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 回复: 6

思考题十九

[复制链接]
查看124 | 回复6 | 2025-5-24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6、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
觉辉 | 2025-5-25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一、意乐依止
    观师功德生信、视师如佛。
    随念师深恩而起恭敬。

    二、以加行依止
    1)、供养财物。
    2)、亲近承事。
    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赞扬上师之功德等。
    3)、依教奉行。
    如所教授,无违而修。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谓信能令功德未生者生、已生安住、渐次向上增长。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上师的信心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佛是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若知是佛,便能于彼不起寻过之心,而生思维功德之心;
    现实中,上师显为凡夫相,凡夫就会有过失。《金刚于灌顶续》说 :平时应该观察上师的功德,而不是观察他的过失, 因为观察功德会让白己获得成就 ;如果观察过失,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我们通过视师如佛想,就能于一切时只观德上师功德、不会去寻上师的过失,我们依师闻思修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长功德。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寻求善知识的过失的过患:《金刚于灌顶续》说:【应取轨范德,永不执其过,取德获成就,执过则不成。】应如续中所说而行。上师功德虽多,然若从其少许过失之处而作观察,则必障碍自身成就;纵使过失居多,然若不观其过,而从功德处修信心,则为生起成就之因。故凡己之上师,任其过失若大若小,应当思维寻求师过所生过患,多起断心而灭除之。
    防护观过的心的方式:不论上师有多少过失,我们都要去思维寻求师过所带来的过患,尽力避免观察师过,若因放逸、烦恼盛等而生寻过心时,亦应励力忏悔、防护。如此不断地串习。

    6.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
    《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依经所说如此思维,时时忆念善知识的恩德而生起恭敬心。

  • 觉道 | 2025-5-26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主要有2种依止方式:以意乐依止、以加行依止。
    (1)以意乐依止:
    “深信上师”,须有视师如佛的想法,不要观察上师的过失,如果升起观察上师的过失应励力忏悔、防护。
    随念深恩而起恭敬。仔细思维善知识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以各种方式利益我们的恩德。
    (2)以加行依止:
    在仔细地观察之后, 应该去做让上师欢喜的事, 避免做出让上师感到不喜的事。具体可以分3种:供养财物(供养不一定要亲手将供物献给上师, 也可以用观想的方式来供养)、身语承事(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赞扬上师之功德等)、依教奉行(按照上师的教诫如理行持,努力行善、断恶)。其中依教奉行是三者中最重要的。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如同母亲生下孩子之后, 会细心养育呵护, 让孩子能逐渐成长茁壮 ; 信为一切功德的基础, 能让未生的功德新生、守护已生的功德,并让功德渐次向上增长。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上师的信心。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我们如何看待佛薄伽梵, 就应该用相同的方 式来看待阿闱黎。简单来说, 应该把自己的上师视为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 生起“视师如佛”的信心。大乘的经藏和《律经》中也有提到相同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对方是已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 就不会对 他生起寻过之心, 而会思维他的功德 ; 相同的, 依止某位上师之后, 在任何情况下,应该尽力避免对他生起寻过之心,而要生起观察功德的心。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以下过患:平时应该观察上师的功德, 而不是观察他的过失, 因为观察功德会让自己获得成就 ; 如果观察过失, 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上师拥有许多功德, 但弟子在依止时不断去挑他的毛病、观察他的过失, 对弟子而言, 只会障碍自己成就, 除此之外一点好处都没有 ; 相反的,即使上师有不少过失, 但只要不去观察, 透由思维他的功德来培养信心, 这反而是弟子获得成就的一种助缘。
    防护观过应如下:若因为放逸或烦恼炽盛等而生起寻过心时,就要努力忏悔,防护尔后再犯。
    6、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
    随念深恩而起恭敬。仔细思维善知识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以各种方式利益我们的恩德。
    《十法经》说 : 我长时在轮回当中流转漂泊, 善知识到处在寻找我 ; 长时被愚痴所蒙蔽, 善知识将我从无明睡梦中叫醒 ; 堕入轮回大苦海时, 善知识前来救拔我 ; 误入歧途时, 善知识指引我正确的方向 ; 被困在三有牢狱中时, 善 知识前来解救我 ; 长时被烦恼重病折磨, 善知识会来医治我 ; 被贪、嗔、我慢等烦恼大火熊熊燃烧时, 善知识就像云雨, 能让我的心获得清凉, 应该如此思维善知识的功德、深恩。
    《华严经》中, 善财童子如此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 善知识为我宣说正法, 完整开示正法的功德, 清楚介绍菩萨的行仪, 我认真地思维这些殊胜处而来到善知识的座前闻法。
    善知识如同母亲,能让我生起前所未有的功德。我们今生能够获得人身、 值遇正法, 这是谁的恩德?这是过去生在依止善知识后,他为我们宣说正法,使我们懂得如何行善、断恶所感得的果报,所以这也是善知识的恩德。他不 仅能让我生起未生的功德,还以功德乳水哺育我,使我的功德不断增长 ; 教我如何学习能够成办佛果的七菩提分 ; 当我被烦恼伤害时,也能帮我阻挡那 些烦恼。
    善知识像医生, 想尽办法让我从老、死的重病中解脱 ; 他像帝释天, 为我降下甘露法雨, 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 让我心中的白业善法盈满, 犹如满月 ; 他像光明的太阳, 为我照亮通往寂静解脱大城的道路 ; 让我在面对亲人和怨敌时, 内心稳重如山, 不被贪、嗔所扰 ; 就像强风无法吹动大海深处, 外境也无法动摇我的内心 ; 他像船夫, 把我从生死苦海中救出, 带往解脱的彼岸。我善财就是想到这些殊胜处而来到善知识的座前闻法。
    善知识让我发起想要修学菩萨行的心愿, 也能让我的心中生起无上的大菩 提果, 所以他是诸佛赞叹的对象, 我以念恩的意乐来亲近善知识。当有情被烦恼敌伤害时, 他像勇士, 能将有情从怖畏中救度出来 ; 他是一位能带领众生找 到佛果珍宝的大商主, 也是无依估者的依估 ; 他如同明亮的双眼, 能让众生清楚分辨是非善恶,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我以这样的念恩心来侍奉善知识。
    这些偈颂具有极大的加持力,在读诵时,应该将善财换成自己的名字,一边念诵,一边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雪蘭 | 2025-5-26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答:意乐依止:应对善知识有观功念恩之心。加行依止:供养、承事、依教奉行。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答:谓信能令功德未生者生、已生安住、渐次向上增长。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答:指对上善知识的功德深信不疑。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答:我们把上师视为佛,我们就得到佛的加持,如果我们把上师视为僧人,那只能得到僧人的加持,想想这两种加持力,哪种的功德最大,应会取舍。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答: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以下过患:平时应该观察上师的功德, 而不是观察他的过失, 因为观察功德会让自己获得成就 ; 如果观察过失, 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上师拥有许多功德, 但弟子在依止时不断去挑他的毛病、观察他的过失, 对弟子而言, 只会障碍自己成就, 除此之外一点好处都没有 ; 相反的,即使上师有不少过失, 但只要不去观察, 透由思维他的功德来培养信心, 这反而是弟子获得成就的一种助缘。
    6、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
    答:《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慧如 | 2025-6-2 0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答:一、意乐依止:依止善知识的根本是修信,要视师如佛想,了知寻师过的过患,若起寻过心要励力的忏悔、防护;学习常啼菩萨及善财童子,对善知识要观功德念恩德。
    二、加行依止:励力的作善知识所喜的事:供养财物、身语承事、依教奉行;善知识所不喜的一律不做。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答:“信能令功德未生者生、已生安住、渐次向上增长。”信心是生长一切功德的根本,如同于母亲对于子女悉心的养育呵护令其长大成人。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答:指对善知识的信心。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答:《金刚手灌顶续》云:【秘密主,弟子于阿阇黎应如何观?如于佛薄伽梵,即应如是。】
    我们想上师即佛就能得到佛的加持,因为佛已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这样思惟上师就是佛就能避免了寻过的心,而能生起观善知识的功德恩德的心。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答:首先就会障碍我们的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纵使去观善知识有少许的过失也会障碍我们自身的成就,得不到一点利益;反之我们对善知识不观其过,而是修信,观功念恩,就是生起成就的因。
    深刻了解寻师的过患,如果因为放逸、烦恼炽盛等而生起寻过心的时候,就要励力的忏悔、防护。
    6、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
    答:随念善知识的深恩而起恭敬。
    《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蒙金枝 | 2025-6-5 0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意乐依止:依止善知识的根本是修信,要视师如佛想,了知寻师过的过患,若起寻过心要励力的忏悔、防护;学习常啼菩萨及善财童子,对善知识要观功德念恩德。加行依止:励力的作善知识所喜的事:供养财物、身语承事、依教奉行;善知识所不喜的一律不做。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信能令功德未生者生、已生安住、渐次向上增长。”信心是生长一切功德的根本,如同于父母对于子女悉心的养育呵护令其长大成人。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指对善知识的信心,对上善知识的功德深信不疑。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答:《金刚手灌顶续》云:【秘密主,弟子于阿阇黎应如何观?如于佛薄伽梵,即应如是。】
    我们想上师即佛就能得到佛的加持,因为佛已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这样思惟上师就是佛就能避免了寻过的心,而能生起观善知识的功德恩德的心。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答:首先就会障碍我们的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纵使去观善知识有少许的过失也会障碍我们自身的成就,得不到一点利益;反之我们对善知识不观其过,而是修信,观功念恩,就是生起成就的因。
    深刻了解寻师的过患,如果因为放逸、烦恼炽盛等而生起寻过心的时候,就要励力的忏悔、防护。

  • 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怙,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 觉乐 | 2025-6-13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依止具备条件的善知识?
    以意乐依止之理分二:一、根本修信,视师如佛;二、随念深恩而起恭敬;
    以加行依止之理分三:
    一、供养财物;二、身语承事;三、依教奉行;
    依教奉行是最重要的,应作师所喜,不喜应尽遮。

    2、解释“信为前行犹如母,生护增长一切德”的意思。
    如同母亲生下孩子之后, 会细心养育呵护, 让孩子能逐渐成长茁壮 ; 信为一切功德的基础, 能让未生的白净善法的功德新生、守护已生的功德,并让功德渐次向上增长。

    3、意乐依止中修信的“信心”是指对什么的信心?
    深信善知识。

    4、弟子需有视师如佛的想法,现实实修中应如何去实践?
    应该把自己的上师视为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 生起“视师如佛”的信心。大乘的经藏和《律经》中也有提到相同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对方是已断除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 就不会对他生起寻过之心, 而会思维他的功德 ; 相同的, 依止某位上师之后, 在任何情况下,应该尽力避免对他生起寻过之心,而要生起观察功德的心。

    5、如果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有什么过患?如何防护观过的心?
    如果观察过失, 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上师拥有许多功德, 但弟子在依止时不断去挑他的毛病、观察他的过失, 对弟子而言, 只会障碍自己成就, 除此之外一点好处都没有;相反的,即使上师有不少过失, 但只要不去观察, 透由思维他的功德来培养信心, 这反而是弟子获得成就的一种助缘。
    因此, 能否获得成就的关键, 并不在于上师功德的多寡, 而在于弟子如何看待自己的上师,若因放逸、烦恼盛等而生寻过心时,亦应励力忏悔、防护。

    6、如何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
    《十法经》云:“我于长夜漂泊轮回,寻觅我者;于长夜中为痴所覆,从睡眠中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误入恶道,示善道者;束缚于三有牢狱中,解放我者;长时为病所苦,作良医者;我为贪等猛火燃烧,作为云雨而息灭者,应起此想。”
    《华严经》中亦云:“我之善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行仪道,专心思维而来此。彼令生德如我母,哺功德乳犹乳母,令我遍修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帝释天降甘霖,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于诸怨亲如山王,心不烦乱如大海,等同船夫遍救护,善财由思而来此。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生大菩提,我诸善识佛所赞,由此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依怯,此等予我乐眼目,以此心侍善知识。”应诵此偈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己名。
    随念深恩而起恭敬;仔细思维善知识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以各种方式利益我们的恩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