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课: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出离心偏于寂静,乃小乘法,大乘菩萨不应当修习出离心,因为菩萨须安住在生死当中,利益有情。并引《不可思议秘密经》,谓菩萨于生死中见到利益众生,普度众生的大利,非于涅槃见大利。
此由不通达三士道共与不共之关系。就中士道来说,专求厌离,固偏于寂静,但道次第所谈的中士道,是为引入上士,要经过中士道而已。
经中说“菩萨不应厌患生死”,并不是说由惑业力漂流生死,所受无量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不应该厌离,对以惑业产生的苦,必须要厌离,因为这是行苦的自性,怎么能不厌离?而为了利益众生主动承受众生的苦难,不应该厌离。一种是由惑业显现在自己身上的苦受,另一种是以大悲心观照众生之后,为了利益众生,以悲愿力而受生死,二者截然不同,前者是迷乱,不厌离就会长夜流转生死,后者与大悲相应,能迅速积聚成佛资粮,理应摄取。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依暇满身,即可渡苦海。
如《亲友书》中所说:“执着邪见,受生旁生,饿鬼,地狱任何一趣,处在无佛出世的黑暗时代,出生在边地成为蔑戾车(野蛮人),生性呆哑,生在长寿天,只要受生在任何一趣中,就名为八无暇过失。现在已经离开了八无暇过失,闲暇既已得,就应该于此暇满时而努力断除生死,若居无暇,则无断除生死之时。”大瑜伽者云:“现在是从畜生中分出之时也”。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现在获得人生,是要和旁生分个差别的时候,如不求出离生死,但求在生死中寻乐避苦,畜生亦能,有时且超于人。惟求出生死,始与畜生有别。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此世而努力,就等同于旁生。如果以暇满人生实现后世增上生和决定胜的义利,才有超胜旁生之处。辨别此点,就知道以人身要为更长远的后世以及解脱而努力,否则和旁生无异。
博朵瓦说:往昔流转那么长久,也未能自然还灭,今天也不会自然还灭,所以要主动断除生死流转,而断除之时正是现在获得暇满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