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 回复: 6

148、课

[复制链接]
查看123 | 回复6 | 2025-8-5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明贤 | 2025-8-6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8课: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出离心偏于寂静,乃小乘法,大乘菩萨不应当修习出离心,因为菩萨须安住在生死当中,利益有情。并引《不可思议秘密经》,谓菩萨于生死中见到利益众生,普度众生的大利,非于涅槃见大利。
此由不通达三士道共与不共之关系。就中士道来说,专求厌离,固偏于寂静,但道次第所谈的中士道,是为引入上士,要经过中士道而已。
经中说“菩萨不应厌患生死”,并不是说由惑业力漂流生死,所受无量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不应该厌离,对以惑业产生的苦,必须要厌离,因为这是行苦的自性,怎么能不厌离?而为了利益众生主动承受众生的苦难,不应该厌离。一种是由惑业显现在自己身上的苦受,另一种是以大悲心观照众生之后,为了利益众生,以悲愿力而受生死,二者截然不同,前者是迷乱,不厌离就会长夜流转生死,后者与大悲相应,能迅速积聚成佛资粮,理应摄取。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依暇满身,即可渡苦海。
如《亲友书》中所说:“执着邪见,受生旁生,饿鬼,地狱任何一趣,处在无佛出世的黑暗时代,出生在边地成为蔑戾车(野蛮人),生性呆哑,生在长寿天,只要受生在任何一趣中,就名为八无暇过失。现在已经离开了八无暇过失,闲暇既已得,就应该于此暇满时而努力断除生死,若居无暇,则无断除生死之时。”大瑜伽者云:“现在是从畜生中分出之时也”。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现在获得人生,是要和旁生分个差别的时候,如不求出离生死,但求在生死中寻乐避苦,畜生亦能,有时且超于人。惟求出生死,始与畜生有别。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此世而努力,就等同于旁生。如果以暇满人生实现后世增上生和决定胜的义利,才有超胜旁生之处。辨别此点,就知道以人身要为更长远的后世以及解脱而努力,否则和旁生无异。
博朵瓦说:往昔流转那么长久,也未能自然还灭,今天也不会自然还灭,所以要主动断除生死流转,而断除之时正是现在获得暇满的时候。
妙悟 | 2025-8-7 0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师兄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谓厌离心,偏于寂静,乃小乘法,大乘人不应如是,并引(不可思议秘密经),谓菩萨于生死中见大利,非于涅槃见大利。此由于不了三士道共与不共之关系。就中士道言,专求厌离:固偏寂静,但此处所谈中士道,为引入上士,不过须从中士道经过而己。若谓出离心为小乘,则凡菩萨皆曾发出离心,岂皆成小乘耶。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须依八暇十满之身。寂天云:(依暇满身,即可渡苦海。)以彼生死,当须灭除。如(亲友书)云:(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所以我们得此暇满人生之际,依苦集二谛,生起求解脱心。抉择解脱道,即依灭道二谛,认识灭道之胜利。厌离三有,打破苦器,坏破惑业,唯有依于圆满无谬之道。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人与畜生的最大区别:人懂得取舍,畜生只知贪,吃之性。人可得暇满之身,听闻佛法。畜生愚痴,无明覆盖。若以难得暇满之身,而专营务世事,尚不能自别于畜生,是为最可耻之事。
妙悟 | 2025-8-7 0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因为这类人认为,大乘人若修出离心的话,就如同声闻不乐世间,堕于寂静一边。
他们认为大乘人,就应该在轮回里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怎么能修出离心,对轮回生起厌离呢?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因为三恶趣的众生,太苦,被众苦所逼,连善趣的名字尚不得闻,更不要说行持善法,修解脱道了。
天上的众生,福报太好,忙于享受,没时间修法。
只有暇满的人身才是最适合修解脱道的,有时间,修学佛法的条件又都具足。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人可以出离轮回、可以解脱成佛。
人有暇满,有时间,又具足修学佛法的条件。
人可以思维抉择、可以皈依三宝、可以供养三宝、可以受戒、可以出家、可以修戒定慧三学、可以成佛。
海慧 | 2025-8-7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8课: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这种想法,是对声闻乘与菩萨乘,在发心上的误解:宗大师告诉我们,佛经所说的菩萨不应怖畏世间的深意,并不是对惑业产生的轮回之苦和生老病死不应出离。菩萨之所以能积极入世,度化众生,是因为“悲心和愿力”所致,是为了有情而不惧轮回,并不是对轮回本身的惑业不加厌离。总说:惑业是造成轮回和一切过患的根源, 菩萨行者应该比声闻行者更加迫切的需求出离和灭除惑业,唯有灭除或业之后,才能在自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益众生。
而出离心的生起,又离不开对惑和业的认识,对于声闻行者来说,唯有认识惑业的过患,才能生起真切的出离心。对于菩萨行者而言,唯有认识惑业的过患,才能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声闻解除惑业,才能成就解脱,菩萨能除惑业才能自觉觉他。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暇满的意义:有时间修习正法谓“暇”。具有内外修法谓“满”,所以“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因为暇满人身可贵之处,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修行机会,而其他身份都是没有能力或条件修行的,一旦失去修法的身份,可能连解脱是什么都不了知。大瑜伽者说:现在得此暇满人身,是区别于畜生道的关键,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如果仅仅以这种能力来生存,把日子过好一点,实在和动物没什么两样。愽多瓦说:往息我们曾在无尽轮回中流转漂浮,不能自主,直到今生依然不能把握,所以今生首要任务就是灭除生死,而灭除生死的契机,正是在于我们现在所得到的暇满人身,如果错失此生,不知何时还能再有机会,生命是无尽的延续,如果我们不去改变现有的相续,生命就不会出现转机,过去不能自主,现在不能自主,未来还是不能自主,而暇满人身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获得一次修行机会,获得一次转变命运的机会。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区别在:人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人可得暇满之身,能如理听闻正法,修解脱出轮回。
畜生被愚痴无明覆盖,以贪嗔痴的推动下,没有正确的取舍能力,更不能修习解脱出轮回。人若以难得暇满之身,但求在生死中寻乐避苦,畜生亦能,有时能勝於人,比如:鱼生来就会在水里到处游来游去,鸟生来就会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等等的。
枝儿 | 2025-8-9 0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8课: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部分人觉得出离心 “偏于寂静、是小乘法”,还依据《不可思议秘密经》里 “菩萨于生死中见大利,非于涅槃见大利” 这类经文,就判定大乘人不用修出离心。他们没弄明白 “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代表不同修行发心与境界)共与不共的关系”,错误地把出离心和小乘画等号,忽略了大乘出离心的内涵 与意义。
出离心是大乘修行的基础环节:中士道(追求个人解脱的修行阶段 )虽说专求厌离、偏于寂静,但它是引入上士道(大乘发心,自利利他 )的必经之路。菩萨都曾发过出离心,要是出离心只属于小乘,那岂不是所有菩萨都成小乘了,这显然不对。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暇满人生远离了八无暇,如地狱、饿鬼等无法修行的境地,让人有修行的闲暇与条件。同时,它具足十圆满,包括自圆满(如得人身、诸根圆具等)和他圆满(如佛降世、宣说法要等),能为修行提供完备的内外因缘。而且,暇满的人身具有殊胜的力量,能成就各种善业,下士人可依此不堕恶道,中士人能自己解脱生死轮回,所以是修行解脱道的最优所依。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人与畜生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追求长远安乐并修学清净正法。若人不能对生死轮回产生厌患出离之心,若仅仅精勤追求于引乐、除苦,这与畜生无异。畜生道众生愚昧无知,不明白什么是佛法,无法积累善业,主要受本能驱使,常怀惊畏,或被驱使,或相吞啖。而人若获得暇满人身,是有机会闻修佛法、追求解脱的,这是人与畜生的关键差别。
FS慧宏 | 2025-8-13 0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有人认为大乘人不应该修出离心?
答:因为有一类人认为出离心偏于寂静,是小乘法,只有小乘才需要厌离三有想离开繁杂的轮回。大乘的菩萨如果厌离三有,怎么能救众生呢!由此想法的是因为不了解三士道共与不供之关系。
2、为什么暇满人生是最优的解脱道之所依?
答:因为灭除生死需依暇满人身。寂天菩萨云:依暇满人身,即可渡苦海。暇满人身是可以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识,有时间修学正法、得到无上的智慧与方便。
3、人与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答:畜生只知道吃的快乐,吃不到就抢,等寻求快乐、主人对它好是因为它可以给主人带来更大的利益。不能造善业。
人就不同,可以通过学习认知提高认知,可以造善业或者恶业,可以有选择的机会,可以通过努力坚持学习改变自己改变心识认知。可以皈依,可以持戒,可以修行。得到人身也是往昔的善业所感,就算没有遇到佛法不懂佛法的人也有造善业的时候和机会。有改变的机会。所以人身是殊聖的,暇满人身更加殊聖,暇满人身中又以出家身最殊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