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 回复: 7

140、课

[复制链接]
查看146 | 回复7 | 2025-7-15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烦恼之相?
2、烦恼之因?
3、烦恼过患?
明贤 | 2025-7-16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0课:

1、烦恼之相?
答:烦恼之相,即产生时让心相续极不寂静。
略说有十种根本烦恼:
①贪:缘内外悦意可爱之境,随起贪着,于所缘境难以分离。
②瞋:缘有情、与苦受、及生苦之处,生起恚恼心、粗猛心,思作损害。
③慢:依于萨迦耶见,缘于内外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高相随转。
④无明:心中不明了四谛、业果、三宝的自性。
⑤疑:对四谛、业果、三宝犹豫不定。
⑥坏聚见:缘五蕴计为我和我所。坏是无常,聚是众多,将五蕴聚集无常的法当成常、一、自在的我,名坏聚见。
⑦边执见:边指常断二边,执着我是常或是断,名边执见。
⑧见取见:缘于坏聚见,边执见,邪见任何一种,以及将持此见的五蕴执为殊胜。
⑨戒禁取:将戒禁与戒禁所依的五蕴,见为能清净罪恶,能解脱烦恼,能出离生死。
⑩邪见:有增益和损减两方面,即执着没有前后世、业果等,或执着大自在天、自性等是众生之因。

2、烦恼之因?
答:烦恼非无因而生,其生因,《俱舍》说有二十种,此略说为六种:
①所依:(属内者)即为种子,平常未遇缘时,烦恼随眠潜伏,遇缘则动。
②所缘(属外者),能引起烦恼的境界现前,顺境生贪,违境生瞋。
③猥杂:和恶友交往,受其影响,为其所误。
④言教:如邪书邪说;程度未至,为说深法;一类师长,末得双运功德,而自谓能外受五欲,内用三毒,譬如恶疮,尤易传染。
⑤串习:如数数习贪,则不待贪境,贪心自炽,余惑亦然。
⑥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惟,贪必益甚;见可憎境,作意思惟,瞋必加猛。
如是六种,不需等待,应予立除。如不能除,再用对治法。
六者之中,烦恼种子,对境现前,非理作意,是烦恼生起不可缺少的条件。

3、烦恼过患?
答:烦恼为生死根本,诸天至三有顶,仍复堕落者,皆由此之过。藏文名“凝蒙”,有黑暗意,其过患:一、障心使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以下引《庄严经论》中一颂,宣说烦恼的十二种过失~~三坏、六呵、三过。
三坏:
①坏自:因烦恼令今生后生受苦。②坏他:如使他瞋怒,烧其善根,他逐受苦。③坏戒:如因贪瞋等不能持戒。
六呵责:
①衰退:谓使一切受用退减,对应自呵责。②失利:谓使从前有利于我者失去信用,对应他呵责。③护法呵责。④佛教大师呵责。⑤斗诤:具足梵行者呵责。⑥恶名:恶名流布,十方呵责。
三过:
①他世生恶处。②失得未得:相续中已有的功德,以烦恼会退失、毁坏,未有的功德也不能获得。③意获大忧苦:内心会生起强烈的后悔与难以摆脱的大忧苦。
妙悟 | 2025-7-16 0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师兄
1、烦恼之相?
答:烦恼之相是它的体性是什么?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见,(见又分五)。其各各的体性即是烦恼之相。
2、烦恼之因?
答:烦恼之因即是生起烦恼的因。略论释中说有六因:
一:所依。即为种子,平常未遇缘时,烦恼随眠潜伏,遇缘则动。
二:所缘。即是境界,顺境生贪,违境生嗔。故初修行人,以离境为首。
三:猥杂。即由恶友渐次引入愦闹之境,使本来可避免之烦恼,卒致不能自拔。
四:言教。如邪书邪说,乃至程度未至者,为说深法等,往往引生烦恼。
五:串习。如数数习贪,则不待贪境,贪心自炽,余惑亦然。
六: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惟,贪必益甚。见可憎境,作意思惟,嗔必加猛。
3、烦恼过患?
答:烦恼过患无量无边。
主要是一:障心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如不认识烦恼相,则遇烦恼至而不能知。
如不认识烦恼因,则无从拔除烦恼。
如不认识烦恼过患,则不肯断除烦恼。
慧根 | 2025-7-16 0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烦恼之相?
烦恼之相,此处略说有十,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坏聚见,七边执见,八见取,九戒禁取,十邪见。
2、烦恼之因?
烦恼之因,此处略说有六种,一所依,即为种子。二所缘,即是境界。三猥杂,即有恶友渐次引入愦闹之境。四言教,如邪说等。五串习,如数数习贪等。六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维,贪甚,见可憎境,嗔猛。
3、烦恼过患?
答:烦恼为生死根本。其过患一障心使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妙悟 | 2025-7-18 0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烦恼之相?
答:烦恼之相,略说有十种。
第一、贪。
对于或内或外悦意可爱之境,贪著不舍,如油沾布,难于涤除。
第二、嗔。
对于有情、苦受、以及生苦的器具,起愤恚心,思作损害。
第三、慢。
依于坏聚见,缘于外(五欲)内(智慧)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觉得自己了不起。
第四、无明。
对于四谛、业果、三宝之自性,心不明了。
第五、疑。
对于四谛、业果、三宝之自性,心生怀疑,为有为无,是耶非耶。
第六、坏聚见。
把五取蕴执著为我我所,具我我所见之染污慧。
第七、边执见。
缘于坏聚见所执之我,执为或常或断,是染污慧。
第八、见取。
缘于坏聚见、边执见、邪见三种之一种,及依彼等所生之见聚,执为殊胜之染污慧。
第九、戒禁取。
把错误的本该断掉的戒,以及错误的器具、轨行、身语决定等禁,以及依彼等所生之蕴,执为净罪、脱惑、出离世间之染污慧。
第十、邪见。
谓无前后世、业果等之损减邪见,以及执自在天、自性为众生因之增益邪见,属于染污慧。
2、烦恼之因?
答:烦恼之因,略说有六。
第一、所依,即为种子。
平常未遇缘的时候,烦恼随眠潜伏,一旦遇缘,烦恼立马生起。
第二、所缘,即境界。
遇到顺境则贪,遇到逆境则嗔。心随境而转,不能自主。
第三、猥杂,即恶友。
带我们去吃喝玩乐,增加我们贪嗔痴烦恼的恶友。使本来可以避免的烦恼,变成不能自拔。
第四、言教。
包括邪书邪说,以及程度未至,而为说甚深法,引生烦恼。
也包括一些人,未得双运功德,而自谓能外受五欲、内受三毒,以盲引盲,把弟子引入火炕。
第五、串习。
数数串习,比如贪境,由于经常串习,不待贪境,贪心自炽。
第六、作意。
对于可爱悦意境,若作意思维,贪必益甚;对于可憎境,若作意思维,嗔必加猛。
3、烦恼过患?
答:烦恼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轮回之因,虽有惑业二种,然以烦恼为主。
有烦恼,就一定会造业。
有烦恼,当下的心就极不宁静。
《庄严经论》云:
烦恼坏自坏他亦坏戒,衰退失利护法大师呵,斗诤恶名余世生无暇,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无忧 | 2025-7-18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烦恼之相?
”若有法生起,现不安静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续起极不安宁,是烦恼相。“令心于诸善品无堪能性,于颠倒境反生贪爱。
贪爱是烦恼总相;有十种别相,为根本烦恼: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坏聚见,七边执见,八见取,九戒禁取,十邪见;有二十种随烦恼
2、烦恼之因?
根本来说是由于无明和坏聚见。
“有我知有他,我他分爱憎,由此等和合,一切过当生。”
生因略说有六种:一所依,即为种子。二所缘,即是境界。三猥杂,即有恶友渐次引入愦闹之境。四言教,如邪书邪说等。五串习,如数数习贪等。六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维,贪必益甚,见可憎境,作意思维,嗔必加猛。
3、烦恼过患?
为生死根本,过患三:一障心使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坏自坏他坏戒,受用衰退,失信失利,他世生恶处,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入行论》:嗔爱等怨仇,非有手足等,亦非有勇智,以我作奴仆。住于我心中,爱乐犹损我,此非可忍处,忍受反成呵。设诸天非天,一切皆仇我,然彼等不能,投入无间火。具力烦恼仇,若离遇须弥,摧毁亦无余,刹那能掷我。如此烦恼仇,常时无始末,其余诸怨仇,不如是长久。若随顺承事,皆为作利乐,顺诸烦恼者,后反作衰损。
枝儿 | 2025-7-20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0课:

1、烦恼之相?

答:略说有十种根本烦恼:

1、贪:缘内外悦意可爱之境,随起贪着,如油沾布,难于涤除。于自所缘耽着增长,境难以分离。而对于这个所缘难以离开。

2、瞋:缘于有情及器棘刺等诸苦所依处,生起恚恼心、心渐粗猛,于彼等境,思作损害。

3、慢:依于萨迦耶见,缘于外内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

4、无明:对于四谛、业果、三宝的定义不了解。

5、疑:对于四谛、业果、三宝,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怀疑的态度。

6、坏聚见:缘于五蕴,谓我我所。具我我所见之染慧也。坏是无常,聚是众多,以此任何所有的事,只是无常与众多合和的,而没有常、一、自在的我,立名坏聚见。

7、边执见:缘于坏聚见所执的我,或计恒常,或执此后无结生之断见,以染污慧为性也。

8、见取见:缘于坏聚见,边见,邪见等之其中任随一种,及依彼等所生见聚,执为殊胜之染慧也。

9、戒禁取:缘于应断之戒,器具、规则、身体语言决定等禁,并依彼等而生之蕴,见为能清净罪恶,能解脱烦恼,能出离生死。

10、邪见:分为两种,有的说是没有的,为损减邪见,如邪宗之驳没有前后世业果等。把没有的说是有的,为增益邪见,如邪宗之执着由自性生一切友情器世间的因。



2、烦恼之因?

答:烦恼非无因而生,其生因,《俱舍》说有二十种,此略说为六种:

1、所依:(属内者)即为种子,平常未遇缘时,烦恼随眠潜伏,遇缘则动。

2、所缘(属外者),即是境界,顺境生贪,违境生瞋。

3、猥杂:即由恶友渐次引入愦闹之境,使本来可以避免的烦恼,导致身在其中不能自拔。

4、言教:如邪书邪说;乃至程度未至者,为说深法等;往往引生烦恼。又如一类师长,末得双运功德,而自谓能外受五欲,内用三毒,譬如恶疮,尤易使人传染。

5、串习:如数数习贪,则不待贪境,贪心自炽,余惑亦然。

6、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惟,贪必益甚;见可憎境,作意思惟,瞋必加猛。

如是六种,不需等待,应予立除。如不能除,再用对治法。


3、烦恼过患?

答:烦恼为生死根本,诸天至三有顶,仍复堕落者,皆由此之过。藏文名“凝蒙”,有黑暗意,其过患:一、障心使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庄严经论》云:烦恼坏自坏他亦坏戒,衰退失及大师呵,斗争恶名余世生无瑕,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FS慧宏 | 2025-7-24 0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烦恼之相?略说有十
答:贪.嗔.痴.慢.疑.无明.坏聚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集论)云:若有法生起,现不安静相。令心相续起极不宁静,是烦恼相。
于自己不喜欢的境,令心不寂静是烦恼之相。
2、烦恼之因?
答:烦恼因此处略说有六种:1所依.即种子、2所缘.即境界。3.猥杂.即恶友渐次引入惯闹之境4. 言教. 邪书. 邪说。5. 串习. 如数数串习贪. 贪心自炽. 余惑亦然。6. 作意. 如见所爱境.作意思惟贪必益甚。见可憎境作意思维. 嗔必加猛。
3、烦恼过患?
答:烦恼过患无量无边。烦恼为生死根本,诸天至三有顶,仍复堕落。过患一、障心使不能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