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 回复: 6

142、课

[复制链接]
查看141 | 回复6 | 2025-7-19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无忧 | 2025-7-19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福业和非福业都是欲界的,善的是福业,不善的是非福业。
由随染污无明坏聚见而转,三门作杀业等不善,是集非福业;若行施持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业。
凡为现世除苦引乐而造之业,多属非福业;为后世除苦而作之业,多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凡与烦恼相应之业,是有漏业;不与烦恼相应之业,为无漏业。由烦恼习气不假功用所造之业,仍是无漏业。应该只有圣者能造无漏业,凡夫都没断烦恼,集的业不管善的恶的,动业不动业,都是有漏业。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行业由于坏聚见。证空性者,坏聚见已转,虽然还是在造业,但力微不能生。如果是证了空性的人,因为行业没了,没行业就没引业了,引业被空性压伏。如果同时离了爱取,那就不会有后有了。
枝儿 | 2025-7-20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2课:

1、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答:凡欲界所摄善属于福业,不善属于非福业。
加行以下异生,由随染污,无明,坏聚见而转,三门作杀业等不善,是集非福业;若行布施、持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业。
凡为后世除苦而作之业,多属福业。凡为现世除苦引乐而造之业,多属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答:业分有漏无漏。
有漏,谓凡与烦恼相应的业。
无漏业,不与烦恼相应的业。
由烦恼习气不假功用所造之业,仍通无漏,如阿罗汉及菩萨,仍有烦恼习气,然所造业属于无漏。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答: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诸果,因已证空性,虽尚有不善业,然其力已微,不复能引后有。盖如是圣者,于十二有支之第二行业,已不造故。
行业由于坏聚见 ,证得空性者 ,已转坏聚见 ,坏聚见既转 ,故虽复造业,力微不能生。
若已见空性者,离爱取,既不受后有。从前纵有引业,已为空性所压伏故。
加行以上,证入空性,于世俗相全破,如以水注水,全无分别。
加行以上,执实力弱,达空力强,随达空力而转,故世俗相可破除。
妙悟 | 2025-7-21 0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师兄
1、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答:凡欲界所摄善属于福业。不善为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答:业:分有漏无漏。有漏:谓凡与烦恼相应之业。
其不与烦恼相应之业,为无漏业。由烦恼习气不假功用所造之业,仍通无漏,如阿罗汉及菩萨,仍有烦恼习气,然所造业属于无漏。若烦恼习气已尽,并无漏业亦不造,则为佛境界。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答:若已现证无我者,虽犹有以惑业增上于世间生,然不新集能引之业。证空性者,已转坏聚见,坏聚见既转,故虽復造业,力微不能生。凡大乘加行道及世第一法以下异生,皆有引业。若已见空性者,离爱取,即不受后有。从前纵有引业,已为空性所压伏故。
妙悟 | 2025-7-21 0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答:欲界所摄之善业,为福业。
欲界所摄之不善业,为非福业。
随染污无明坏聚见而转,身口意三门所作杀生、偷盗等不善业,是集非福业。
随染污无明坏聚见而转,身口意三门所行布施、持戒等善业,是集福业。
为了现世离苦得乐所造的业,多属非福业。
为了后世离苦得乐所造的业,多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答:凡与烦恼相应的业,为有漏业。
不与烦恼相应的业,为无漏业。
阿罗汉和菩萨现证空性后,虽有烦恼习气,然所造业,属于无漏。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答:证得空性,即破除了我执,证得了无我,不会再造引生后有的业了。
证得了空性,虽然还有不善业,但是力量微弱,不复能引后有。
证得了空性,即断除了烦恼,纵然往昔所造的业无量无边,亦如无水土之种子,不能生芽。
FS慧宏 | 2025-7-25 0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答:凡欲界所摄善属于福业。不善为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答:凡与烦恼相应之业,为有漏业。
不与烦恼相应之业,为无漏业。由烦恼习气不假功用所造之业,仍通无漏,
阿罗汉和菩萨现证空性后,虽有烦恼习气,然所造业,属于无漏。烦恼习气已尽,并无漏业已不造则为佛境界。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答:若已见空性,离爱取,即不受后有。
明贤 | 2025-7-25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2课:

1、所集为之业如何区别为福业与非福业?
答:凡欲界所摄善属于福业,不善属于非福业。
加行以下异生,由随染污,无明,坏聚见而转,三门作杀业等不善,是集非福业;若行布施、持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业。
凡为后世除苦而作之业,多属福业。凡为现世除苦引乐而造之业,多属非福业。

2、什么情况集有漏业与无漏业?
答:业分有漏无漏。
有漏,谓凡与烦恼相应的业。
无漏业,不与烦恼相应的业。
由烦恼习气不假功用所造之业,仍通无漏,如阿罗汉及菩萨,仍有烦恼习气,然所造业属于无漏。

3、空性为什么能影响业?
答: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诸果,因已证空性,虽尚有不善业,然其力已微,不复能引后有。盖如是圣者,于十二有支之第二行业,已不造故。
行业由于坏聚见 ,证得空性者 ,已转坏聚见 ,坏聚见既转 ,故虽复造业,力微不能生。
若已见空性者,离爱取,既不受后有。从前纵有引业,已为空性所压伏故。
加行以上,证入空性,于世俗相全破,如以水注水,全无分别。
加行以上,执实力弱,达空力强,随达空力而转,故世俗相可破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