現觀故,修世俗智必無於道可能遍修,種性多故
三四 詳述現觀邊世俗智諸類差别。
答:
三五 修道離染位中,頓修幾智?
答:離欲修七智(四諦智、法智、類智+、他心智)
三六 離染得無學位,頓修幾智?
答:
無學初剎那,即斷有頂第九解脫道
鈍根,修九智,除無生智
利根,修十智
三七 練根位中,修智多少?
答:
練根無間道,有學練根修六,即四諦智、法智、類智;無學練修七,前六+盡智
練根解脫道,未離欲修六個,即四諦智、法智、類智,已離欲修七,前六+他心智
練根加行道,未離欲修七個,四諦智、法智、類智、世俗智,已離欲修八,前七+他心智
練根勝進道,未離欲修七個,四諦智、法智、類智、世俗智,已離欲修八,前七+他心智
無學位於退法等五,前八品解脫道,修八,即四諦智、法智、類智、他心智、盡智
無學位於退法等四,第九品解脫,修九,四諦智、法智、類智、他心智、盡智、世俗智
無學位於第五堪達種性,第九解脫道,修十
無學練根加行道,修九,除無生智
無學練根勝進道,鈍根修九,利根修十
三八 雜修、修通位中,修智多少?
答:
雜修無間道&修五通諸無間道,有學修七,即四諦智、法智、類智、世俗智,
無學鈍修八(除他心智和無生智),利修九(除他心智)
有學雜修及修五通諸解脫道、加行道、勝進道,修八,除盡、無生智
無學雜修及修五通諸解脫道、加行道、勝進道,鈍根修九,利根修十
三九 聖起餘功德,及異生諸位,修智多少?
答:
謂余四靜慮、四無量心等諸功德
及異生諸位者,謂異生位修四靜慮及修通等也
有學圣,未離欲修七,已離欲修八
無學圣,鈍九利十
異生位,若未離欲,唯世俗智,若已離欲,加他心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