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课:
1、烦恼之相?
答:烦恼之相,即产生时让心相续极不寂静。
略说有十种根本烦恼:
①贪:缘内外悦意可爱之境,随起贪着,于所缘境难以分离。
②瞋:缘有情、与苦受、及生苦之处,生起恚恼心、粗猛心,思作损害。
③慢:依于萨迦耶见,缘于内外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高相随转。
④无明:心中不明了四谛、业果、三宝的自性。
⑤疑:对四谛、业果、三宝犹豫不定。
⑥坏聚见:缘五蕴计为我和我所。坏是无常,聚是众多,将五蕴聚集无常的法当成常、一、自在的我,名坏聚见。
⑦边执见:边指常断二边,执着我是常或是断,名边执见。
⑧见取见:缘于坏聚见,边执见,邪见任何一种,以及将持此见的五蕴执为殊胜。
⑨戒禁取:将戒禁与戒禁所依的五蕴,见为能清净罪恶,能解脱烦恼,能出离生死。
⑩邪见:有增益和损减两方面,即执着没有前后世、业果等,或执着大自在天、自性等是众生之因。
2、烦恼之因?
答:烦恼非无因而生,其生因,《俱舍》说有二十种,此略说为六种:
①所依:(属内者)即为种子,平常未遇缘时,烦恼随眠潜伏,遇缘则动。
②所缘(属外者),能引起烦恼的境界现前,顺境生贪,违境生瞋。
③猥杂:和恶友交往,受其影响,为其所误。
④言教:如邪书邪说;程度未至,为说深法;一类师长,末得双运功德,而自谓能外受五欲,内用三毒,譬如恶疮,尤易传染。
⑤串习:如数数习贪,则不待贪境,贪心自炽,余惑亦然。
⑥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惟,贪必益甚;见可憎境,作意思惟,瞋必加猛。
如是六种,不需等待,应予立除。如不能除,再用对治法。
六者之中,烦恼种子,对境现前,非理作意,是烦恼生起不可缺少的条件。
3、烦恼过患?
答:烦恼为生死根本,诸天至三有顶,仍复堕落者,皆由此之过。藏文名“凝蒙”,有黑暗意,其过患:一、障心使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以下引《庄严经论》中一颂,宣说烦恼的十二种过失~~三坏、六呵、三过。
三坏:
①坏自:因烦恼令今生后生受苦。②坏他:如使他瞋怒,烧其善根,他逐受苦。③坏戒:如因贪瞋等不能持戒。
六呵责:
①衰退:谓使一切受用退减,对应自呵责。②失利:谓使从前有利于我者失去信用,对应他呵责。③护法呵责。④佛教大师呵责。⑤斗诤:具足梵行者呵责。⑥恶名:恶名流布,十方呵责。
三过:
①他世生恶处。②失得未得:相续中已有的功德,以烦恼会退失、毁坏,未有的功德也不能获得。③意获大忧苦:内心会生起强烈的后悔与难以摆脱的大忧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