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 回复: 12

第一课

[复制链接]
查看116 | 回复12 | 2024-2-26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如何改变动机?前行、正行、结行如何区别?
2、佛不能以手受拔苦,不能以水洗罪,那么皈依是什么?
3、下士道的动机与中士道有什么不同?
4、上士道的动机什么?如何调?
5、业力的大小主要依靠什么?
6、轮回什么意思?举例说明。如何出轮回?

慧盛 | 2024-2-27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① 无始以来的轮回中,没有哪种痛苦未曾经历过,没有哪种快乐未曾享受过。暇满难得,不能到宝山空手而返。
   ② 前行是发愿、动机。正行是正在努力做的事情。结行是结束做的事情后,忆念做过的事情、或者回向。
2. 皈依是求救于诸佛菩萨要出离轮回。
3. 下士道是想脱离三恶趣;中士道是想脱离轮回。
4、①上士道的动机是:愿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够具足乐及乐因、离苦及苦因、不离增上及解脱妙乐、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
② 如何调: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获得正等觉位。
5、业力的大小主要依靠加行、正行,结行
强弱有关。
6、轮回就是被束缚了,不断的重复;比如三界轮回,从欲界的人,修到了天人,又从天人掉下来,一直在三界束缚着。
觉乐 | 2024-2-27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改变动机?前行、正行、结行如何区别?
答:用三士道的发心来改变动机;
前行是要做事情的动机想法,正行是做事情,结行是做完事情后的感想跟回向。
2、佛不能以手受拔苦,不能以水洗罪,那么皈依是什么?
答:皈依的因是畏惧三恶趣的苦跟信任三宝可以救护我们脱离三恶趣,所以皈依是求得三宝的庇佑,投靠、依靠三宝成为佛弟子,对三宝鼓励的事必须要去修,对三宝禁止的事必须要去断。
3、下士道的动机与中士道有什么不同?
答:下士道的动机是希求后世,脱离三恶趣,希求下世比这一世更好,下世可以获得具有八种功德的增上生或者可以升到天人道;
中士道的动机是生起出离心,脱离整个六道轮回;
区别是下士道只是想脱离三恶趣,中士道是要脱离整个六道轮回。
4、上士道的动机什么?如何调?
答:上士道的动机是生起菩提心,视一切众生如母,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调整的心态是沒有一个有情未曾做过我们的母亲,正如我们在轮回中有过无数次受生,我们也有过无数的母亲,因此未曾当过我们母亲的有情一个也沒有,她们每次当我们母亲的时候,与我们今生的母亲沒有差別,全都是以同样的恩德來抚养我们,因此,一切有情全部都是我们有恩的母亲,像這样有恩之人堕在轮回大海的漩涡中,如果我们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抛弃他们,只顾自己求解脱的话,就像做儿子的眼看着母亲等极亲爱的亲属被海里的漩涡卷走,即将沉沒,他们正害怕地哭叫,他卻在岸边心不在焉,唱歌跳舞自顾自己玩乐,还有比这种更为下等与无耻的人吗?因此,一切有情与今生之母无丝毫不同,都曾做过我們的母亲,都曾以恩德抚养过我们,最上报恩者,就是要让他们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沒有比这更超胜的报恩了;所以,我们应该生起慈心,愿一切有情具足安乐;生起悲心,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而且,我们应该生起增上意乐,令这些母亲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痛苦的担子就落在我的肩上。因此,我应该自己去完成這项使命,既然今生有幸得遇明师得闻正法且有暇满人身,就得速速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而努力修行才能救一切如母有情,否则我们连一个有情甚至自己都救不了。
5、业力的大小主要依靠什么?
答:业力的大小主要跟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圆满的善动机、正行、结行可以造就圆满的善业,相反则是圆满的恶业。
6、轮回什么意思?举例说明。如何出轮回?
答:當知數數取得有漏取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蘊,為業煩惱所取)―生生相續不斷者,就是輪回。是什麼把我們繫縛在輪回中的呢?是業與煩惱。繫縛在什麼上面呢?是取蘊。
按照真实(因果)的角度来讲就是不断的异熟因感不断的异熟果就叫轮回;一直在六道里面一个道换另外一个道轮流呆着出不去,被烦恼跟业系缚,被贪嗔痴慢疑邪见等包围着;例如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习气,父母生了双胞胎性格却完全不一样,若没有轮回这些都解释不通;要出轮回得生起出离心,看到整个六道的苦苦,坏苦,行苦,自己生起想要脱离整个六道轮回的心,努力修行断除烦恼,破除无明我执。
吴莹 | 2024-2-27 0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答:用三士道的发心来改变动机;
前行是要做事情的动机想法,正行是做事情,结行是做完事情后的感想跟回向。
2答:皈依的因是畏惧三恶趣的苦跟信任三宝可以救护我们脱离三恶趣,所以皈依是求得三宝的庇佑。
3答:下士道的动机是希求后世,脱离三恶趣,希求下世比这一世更好,下世可以获得具有八种功德的增上生或者可以升到天人道;
中士道的动机是生起出离心,脱离整个六道轮回;
区别是下士道只是想脱离三恶趣,中士道是要脱离整个六道轮回。
4答:上士道的动机是生起菩提心,视一切众生如母,调整是想到每一位众生都曾当过我们的母亲,我们又怎么忍心看着她们受苦而继续玩乐无动于衷不去救她们?既然今生有幸得遇明师得闻正法且有暇满人身,就得速速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而努力修行才能救一切如母有情,否则我们连一个有情甚至连自己都救不了。
5答:业力的大小主要跟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圆满的善动机、正行、结行可以造就圆满的善业,相反则是圆满的恶业。
6答:轮回就是一直在六道里面一个道换另外一个道轮流呆着出不去,被烦恼系缚,被贪嗔痴慢疑邪见等包围着,例如人在人道,畜牲在畜牲道,要出轮回得生起出离心,看到整个六道的苦苦,坏苦,行苦,自己生起想要脱离整个六道轮回的心,努力修行断除烦恼,破除无明我执。
邓艳华 | 2024-2-27 0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答:如今值此获得清净暇满身,必须要取得一些有坚实价值的东西,不能空手而归。
前行是发心动机。正行正在要学修的做的事情。结行是完结回向。
2、皈依是依靠、投靠,信佛的实、德、能。皈依主要是皈依法 ,依照佛的教证法按照次第如理学修、依教奉行,最终由外而内的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
3、下士道是畏惧三恶趣受苦。中士道是想出离、想脱离轮回。
4、上士道看一切如母有情受苦不忍,想要救拔。
如何调:从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
5、业力大小主要是在做前行、正行、结行时发心的强弱有关。
6、轮回是因为无明根本烦恼系缚在六道里轮转,一会到天上、一会到畜生、一会到地狱......轮转无休止。
如何出轮回:皈依三宝,依靠佛的教证正法,学习宗客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显密次第学修,依教奉行,从根本无明烦恼里出离出来,发菩提心 证无我空性慧直至成佛。
Lisa | 2024-2-28 0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改变动机?前行、正行、结行如何区别?
答:
暇身勝過如意寶,唯有今生始獲得
難得易失如空電,思已則覺世間事
縱勞無益如揚糠,故應盡夜取堅實
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前行即發心,動機
正行即正做的事情
結行即回向發愿
2、佛不能以手受拔苦,不能以水洗罪,那么皈依是什么?
答:
因為了解皈依三寶可以學習脫離輪回的佛法,因此而皈依
3、下士道的动机与中士道有什么不同?
答:下士道的動機即消除對現世的貪著,中士道的動機即消除對后世的貪著
4、上士道的动机什么?如何调?
答:
為利有情愿成佛
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當盡力去獲得無上正等正覺,作這樣的思維來改變我們的動機。
5、业力的大小主要依靠什么?
答:
業力的大小與造業動機、正行、結行等的強弱有關
6、轮回什么意思?举例说明。如何出轮回?
答:
永無止盡在六道中重復生老病死
我們都是從小嬰兒接著慢慢地長大,然後慢慢的老去,中間伴隨著各種病痛,最后死去,下一世的去處跟宿世和今世所造的善惡業決定去往善趣或者惡趣
通過學習道次第的教授,讓道次第的功德在內心依次生起,對現世的貪著,對后世的貪著,任運的菩提心在心中生起最后通達空性
宗玲 | 2024-3-1 0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①:用三主要道的发心来改变动机。
   前行也指加行,求上师三宝加持顺利把这件事做好,消除违缘。
  正行指具体去做这件事的过程。
  结行指做完这个事后功德回向向。
  答②:通过昄依证明自己是佛弟子了,要不然是门外汉,然后依教奉行需求解脱。
  答③:下士道的动机是怕受恶趣的苦要生善趣。中士道怕受三界的苦要得涅槃。
  答④:上士道的动机是发起菩提心度众生脱离苦海。
  答⑤:业力的大小与造业的动机,正行及结行等强弱有关。
  答⑥:轮回是因果报应的一种说法,五蕴生生相续不断。
  佛教认为人行善行恶来生都有报应,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等六道中生死相续,象车轮运转一样循环不断。
具慧 | 2024-3-2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改变动机?前行、正行、结行如何区别?
答:动机是在自己经过一番思虑准备做出决定的一个选择,也是自己为什么要去做的目的初衷,或是为自己或是为家庭或是为社会,乃至全人类等。前行,筹备准备工作;正行:开始进行;结行:收尾工作以及回向所求处。
2、佛不能以手受拔苦,不能以水洗罪,那么皈依是什么?
3、下士道的动机与中士道有什么不同?
4、上士道的动机什么?如何调?
5、业力的大小主要依靠什么?
6、轮回什么意思?举例说明。如何出轮回?
慧悦 | 2024-3-5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改变动机?前行、正行、结行如何区别?
答:用三士道的发心来改变动机:下士道是怖畏三恶道,中士道是自己想出离轮回求解脱,上士道是想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轮回,成就佛果。
前行是要做事情的动机、想法和发心,正行是做事情,结行是做完事情后的回向。
2、佛不能以手受拔苦,不能以水洗罪,那么皈依是什么?
答:皈是皈投,依是依靠,皈依的因是畏惧三恶趣的苦跟相信三宝有能力救护我们脱离三恶趣,所以皈依是求得三宝的庇佑,皈投、依靠三宝成为佛弟子,对三宝鼓励的事必须要去修,对三宝禁止的事必须要去断。
3、下士道的动机与中士道有什么不同?
答:下士道的动机是希求后世,脱离三恶趣,希求下世比这一世更好,下世可以获得具有增上生或者可以升到天人道;中士道的动机是生起出离心,脱离整个六道轮回;
区别是下士道只是想脱离三恶趣,是对苦的出离,中士道是要脱离整个六道轮回,是对三有中的安乐也要出离。
4、上士道的动机什么?如何调?
答:上士道的动机是不忍一切如母有情在轮回中受苦而生起菩提心,只有成佛才能真正成办此事;可以这样来思维,沒有一个有情未曾做过我们的母亲,正如我们在轮回中有过无数次受生,我们也有过无数的母亲,因此未曾当过我们母亲的有情一个也沒有,她们每次当我们母亲的时候,与我们今生的母亲沒有差別,全都是以同样的恩德來抚养我们,因此,一切有情全部都是我们有恩的母亲,像這样有恩之人堕在轮回大海的漩涡中,如果我们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抛弃他们,只顾自己求解脱的话,就像做儿子的眼看着母亲等极亲爱的亲属被海里的漩涡卷走,即将沉沒,他们正害怕地哭叫,他卻在岸边心不在焉,唱歌跳舞自顾自己玩乐,还有比这种更为下等与无耻的人吗?因此,一切有情与今生之母无丝毫不同,都曾做过我們的母亲,都曾以恩德抚养过我们,最上报恩者,就是要让他们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沒有比这更超胜的报恩了;所以,我们应该生起慈心,愿一切有情具足安乐;生起悲心,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而且,我们应该生起增上意乐,令这些母亲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痛苦的担子就落在我的肩上。因此,我应该自己去完成這项使命,既然今生有幸得遇明师得闻正法且有暇满人身,就得速速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而努力修行才能救一切如母有情,否则我们连一个有情甚至自己都救不了。
5、业力的大小主要依靠什么?
答:业力的大小主要跟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圆满的善动机、正行、结行可以造就圆满的善业,相反则是圆满的恶业。
6、轮回什么意思?举例说明。如何出轮回?
答:当知数数取得有漏取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为业烦恼所取)―生生相续不断者,就是轮回。是业与烦恼把我们系缚在轮回中的。按照真实(因果)的角度来讲就是不断的异熟因感不断的异熟果就叫轮回;一直在六道里面一个道换另外一个道轮流呆着出不去,被烦恼跟业系缚,被贪嗔痴慢疑邪见等包围着;例如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习气,父母生了双胞胎性格却完全不一样,若没有轮回这些都解释不通;
为了解脱轮回,必须要知道一切轮回的自性都是苦的,继而对此强烈厌恶、反感而生起出离心。如果没有清净的出离心,就不会停止对三有乐 果的希求;而且,由于贪爱三有乐的缘故,一切有情都被 系缚,我又岂能不被系缚。 因此,为了今后能解脱轮回, 必须先寻求清净的出离心。
limei | 2024-3-5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改变动机?前行、正行、结行如何区别?
答①:用三主要道的发心来改变动机。
   前行也指加行,求上师三宝加持顺利把这件事做好,消除违缘。
  正行指具体去做这件事的过程。
  结行指做完这个事后功德回向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