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 回复: 13

21课

[复制链接]
查看265 | 回复13 | 2024-7-20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3、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如是 | 2024-7-20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1、因为没有善知的教授和引导,我们愚痴众生跟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正确道,更找不到脱离痛苦,解脱成佛的道。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没有矛盾,因为我们所要依止的善知识是具有十德能法的善知识。
3、具有能引导三士道法的善知识,才能普被三种根器的众生,所有不同希求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
觉瑜 | 2024-7-2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众生在人生苦海中挣扎,不知道有佛法这艘大船可以救度解脱到达彼岸,善知识了知佛法,开着船来接众生,带领大家横跨惊涛骇浪到达解脱彼岸。如果没有善知识,众生如何与佛法结缘,如何通达佛法要义?更不用说解脱了。
2. 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没有矛盾。因为善知识本就依止佛法,善知识发菩提心,具足十德相,所以不矛盾。
3. 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因为道次第是为了引领众生成佛,次第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就像爬山一样,都是从山脚爬起,一步一步到山腰,再到山顶。善知识是领路人,知道如何从山脚到达山顶,所以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觉和 | 2024-7-22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我们在累生累世的生死业海中飘流,随时被贪嗔痴烦恼缠缚,只有了知实证菩提或者已有戒定慧三无漏学又发了大愿(接引一切如母有情入菩提道)和慈悲心的善知识带领我们,我们只要对佛法有正信、有慧识别有正法的善知识,从而希求和信敬心,依止善知识,再通过不断的听闻、思惟和修证,才能脱离生死业海、戒除烦恼习气,定在出离心和菩提心和空性智慧中,才能入菩提大道。所以,依止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2. 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不矛盾。最终都是依法,因为善知识是依止佛法,具足十德相的人,依止有德善知识就是依法。
3. 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因为道次第是为了引领众生成佛,次第为下士道(戒定慧、六度)、中士道(苦、集、灭、道)、上士道(出离心、菩提心),就像走阶梯一样,都是从第一梯走起(下士道),一步一步到山腰阶梯(中士道),再到山顶梯(上士道)。善知识是我们的引路人,知道如何从第一梯到达山顶,所以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Lisa | 2024-7-22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答:弟子身心中,能生起一分功德,損减一分过失,一切安乐妙善之根本,直至成佛双运身功德止,皆善知识教导之力。如大樹無固根,則枝幹花果皆不能生,即生即枯萎。
反之,自损减对善知识不恭敬起之一分过失,以至止观错谬,直至成佛以前诸过失,皆基于最初之依止法。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答:依止善知识是依止有法的善知识,没有矛盾。
3、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答:此处所要求的善知识是引至真实下士道或者真实中士道,乃至认识整个大乘佛道直至成佛,而非单独的下士道、中士道。
觉乐 | 2024-7-22 0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如大树无固根,则枝干花果皆不能生,即生亦随萎。此喻先不得善知识加被,即一切向上之果皆不得成。于弟子身心中,但能生起一分功德,损减一分过失,以上一切安乐妙善之根本,皆由善知识教导之力。若不寻具足德相之善知识,而问道于盲,恐将堕于三恶趣而不自知。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没有矛盾,我们依止的善知识就是真正懂佛法(于三士道渐次接引我们至大乘佛地)的人,所以我们依的也是法而不是不懂佛法的人。
3、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因为道次第是成佛的地图,而我们修行的目的也是成佛,所以我们依止的善知识是要能引我们修学三士道直至成佛的,需要把三士道都融会贯通,因为修下士道跟中士道都要用上士道来引导,才能让所有的士道变成成佛的次第,修上士道的时候要以下士道的力量来做为支撑,整个圆满道体的认知串习非常重要,下士道跟中士道都是共道都需要上士道的摄持,而非单独的道都是为了上士道,都是串联起来修的,不是单独分开修的,所以说如果找的善知识不能引导三士道而只能单独引导下士道或者中士道那是没有办法成佛的。
诸经论中,就各各乘虽有多说,然此处所示,乃为须于三士道渐次接引而导至大乘佛地之善知识也。此处所说之善知识,非谓专引吾人至真实下士道或真实中士道,乃欲引吾人认识整个大乘佛道,直至成佛。此中所说下中士,乃共道,而非真实单独之下中士道。善知识相,有中等、有下等,最殊胜圆满者,须具足十种德相。
帅雅馨 | 2024-7-23 0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没有善知识,我连佛的名字都闻不到,更不会知道如何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想要了脱生死,成就佛道,须先依止善知识,听闻佛法,透过闻思和修证,不断地串习,依教奉行才能断除烦恼,脱离苦海,得究竟安乐,依止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没有矛盾,依止有法的人,主要依的是法

3、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道次第是成佛的地图,次第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就像爬山一样,都是从山脚爬起,一步一步到山腰,再到山顶。善知识是领路人,知道如何从山脚走到山顶,所以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净智_清夏 | 2024-7-23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答,在弟子的身心中能升起一分功德,而熄灭一分过失,一切安乐妙善之根本皆由善之使教导之力而获得。所以最初依止善知识法极为重要。所以善知识是道根本。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答,应依止具有法功德的善知识,如果依止了不具足德相的善知识,自己得不到很大的利益,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果。
答3具有三世道道功德法的善知识,能够引导弟子从凡夫趣向佛地的方法。
慧静 | 2024-7-24 0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因为于弟子身心中,但能生起一分功德,损减一分过失,以上一切安乐妙善之根本,皆由善知识教导之力。
宗喀大师喻如大树无固根,则枝斡花果皆不能生,即生亦随萎。此喻先不得善知识加被,即一切向上之果皆不得成。
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导,我们可能连三宝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依止善知识是入道之基,极为重要。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二者不矛盾,依止善知识是依止的有法的善知识,本质上来说依止的还是法。所依的善知识是有一定条件的,最好的具足十种德相的,而且此菩提道次第的善知识是能够于三士道渐次接引而导至大乘佛地的善知识,如果他身上没有这些法,不会引导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次第,我们是可以不依止的。
所以,依止善知识和依法不依人二者不矛盾。

3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因为我们依止善知识是为了学习从凡夫到成佛解脱的法,如果善知识无法引导我们于三士道直至成佛的次第,那么我们依止就没有意义。而且如果善知识无法引导三士道,那么就不会对我们的根机和烦恼有所认识,也无法指导我们解脱。犹如不是一个全科医生,无法对病人的病情做全面的分析,也无法对病人的病有正确的诊治,我们找他也治不好病。
小景 | 2024-7-25 0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善知识是道之根本?
答:因为一切异生性凡夫都有无明颠倒,无明的概念就是以自力难以了知对境,对轮回的真相为何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难以了知,何况出离轮回苦海之道。善知识是是佛法的传承者实践者教授者,想要了知轮回苦,了知出离轮回之方法,必须有这样一位可靠的领路人,论典上说学习世间木工泥瓦等技艺尚且需要选个好老师教授,何况是出离轮回这种了生死的大事,怎么可以不需要一位俱德的善知识教授?
2、依止善知识与依法不依人有什么矛盾?
答:并不矛盾,法宝是圣者心相续中证得的道谛与灭谛,也就是说我们依止的依然是善知识心中证得的法宝。但由于三宝各自有不同的功德,必须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再高深的法也必须由人来宣说,善知识正是这样在佛陀加持下证得法宝能够宣说法宝的人,是学人修行的最好助伴。
3、道次第要求的善知识为什么是能引三士道的善知识?
答:因为道次第的目标是将学人从一个凡夫通过三个阶段次第引导成佛,圆满无碍的断除二障,达到究竟胜乐。这是大乘佛法与小乘的不共之处,如果这位善知识只精通自我解脱的次第,那么就不是大乘菩提道次第的传承善知识,会导致学人修学的不完整。第二点,由于众生根器不同,有上中下三士之分,善知识必须精通完整修学次第才能因材施教给予学人相应的解脱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